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谈到爆发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就业市场带来的影响,其中一个不可不谈的关键问题就是对中国高等院校2009年毕业生的就业的影响。可以说,金融危机,给了这些还未涉足于社会的骄子们一个当头棒。据笔者最近针对北京印刷学院,100名左右的印刷与包装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一份调查显示,近70%的毕业生认为2008年出现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他们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五成学生认为目前求职形势不容乐观
“你对2009年求职形势的看法如何?”52%的学生认为“不乐观,十分严峻”,35%选择“一般,没什么大的变化”,只有13%的学生选择“乐观,这是正常现象”。
在“你认为造成你求职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问题中,50%的学生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23%认为“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20%选择“我所学专业不好,就业受限”,不到7%的学生抱有自信心态,认为“我的就业前景很好,没有困难”。
对于毕业后的打算,62%的学生将会“直接选择就业”,19%的学生选择“继续升学深造”,6%的学生打算“留学”,而选择自主创业和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分别仅有1人。
点评:
目前,大学生对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虽然大多数人对这一现状抱有焦虑和不乐观的心态,这也属于面临压力的一种正常现象。但是,在这种压力之下,印刷与包装专业的毕业生们并没有盲目地追随所谓的“考研热”或“国考热”(国家公务员考试)。就业,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临的人生问题,如果为了逃避目前的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并不一定是明智的选择。考研并不能最终消除就业压力,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延缓而已。同时,由于印刷业的行业特点,就一般企事业单位而言,本科学历的知识水平完全可以适应工作的实际需要,除非你想在这一行业的某个领域有所深层次的研究和发展。对于自主创业的选择为数甚少,这一方面和国家对于自主创业的激励政策还不够完善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毕业生们的专业特点相关。笔者问及一学生为什么不考虑自主创业,他的回答是“印刷行业的发展基本上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竞争太大,对于我们这些毕业生们,一是没资金,二是没经验,这些都是最关键的因素。”对于这一学生的回答,虽然只是他个人观点,但是也不无道理。
近七成学生认为自身能力决定薪金水平
在新的形势下,毕业生们对于薪金的理想期望是怎样的呢?30%的学生集中在“1000—2000元”,47%选择“2000—3000元”,23%选择“3000元以上”,这个价位,与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2008年毕业生工资指导价位”基本相当。
66%的毕业生明确表示,薪金水平的高低和自身能力关系密切,其次才是用人单位的实力以及目前人才市场的行情,但也有21%的毕业生认为这和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专业行情有关联。
点评:
面临就业压力,大多数毕业生们主动从自身主观条件出发,认为个人能力最为关键,类似于中国的一句俗语“是金子就会发光”。客观评价自身能力,理智分析就业环境。同时,在目前国家“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念宣传下,不少同学也把薪金的多寡放在了次要地位,将自己的薪金要求放在了一个较大的“弹性”范围内,积极在薪金、福利、发展机会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位置。
国企、事业单位仍是热门首选
“你最希望你所在的工作单位的企业性质是什么?”82%首选“国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17%考虑“外企”,选择“私企”及“其他”的仅有12%。对于工作地区的选择,首先“北京”的占有50%,其次广东地区29%,东部沿海城市17%,上海地区12%。
点评:
能够在国企、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铁饭碗”,这种中国传统的择业观念仍在影响21世纪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尤其是在金融危机风暴之下,不少中小私营企业纷纷面临裁员或倒闭,在这种局势下,更加张显和增添了“铁饭碗”的优势。其次,户口观念的逐渐淡化,就算在国家限制北京等大城市落户的政策前提下,“来京”或者“留京”工作者仍是数量不减,甘愿加入所谓的“北飘”一族。
七成毕业生就业渠道依靠校园招聘会
“你的求职渠道一般来自哪里?”针对这一个多选题,69%的同学首选“校园招聘会”,其次依次是“老师、同学、亲戚等熟人介绍”、“大型人才招聘网站”、“社会招聘会”。
关于学校就业指导对毕业生的就业规划是否有帮助,52%的同学认为“一般,有一定作用”,30%表示“非常实用,对求职成功有重要参考价值”,而19%认为“没有太大作用”,3人认为“完全没有用”。其中,“你希望从学校的就业指导中获得哪方面的帮助?”这一问题中,“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和“应聘技巧”成为大多数毕业生的所需,分别占有63%和44%,其次是“求职心理辅导”和“职业规划辅导”。
点评: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完善,人们交流的途径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大学生们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信息资源,拓展就业渠道,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组织的定期招聘会,尤其是在目前就业形势的“非常时期”,更应该“全面撒网,重点捕捞”。而从学校方面来看,就业服务机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不仅给学生充足的招聘信息,还应加强“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和“一对一”的就业帮助。
国家就业指导政策下的就业新选择
为缓解就业压力,国家频频出台的一系列就业新政,例如村官政策,支边支教政策、自主创业激励政策等,这些政策是否真的能够起到作用,毕业生们又是如何看待的呢?调查显示,38%的同学明确表示“有帮助”,33%持相关态度,认为“没有帮助”,其余的持中立立场,认为“现在还说不清楚”。
“如果你面临就业困难,让你去小城市或者乡镇就业你是否会接受?”63%的同学表示“实在没有其他机会可以接受”,23%表示“非常乐于接受”,6人选择“宁愿待业,坚决不接受”。
点评:
国家政策的出台和号召,不管最终结果是否有助于目前的就业形势,其初衷都是利好的。而真正对于一项政策的制定是否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这需要时间的考证。但是,不言而喻的是,在国家这些政策的导向和鼓励下,毕业生们的择业观念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就像上本提到的那样,面临新形势,毕业生们也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弹性”机制而不是“硬性”要求,不仅在薪金、福利方面寻找着一个最佳平衡点,也在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寻找着一个新的平衡点。
[时间:2009-01-08 作者:张紫寒 来源:慧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