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循环新政考验书刊印刷厂应变能力

  据了解,“教科书循环使用”政策今年已在部分农村和乡镇开始实施,第一批纳入循环使用的免费教科书包括6门课程。具体方法是,相关科目教科书由财政部直接对学校配送,每册书循环周期为3年(中央财政每年拨款加印总量1/3教科书,用于循环教科书的补充更新),由此中央财政每3年可减少约50%的教科书印制经费,这一政策不仅可扶持义务教育,还可节约印制成本和资源。但这一新政在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同时,对教科书印制单位——印刷企业,特别是以教科书印刷为主要业务的书刊印刷企业无疑是釜底抽薪。在此背景下,我们不得不关注受影响较大的众多书刊印刷企业。

  解读新政  分析影响

  中小学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倡议已经提出多年,早在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就在规定“义务教育免收学费、杂费”的同时,增加了“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条款(第四十一条),并于2006年9月1日开始执行;2007年12月25日,教育部和财政部又下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教基[2007]23号),其中第5条明确指出,“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建立部分课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中央财政于2008年配齐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并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实行循环使用。纳入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包括:小学《科学》、《音乐》、《美术》(或《艺术》)、《信息技术》;初中《音乐》、《美术》(或《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循环使用的课程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随着教育主管部门的强力推进、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教科书循环使用在全国依次铺开。

  实施教科书循环使用的优势是明显的,这一措施引起许多业内专家的关注和深入探讨,除环保、节约资源外,对减轻学生和家长,尤其是贫困家庭的教育负担,以及从节约、环保等角度推动国内素质教育,都是大有裨益,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虽然有如此多的优势,但在教科书循环使用的推进过程中,尤其是在具体实施中,社会反响较大,甚至遭遇一些质疑。如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加之相应宣传没有跟进,教科书得不到很好保护;而家长则担心循环教科书的洁净度及使用的方便性(不能在循环教科书上做笔记);学校苦于不具备专门供循环教科书存放和消毒的场地和设备,若执行这一政策,需要投入资金和人力;出版社须应对循环教科书印制、发行等环节的变化,承受教科书循环使用带来的利润减少;而书刊印刷厂则必须面对教科书循环使用带来的业务量的大幅降低,以及循环教科书印制工艺改变带来的新问题;相应机构也需对上下游进行协调。

  但无论如何,教科书循环使用无疑是大势所趋,也符合国际惯例。相关机构也表示,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是一定要推行的,且覆盖面会越来越广,有业内专家分析,教科书循环使用还刚刚开始,只是小规模试点,将来会逐渐铺展开。当前进入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只有6门课程,约占义务教育阶段24门课程的20%,这个比例今后将不断增大,而且覆盖的区域也会增大。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虽然首先针对农村和中小城镇推出,但据我们了解,目前,包括北京在内的一些城市中小学校也已开始尝试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

  教科书印制  遭遇困境

  多年来,我国书刊印刷行业已遭遇诸多变数,从2003年书刊两级定点企业制度的取消、教科书印制投招标制度的推出,再到2008年“中小学部分教科书政府买单,循环使用”在农村及中小城镇的实施,书刊印刷业又一次面临市场的考验。此次实施循环使用的教科书看似种类、数量有限,却会由于“蝴蝶效应”,逐渐波及整个书刊出版及印刷各环节,特别是教科书印刷占据“半壁江山”的书刊印刷业无疑将面临又一次调整。为了解相关情况,我们采访了相关协会、出版社及几家书刊印刷企业,他们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教科书循环使用对印量下降“推波助澜”

  教科书印量的下降其实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即使不考虑教科书招标等政策影响,单国内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人数的减少,就已让书刊印刷企业有了“冬天”的气息。据统计,我国小学和初中在校人数分别于1997年和2003年达到峰值(分别为13995.4万人和6690.8万人),继而逐渐下滑,预计到2010年小学和初中在校人数测算分别为9649.7万人和5463.1万人,与峰值相比,分别下降31.05%和18.35%。由此一种教科书(设初中与小学阶段的教科书合为一种教科书,且一种教科书分上、下学期两本)的年印量就将减少约11亿册。而且人数下降的趋势仍将继续,也就是说,这个“严冬”不会短。

  而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实行无疑会为这一趋势推波助澜。仅以1本《美术》教科书为例,设原1年的印量为1,考虑到循环教科书3年内每年需补印1/3,则实施循环使用后,1个3年循环周期内《美术》教科书的年均印量为(1+1/3+1/3)/3=5/9,即《美术》教科书的年均印量将减少1-5/9=4/9。若再将目前已经开始试行的多班学生共用一本教科书的现象考虑进去,则这个落差将更大。

