油墨转移过程中的墨量及其测定

第四章 油墨转移方程


第一节 油墨转移过程中的墨量及其测定



  在建立油墨转入转移方程之前,有必要明确油墨转移过程中涉及到墨量的定义,并了解其测定的方法。

一、 油墨转移率与油墨转移系数



  印刷中的墨量总与印表表面或承印材料表面的面积有关。通常可用每m2面积上的油墨重量的g数,即g/m2来表示印刷中的墨量。也可用每m2面积上的油墨体系的ml数,即ml/m2来表示印刷中的墨量。通过计算,也可用墨层厚度(μm)来表示印刷中的墨量。

  印刷前印版上的墨量叫印版墨量,用x表示;印刷后转移到纸张或其它承印材料表面上的墨量,叫转移墨量,用y表示。x、y的单位可用g/m2,也可用μm。

  转移墨量y与印版墨量x之比,用百分率来表示,叫油墨转移率,记作f,即
f=y/x×100%     (4-1)


  转移墨量y与印刷后印版上的剩余墨量x-y之比,叫油墨转移系数,记作e,即
e=y/(x-y)     (4-2)


  转移墨量y与印版墨量x有关,即y为x的函数。因此,油墨转移率f、油墨转移系数e,也都是印版墨量x的函数。如果已知y、x间的解析关系(或者测得了x、y的1组数据),而以x为横坐标,分别以y、f、e为纵坐标,便可以做出(或拟合出)y-x、f-x、e-x曲线;它们分别叫油墨转移量曲线,油墨转移率曲线和油墨转移系数曲线,典型的曲线形状如图4-1所示。

  下面着重对图4-1(a)中的油墨转移量曲线予以说明。设想承印材料的表面状况绝对平滑,在印刷过程中,当有一半的墨量从印版转移到承印物表面,而不管印版墨量x是多少,即y恒等于1/2x∶y=1/2x。这是一条理想的油墨转移曲线,该曲线过原点,f=1/2,α≈26°35′,如图4-1(a)中的曲线A。实际的油墨转移曲线总是偏离理想的油墨转移曲线的,若以承印材料的类型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形。一类是金属箔、塑料膜等表面相当平滑、对油墨又不具明显的吸收性的承印材料,其y-x曲线如图4-1(a)中的B曲线。特点是,曲线上所有点的y/x(即f)都小于1/2,而当x较小时,f偏离1/2较大;x愈大,f愈靠近1/2。另一类是纸张等表面不如前者平滑,但对油墨具有明显的吸收性的承印材料,其y-x曲线如图4-1(a)中的C曲线。特点是,当x很小时,f小于1/2;当x较大时,在一个x值较宽的范围内,f都大于1/2,且x愈大,f愈接近1/2,曲线y-x大致呈"S"型。曲线B和曲线C都不是直线,在小墨量区段,都离直线y=1/2x较大,在大墨量区段,都逐渐靠拢直线y=1/2x。


图4-1 油墨转移量曲线、油墨转移率曲线、油墨转移系数曲线


  以上对y-x曲线的讨论,还只限于y随x变化的某些规律,并没有涉及到除印版油墨量x之外的纸张、油墨的印刷适性、印刷压力、印刷速度等印刷条件,对于油墨转移y的影响。如果用解析式表示y、x间的关系,则必须引进若干参数,以反映上述各种因素对y的影响。如果用实验测定墨量x、y,则必须在实验条件中,包括影响y的上述各种因素。

二、 墨量的测定与印刷适性试验机



  印刷现场测定x和y,需分别称量涂墨印版的重量和印版本身的重量,两者之差除以印刷面积得x;分别称量涂墨印版的重量和印刷后仍沾有油墨的印版的重量,两者之差除以印刷面积得y,也可以分别称量印刷前后纸张(或其它承印材料)的重量,其差除以印刷面积,得y。实验过程中,印版上全表面满涂油墨,印刷面积即是印版上的涂墨面积。用称版重的方法测定y,结果比较精确,但只适用于质地较轻、幅面较小的印版;用称纸重的方法测定y,结果受测定环境的温、湿度影响,不够稳定和精确。

  实验室测定x和y,要在印刷适性试验机上进行。印刷适性试验机(也叫印刷适性仪)是模拟印刷过程的小型试验机,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荷兰IGT型和AIC型印刷适性试验机。印刷适性试验机,可做纸张、油墨印刷适性的实验,还可模拟各种印刷方式,实验项目很多。


图4-2 AIC 2-5型印刷适性试验机结构图


  图4-2是AIC 2-5型印刷适性试验机的结构简图。主要部件是一个扇形盘和两个印刷盘,扇形盘相当于印刷机的压印滚筒,印刷盘相当于印版。纸张包在扇形盘上,油墨涂在印刷盘上,墨量可以控制,合压后印刷盘与扇形盘接触,油墨得以转移。该机匀速印刷的速度范围是0.2~5 m/s;加速印刷的最高速度可达7.0m/s。两个印刷盘印刷时间间隔可以调节,调节范围在0.014~6s。

  在印刷适性试验机上做模拟印刷,测得相应的数据,x、y可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x(y/m2)=[涂墨后印刷盘重量(g)-印刷盘重量(g) ]/印刷面积(m2)          (4-3)

y(g/m2)=[涂墨后印刷盘重量(g)-印刷后印刷盘重量(g)]/印刷面积(m2)          (4-4)

x(μm)=[涂墨后印刷盘重量(g)-印刷盘重量(g)]/[印刷面积(cm2)×油墨比重(g/cm3)]×10-4      (4-5)

  y(μm)=[涂墨后印刷盘重量(g)-印刷后印刷盘重量(g)]/[印刷面积(cm2)×油墨比重(g/cm3)]×10-4       (4-6)


  表4-1所列数据为印版墨量x和转移墨量y的实测结果。
表4-1 x、y的实验数据







x(g/m2)0.20560.25050.29230.80050.89611.40421.9870
y(g/m2)0.04780.05080.04780.31680.36470.39600.7756
x(g/m2)2.38902.90474.02254.95806.76948.139
y(g/m2)1.01021.28822.06392.76623.67344.4281


  从表4-1中可以看到,转移到纸张表面上的油墨量y,随供给印版的油墨量x而变化。当印版上的油墨和凸凹不平的纸面相接触时,如果印版上的墨量过少,则不足以将接触到的纸面均匀的覆盖,故油墨转移量少,随着印版上墨量的增加,接触到的纸面被油墨均匀覆盖的面积逐渐增加,故油墨转移量亦逐渐增加。

[时间:2001-07-09  作者:冯瑞乾  来源:《印刷原理及工艺》·第四章 油墨转移方程]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