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asics of Pre-press)
十、调频(FM)加网技术
在传统的加网方式中,网点的位置是预先就已经定义好的,而且,随着阶调值的改变,网点的大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也就是说,网点只是改变了自身的面积,而没有改变网点在单位面积内发生的数量,这也正是“调幅网点”这一名称的由来。调频加网方式则恰恰相反,在调频加网方式中,网点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改变的只是网点的发生频率或者网点的密集度。阶调值越暗,则该区域内网点的数量就越多。由于调频网点的分布在某种程度上呈现一定的随机性,因此,这种加网技术有时也被称作“随机加网(random or stochastic screening)方式”。
最初,调频加网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高PC打印机上输出图像的打印质量,后来才被应用到了印刷工艺中,主要是用来消除和避免 “玫瑰斑(rosette)”。我们知道,在采用传统的调幅加网方式时,由于各色版的网点都是按照各自的角度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因此,当进行多色叠印时,经常会出现“玫瑰斑”。而调频加网技术无需传统的加网角度,从而也就不存在“玫瑰斑”的困扰,此外,调频加网技术还可以避免图像的主题(motif)跟加网线数之间产生干扰图案(这种情况也经常发生,比如在格子布状的图像中),并使图像的层次、清晰度和光泽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调频加网技术非常适合于高保真(Hi-Fi)印刷。
十一、调频加网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在柔版印刷中,采用调频加网方式的突出优点之一就是:有利于从高光区到白色承印物之间广大的淡没(fade-out)区域的复制和再现。在柔版印刷中,当采用传统的加网方式时,在承印物材料和能够印刷的最小阶调值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当大的缺口(gap)。但是,如果采用调频加网方式的话,可以自由、无级地减少该区域内网点的数量和密集度,从而就能够尽可能地实现阶调的平缓过渡。
但是,调频加网也存在着一个缺点,在过渡阶调或者渐晕处,印刷图像总是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杂色或者斑点(mottling)。此外,为了能够满足上述要求,在调频加网中还必须得使用非常非常小的网点,这对于柔版印刷机来说又是一个困难的挑战,因为当向印版供墨时,这些非常小的网点就会深深地“浸没”在网纹辊的网穴中,结果网墙就会被油墨弄湿,且最终导致 “溅墨(spray)”。此外,调频加网还呈现一种相当严重的网点扩大趋势,这也是小网点造成的结果,这更加大了图像的复制的难度。
十二、混合加网方式
到目前为止,调频加网方式也未能在柔版印刷中站稳脚跟,即使是在在CTP技术出现之后,虽然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种情况仍未得到改变。为什么呢?原因就是调频加网和CTP技术在柔版印刷中的配合不够和谐。但是,为了能够利用调频加网技术的优点,就出现了混合加网方式,并成功地投入了使用。混合加网方式是传统加网方式和调频加网方式两者的结合,在混合加网方式中,图像中的大部分阶调都是通过采用传统加网方式获得的,只是在高光区域内应用了调频加网技术。传统加网方式下的阶调平滑、一致,而调频加网方式又保证了高光区向白色承印物材料的过渡非常柔和自然,因此,对于柔版印刷而言,调幅加网方式跟调频加网方式的结合堪称是最佳组合。
目前,混合加网技术中最有名的两个典型代表当数Barco公司的Samba Screen和ArtWork Systems/PCC公司的Hybrid Screening。其中,Samba Screen是混合加网方式的一种“变异(morphed)”,在这种加网方式中,基本上采用的都是传统的圆形网点,在接近高光区域时,就变成了调频网点,这有利于获得干净、平滑、连续无缝的过渡,肉眼看不出任何“硬边”或者其它的缺陷,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用户对阶调过渡的范围却不能够直接进行控制。
ArtWork Systems/PCC公司的Hybrid Screening调频加网技术正好跟 Samba Screen的情况相反,它允许用户自由地选择并控制从传统网点向调频网点开始转变的起点。但是,作为一种“融合(merged)”式的混合加网方式,它存在一个传统网点和调频网点的产生带,这也是这种调频加网技术的特征之一。在这个存在双重加网方式的区域内可能会出现网点扩大,这个问题是非常难以预料的。
总而言之,在采用混合加网方式时必须要针对和结合印刷图像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复制效果,比如说,对于不同主题的印刷图像就应该分别采取不同的设置值。
[时间:2001-10-19 作者:必胜网 来源:必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