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器材"超市"VS"按需服务" 孰言优劣

  “印刷器材超市有两个弊病:一是不需要推广,没有营销;二是当产品多以后,单个产品无法在量上取胜。无法以量致胜则无法取得成本优势,即只有产品在量上突破后,供应商(产品制造商)才有可能以低成本供货。”制造商,尤其是国际品牌的制造商,在授权经销商时,往往会多家授权,只有经销商在卖产品时实现量的突破,才会“格外信任”“给予最多的支持(含技术支持和培训等)”。

  范新安,北京华汇昌印刷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2009年1月8日,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如上观点。

  2008年1月6日,广州某公司建设了一家综合性印刷器材配件超市,但是很显然,范新安对此“超市”概念并不认同。

  范新安领衔的北京华汇昌印刷器材(注:以下简称“华汇昌印刷器材”)虽然代理多款国际品牌,在受访时,他称尤其以火神橡皮布、谷口油墨的销售量突出,赢得供应商异乎寻常的依赖。范新安坚持的“全心全意做事”,谋求赢得制造商“格外信任”的理念,为华汇昌印刷器材于2008年进入试验阶段,将于09年进行理论和流程完善,以“按需服务”方式提供油墨予客户奠定了基础。   

  简言之,“按需服务”即为客户“量体裁衣”。范新安举例称,例如客户希望提供150元一套的油墨,外有品质、定位等指标要求,由经销商联系制造商进行个性化生产。甚至于,范新安称“按需服务”将是未来华汇昌印刷器材致力打造的差异化服务理念。同时,基于印刷器材的差异性,“按需服务”目前只针对油墨。范新安认为:该理念绝非每个经销商都能效仿,必须有前提(如上所述)。

  “超市”,源于零售商和生产厂家在对供应链主导权博弈中,商家品牌(PB)和厂家品牌(NB)均虎视眈眈于据零售店铺货架,令供应链整体成本上升,而零售商尚要承受仓储店、折扣店涌现带来的成本压力,生产厂家如果为获得销售渠道而降价,将意味着会牺牲掉厂家利益,故而零售商和生产商便走上联盟之路,“超市”便应运而生。1992年从美国食品杂货业发展起来的供应链管理战略ECR(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理论也指导了遍及全球的“超市”发展。目前中国印刷工业内,设备或器材的“超市”属鲜见,其效果如何待观察,广州某公司的超市面积有1400平方米,主营罗兰、海德堡、小森、三菱、秋山、宾田、良田、富士、米勒等系列的印刷器材配件。

  笔者以为:印刷器材超市,或“按需服务”,都只是印刷器材经销商在激烈市场环境中不同管理理念的折射,且不论其效果,两方都不会“唯宝是举”,类如上海界龙集团,印刷主业突出,仍然做房地产。

  八仙过海,原本就各显神通。以上“按需服务”基础的形成,耗时、耗人力,也有弊病可寻。“印刷器材超市”也存在产品多元导致分散,服务能否跟踪到位的问题。总之仅供参考。

  尝试,即便失败也无碍,若成功则迅速将其模式铺陈,形成规模化。但理性的企业家寻求的必然是“退可攻、进可守”,不管是华汇昌印刷器材,还是广州某公司,都是拥有多年企业成长积淀的企业。

[时间:2009-01-19  作者:烟影随形   来源:慧聪印刷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