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standing(electronic)pre-press for flexo-An introduction for the pre-press novice)
本期我们将向大家介绍关于“陷印”和“专色”方面的知识以及“网点增益(或者称作“网点扩大”)”和“灰平衡”的概念,在包装印刷中,“陷印”和“专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网点增益”和“灰平衡”则是整个印刷复制过程中的基石。
包装印刷,尤其是柔性版包装印刷,跟商业印刷和杂志印刷的区别主要就是体现在“陷印”和“专色”这两个方面。“陷印”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用相邻两种颜色相互叠印,“陷印”在整个印刷过程中都是十分必要,能够保证即使稍稍出现套准偏差也不会引起“露白”(即露出下面的白色承印物材料)。“陷印”处理一般是从浅色向深色“扩张”,例如,把较浅色的油墨区域扩展零点几个毫米,有时甚至会是几个毫米。如果套准精确的话,“陷印”的重叠区域呈现的应该是相邻两种油墨的混合色。
如果套印稍稍出现偏差,两色重叠部分的宽度也就会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尽管这会使印刷品的质量稍微有所降低,但是,一般来说,如果只是稍稍有一点点儿“露白”的话,这种印刷品还是可以接受的。为什么包装中的“陷印”处理如此复杂呢?原因就在于包装印刷中客户及其对活件的要求都比较高。到目前为止,由于包装印刷中的全自动“陷印”处理还不是太完善,因此,一般仍需要通过手工来完成“陷印”处理。在包装设计中,尽管对单独的或者结合成群组的元素都可以进行充分的“陷印”处理,而且高端印前系统也具有相应的自动处理功能,但是,陷印交迭处仍然需要操作者以手工方式加以处理。
有些DTP系统也具有自动“陷印”处理功能,比如Quark Xpress,但是却无法在屏幕上显示出效果,因此就不能够进行检查,更别说进行编辑了。
一、非标准化的印刷原色
尽管可能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人们还是认为柔版印刷是专门处理专色的。我们知道,原色和专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这些差异还从来未被人们真正明确地指出过。当然了,柔版印刷中的所用的原色也称作是青色、品红、黄色和黑色,但是,至今也没有人给这些原色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因此,对柔印的原色进行准确的定义就有可能会成为柔版印刷迈向标准化的第一步。但是,也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这种标准化工作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呢?如果可行的话,是否有意义呢?
因此,柔版印刷中所用的所谓的专色跟胶印中的定义一致,但是,标有黄、品红和青色的印刷油墨及其混合叠印后得到的各种颜色所涵盖的范围要比胶印广泛一些。严格地讲,真正的印刷三原色根本就不应该在柔版印刷中使用。
二、包装印刷中的专色
事实上,在包装印刷中经常要用到大量的专色,这就加大了工艺的复杂性。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包装印刷中所要求色相用三原色组合一般是无法实现的,尤其是那些纯净的、亮丽鲜艳的颜色以及某些特殊的颜色色(比如金色、银色或者荧光色等);其次,商品包装中经常要印刷公司的标志,这些标志有时是设计公司的内部颜色,虽然这些颜色可以用三原色混合得到,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再用另外一种专色;第三,在包装印刷中,专色通常用于彩色半色调图像的分色。实际上,在印刷咖啡色或者褐色时,与其用黄、品红、青和黑色四色混合叠印,还不如单独用一种褐色油墨印刷来得简单、容易,而且印刷后的颜色效果更逼真一些。
三、网点增益及其补偿
在印刷过程中,网点增益是不可避免的,从数字活件到胶片、印版再到最终的印刷品,在整个过程中都有可能会发生网点增益现象,从而使人们视觉上所看到的阶调值变大。网点增益对各种半色调印刷工艺都有影响,一般我们用网点百分比或者网点覆盖率来表示,并且表示的是油墨的实际印刷面积。如果油墨的转移过程不同,比如在输出胶片、用胶片制版,特别是油墨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向承印物材料上转移时,所得到的阶调值一般要比原始值稍大一些。