  让我们继续延续这个话题。据相关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明年约1.5亿人,以此数据推算,加上上述推算的4/9的年均印量缩减比例,光《美术》一本教科书年均就将减少约1.4亿册的印量,再加上目前小学和初中阶段各有3本教科书实施循环使用,则全部循环教科书的年均印量将减少约4.2亿册。

  印量的大幅下降无疑引起了书刊印刷企业的极大重视。从采访的几家书刊印刷企业了解到,由于目前教科书循环使用刚刚开始,还没进入真正循环阶段,所以今年的印量没有明显下降,但到明年或后年,教科书印制情况将不容乐观,印制品种及数量将受到部分影响,至少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美术》等教科书不再年年全量印制,只有少量补印,对于多数以教科书印制为主要业务的书刊印刷企业而言,已影响到经营状况。

  2.循环教科书印制 触动原有印制工艺

  因为循环教科书至少使用3年,由此其印制工艺与之前的教科书印制有所区别,对书册的牢固性、耐用性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书刊印刷企业的印制工艺和设备提出了调整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装订方式有变

  之前由于教科书使用时间仅1个学期,加上印制成本限制,教科书多采用骑马订或无线胶订形式。但这两种装订方式均不太适应教科书长期使用的要求,因此,循环教科书需适当改变装订方式,如采用锁线胶订等。如果成本允许,对内容比较固定的循环使用教科书,还可考虑与国际接轨,采用简精装甚至精装。

  由于成本及生产周期的限制,目前我国对于循环教科书的装订多要求改用锁线胶订。但据一些书刊印刷企业反映,今年部分秋季课本在改锁线胶订中遭遇了一些问题。如原来较薄的教科书多采用骑马订装订方式,改为锁线胶订后,企业原配备的胶订机对书本厚度的最低要求为3mm,而循环使用的《音乐》、《美术》教科书页数少,最厚的教科书书背仅为2.94mm,最薄的书背只有1.61mm,无法达到设备要求,胶订包本十分麻烦;而且锁线后上胶订机也增加了调整及操作难度。特别是使用胶订联动线时,包本时须停下配页机由人工放书芯才可保证胶订的顺利进行,但这样生产效率相当低,成书质量下降。

  (2)纸张厚度需要调整

  有关方面认为,目前教科书印制用纸较薄,不利于3年期的循环使用,应适当增加厚度。从出版社和书刊印刷企业反映的情况看,调整教科书内文与封面用纸的做法不尽相同,有的已将内文用纸和封面用纸定量全部加大,有的则是将循环教科书用纸定量与其他教科书统一(内文80g/m2,封面128g/m2)。由此看出,在循环教科书的用纸选择标准上,还有待规范。[next]

  (3)其他印制要求

  在印前方面,装订方式的改变导致印刷版面及相关印后参数的变化,这就需要设置锁线胶订的版面参数,并重新制版;同时还需要考虑纸张变化带来的印刷效果上的改变,印前处理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在印刷方面,除了要适应并调整纸张变化带来的印刷适性变化外,也要考虑到印刷图文的耐久性,重新选择油墨等耗材,以保证循环教科书真正“循环使用”。

  为顺应教科书印制环保化的趋势,现多将教科书封面覆膜改为封面上光。虽上光不如覆膜牢固,但循环教科书为强调环保性,封面仍采用上光保护方式。由此,在环保基础上如何有效地增大循环教科书的使用频率,将是循环教科书印制的一大要点。

  3.循环教科书生产安排吃紧

  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循环教科书印制要求的改变,相关书刊印刷企业的教科书印制生产安排也有较大的变化,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设备利用不平衡

  问题集中体现在印后设备的利用上。原来一些采用骑马订的教科书生产全部转到锁线、胶订包本设备上,使得原本教科书印制旺季利用率相当高的骑马订设备处于闲置状态,而原本配置合理的锁线机生产量增大,本就繁忙的胶订机又增加了锁线教科书胶订包本的任务,设备利用不平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生产调配也变得困难。而且据一些书刊印刷企业反映,由于锁线胶订需要在锁线前配页,而当配页机和胶订联动线生产任务繁忙时,只能改用手工配页,锁线后还需人工打捆、浆背、分本等,增加了劳动强度。
而若将循环教科书装订方式改为简精装或者精装,书刊印刷企业相应印后设备配置不平衡问题会更加严重。

  (2)影响生产周期

  由于上述原因,加之现今教科书印制出书周期越来越短,循环教科书的生产周期有可能出现拖后的状况。如采用锁线胶订后,原本一天就能装订完的教科书,现在需要3~5天,严重影响循环教科书的出书周期。今年就有部分书刊印刷企业反映,由于生产周期拖后,最终不得不与相关部门协商,将部分循环教科书的装订暂时改回骑马订,以保证“课前到书”。

