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彩集团:“应加大对内生型企业的扶持”

  ◆ 企业要发展,在技术、设备上必须走在前面,人才储备方面更应胜人一筹。

  ◆ 培训是企业送给员工最好的礼物。

  ◆ 成熟的大型企业,不应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应分开投资多个行业,降低投资风险,增加企业产值。

  日前,在东莞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广东省人大代表视察企业总结会上,东莞虎彩集团负责人陈成稳提出的政府应加大对内生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理顺市场管理机制等建议,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表示:“可将虎彩集团的做法进行宣传。”

  昨日,陈成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该集团从60人的小作坊飞速成长为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大型企业的经历,他还对东莞产业转型中,政府和企业如何互相提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企业转型升级中漂亮转身

  “1989年,我刚进入印刷行业时,只有3台简陋的印刷机,而且是二手的。”陈成稳说,虎彩集团的前身就是一家60名员工的小作坊,但他从创业初期就认为人才是企业决胜的关键,为了让员工熟练掌握技术,他在建厂前,就将招到的员工统一送到广州、杭州等地的专业院校进行培训。与此同时,在最初两年积累了一些资金后,他立即花了800万元购买新生产设备淘汰陈旧设备,而这种投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被同行们看成是疯狂的烧钱方式。而陈成稳不以为然,他认为企业要发展,在技术、设备上必须走在前面,人才储备方面更应胜人一筹。

  事实证明,陈成稳的做法非常正确。从1989年到2004年,虎彩集团几乎每年的销售额增幅都在40%左右,该集团以滚雪球般的速度一跃成为国内知名印刷企业。

  1995年前后,陈成稳在印刷业已名声在外,但他并不满足现状,他作了两个决定,一是除了简单加工外,他的工厂还要自己帮客户作设计,建立自己的品牌特色;二是把触角伸出东莞,这一年,他在山东收购了一家企业。

  “现在看来,我们在很多年前的尝试,就已与现在东莞市产业转型的思路不谋而合了。”陈成稳说,企业要摆脱劳动密集型加工模式,首先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对于早期的虎彩而言,设计研发新的印刷技术和产品,是其转型突破的关键。而一家成熟的大型企业,不应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应分开投资多个行业,降低投资风险,同时大幅增加企业产值。目前,虎彩集团除了坚守印刷行业外,还涉足啤酒、文具等多个行业。这一点,是虎彩集团升级做大的关键。两方面合在一起,才成就该集团转型升级的漂亮转身。

  “不应是简单地腾笼换鸟”

  陈成稳介绍,他参与东莞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视察企业活动时发现,东莞由于历史和地缘原因,产业以外向型模式为主,这类企业技术含量低,损耗资源较多,且因“两头在外”(材料外来、产品外销),面对当前的金融海啸冲击,这些企业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产生一系列问题。考虑到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东莞应提升产业的技术含量,提升区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优先考虑把有限的资源配置给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内生型企业。

  “企业要升级,政府更要升级。”陈成稳说,东莞不应是简单地腾笼换鸟,更要筑巢育凤,筑巢引凤。把投资环境做好,在政策上给予内生型企业更多扶持,在本土培育出一批过硬的优质企业,以带动该市整体产业转型升级。这就需要当地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不仅是执法,还要有服务意识。对企业的政策宣传要更深入一些,给企业更多的体谅、爱护、保护和服务。

[时间:2008-12-17  来源:南方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