网点增益会对半色调图像的颜色及其视觉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网点增益率应该越小越好。但是,各种不同的印刷工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胶印中间阶调的网点增益一般为15%~25%,而在柔版印刷中网点增益率要比这大得多。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随着柔版印刷质量的提高,其网点增益率也正在稳步地下降。
四、网点增益的原因
引起网点增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承印物材料。柔版印刷中采用的承印物材料主要是塑料薄膜,而胶印中普遍采用的承印物材料则是纸张,在对这两种印刷工艺的网点增益情况进行比较时,人们往往会忽视吸收性承印物材料与非吸收性承印物材料之间在性能上的差异。
对于非吸收性承印物材料,比如塑料薄膜,其印刷适性要比吸收性材料差一些,由于吸收性比较差,所以油墨经常会被“挤出”,但是,油墨的附着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柔版印刷中,不论是纸张印刷还是纸板印刷,目前一般都能够达到胶印的质量水平。
五、光线散射作用――一个被人们低估的因素
引起网点增益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们常说的“光线散射”作用。照射到印刷图像表面上的光线有一部分会穿透图像进入到承印物材料的内部,遇到粒子(比如纸张纤维)后会发生散射,这就会使引起一部分光线到达印刷网点的下面,光线在这里无法出射的,也就是说被“困住(trapped)”了。由于光线散射作用吸收了部分可见光,因此,该区域看上去要比它理论上应该呈现的效果偏暗一些。由此可见,光线散射作用也是引起印刷网点增益的原因之一,而且对此是可以进行测量的。
在吸收性承印物材料上,光线散射作用的影响非常小,由此而引起的网点增益地也就非常小。但是,在非吸收性材料上,情况却大大不同了,光线散射作用比较强烈,很快就能够形成一种几何网点扩大(由于油墨被“挤出”而引起的)。因此,就网点增益而言,如果直接对柔版印刷和胶印进行比较的话,就未免有点儿不公平了,我们毕竟不能因为工艺所用的承印物材料而对印刷工艺求全责备。
六、光线漫反射――测量错误的原因
但是,光线散射不仅会带来上述不利因素,造成网点增益,而且还会导致错误的测量结果的产生。一般我们是借助于密度计的测量值来确定网点增益率的,密度计测量的是印刷部分对光线的吸收程度,其结果是以密度值或者以光学有效覆盖面积来表示的,而光学有效覆盖面积是用百分比值来表示人眼对测量区域的视觉反应程度(假设测量的是半色调图像区域)。但是,由于前面所说的光线散射作用的影响,该值并不等于实际的几何网点覆盖面积,准确地来讲,光学有效覆盖面积是实际覆盖面积同光线漫散射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果密度计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光线的散射作用,此时就有可能会出现测量错误,就会得到一个非常大的网点面积覆盖率。当采用薄膜材料作为承印物材料时,通常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这种与测量有关的错误可以借助于专门的软件(比如CyFos)进行校正。
在印刷过程中,网点增益率是由于原始的阶调值决定的,比如10%的网点跟50%的网点,两者的网点增益率肯定是不同的,因此,一般需要在整个阶调范围内对网点增益情况进行测量,并以X-Y坐标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图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印刷特性曲线”。印刷特性曲线一般能够反映出某种印刷工艺的优缺点等方面的一些信息,因此,当试验某些新材料、新设备时,可以根据其印刷特性曲线来进行比较。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在柔版印刷中对某种新型的版材进行检测、试生产,其主要目的也就是为了确定该新型版材的印刷特性曲线,并跟其它已知的特性值进行比较。
七、针对印刷特性曲线调节复制阶调
同时,针对某种特定的印刷工艺,印刷特性曲线还是一种用来调节图像复制阶调曲线的理想工具。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那样,网点增益总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图像所呈现的颜色,如果我们已经确定了网点增益率的话,就能够对此进行相应的补偿,以确保最终的印刷图像能够达到我们预期的满意效果。经验丰富的柔版制版公司跟胶印厂商所采用的补偿方法是不同的,但是,将来这种补偿工作将由色彩管理系统来完成,因此,柔版制版公司将会逐步失去这种独特的竞争优势。
[时间:2001-07-04 作者:必胜网 来源:必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