  书刊印企  如何应对

  面临上述困境,书刊印刷企业应如何面对?据相关协会的介绍,出版社及书刊印刷企业已有一定的准备,笔者结合各家观点后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应对策略。

  1.深入研究循环教科书印制生产参数及生产流程,以求更好更快地完成生产任务

  为适应循环教科书的印制要求,相应书刊印刷企业需深入研究,探索新的适合循环教科书印制要求的生产参数及生产安排,如各类设备针对教科书纸张、厚度等的改变,调节相应设备参数,合理安排印刷、印后设备,探索新的装订方式等。必要时,还需要考虑添置相应设备,如锁线机、包本机等,以保证循环教科书印制任务的顺利进行。

  但对于添置新设备印刷企业有一些担心,他们也认为需要添置锁线机和胶订机等设备以保证生产,但是如果没有其他业务补充,专为循环教科书印制添置的新设备很可能每3年只使用三四个月,这是极大的浪费。对于目前本来就经营欠佳的书刊印刷企业,的确难做决策,许多企业目前仍保持观望,期待政策明朗后再根据形势发展调整经营方向,目前暂时采取尽量合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的策略。

  2.强化市场经营,拓展业务品种

  教科书印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即使不实施教科书循环使用政策,强化市场经营,拓展业务品种也是过去依赖教科书印制的书刊印刷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随着近年我国教科书印制方面政策的几次变革,书刊印刷企业早已感受到书刊生产业务的缺口问题。如何弥补这个缺口?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开拓新产品市场,拓展业务范围,如针对各类教科书增设相应教辅书籍的印制,或增加一些纸质的文化及生活用品的生产,或积极进行技术改造与创新,提高印制质量,向高档次的精品印刷方向发展等。

  这其中,随着循环教科书的推广使用,我们可以发现另一巨大市场,那就是由于循环教科书不允许学生在课本上涂画,但如《美术》一类的课程经常需要临摹,这就催生了一个较大的课堂练习类教辅书的市场。针对这类市场设计、出版简单实用、价格合理的教辅类产品,必将大受欢迎,也解决了循环教科书印制带来的巨大的印量下降缺口。

  而寻找出新的业务来源、有效拓展业务品种也同样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教科书印制占据绝大份额的企业更是如此。随着教科书印制份额的不断削减,这些印刷企业应该尽快“站起来”,着眼整个印刷市场,针对企业自身条件与优势,大胆寻找新的业务来源,如练习册、笔记本、办公用品、各类科普书籍等,甚至尝试涉足包装印刷,由此逐步抵消教科书印量缩减带来的利润下降风险。同时,针对教科书印制要求的改变,尤其是循环教科书印制的新要求,书刊印刷企业也可以大胆尝试新的生产模式、印制方式,必要时购入新设备,进行生产改革,以求这些新投资不仅可以适应新的教科书印制要求,同时也利于企业自身拓展业务品种、广开活源,做到一举两得。

  3.与相关部门积极协商印制要求,制定相应标准

  循环教科书的印制任务今年刚刚起步,相信各书刊印刷企业在印制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针对教科书印制较为固定的特点,可积极与教科书出版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与协商,通过广泛和深入的探讨与论证,出台一系列较为合理的印制要求与标准。

  如一书刊印刷企业就通过对循环教科书的装订工艺进行实验和分析,认为较薄的书册还是采用骑马订比较合适,只需在选择封面和内文用纸时,增加厚度和韧性即可,这样既能保证教科书出书周期又能保证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即使出现个别掉页,也可用办公订书机等设备及时补救。而锁线胶订书册一般保存时间很长,相对于3年的循环使用周期,锁线胶订不一定是循环教科书装订的唯一选择。

  此外,针对如今循环教科书印制标准的不统一,以及各地书刊印刷企业对循环教科书印制要求的理解不一致的问题,应推进对于循环教科书印制标准的制定,综合考虑如版面设计、装订方式、承印纸张、印刷油墨等诸多影响教科书牢固性、耐久性的要素。事实上,从相关机构了解到,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前不久制定教科书印制标准时已经考虑到循环教科书的特殊问题,相应标准有所提高,如教科书印刷用纸张定量范围等,均针对循环教科书的要求,兼顾政府采购成本的限制,有所提高,但目前仍未出台专门针对循环教科书印制的标准或规范。

  由此,在尚未有专门标准或规范时,各书刊印刷企业应积极探索自身的采购标准及生产规范,在纸张、油墨、装订材料的选材上充分考虑其牢固、耐用性,力争印刷字迹清晰、装订牢固到位,以保证循环教科书确实可以“循环使用”。
  
  总之,正如业内专家所说,为循环教科书印制做好充分准备,同时尽早开展实质性的市场调研、开拓等工作是应对教科书循环使用趋势的最佳方案,也是迎接挑战的必由之路。

[时间:2008-12-24  来源:印刷技术]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