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印刷企业面临的五大挑战

  其一,来自互联网、电视、手机等新媒体的挑战

  一般而言,传统印刷主要依赖于纸介质生存,通过在纸张上的还原,向人们传递信息或美化生活。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更便捷。科技带来的革命改变了人们本已习以为常的生活。几年前还印数巨大、为人们带来方便查询的电话黄页本,如同退潮一般地淡出市场,涉及这一部分业务的企业举步维艰。

  《印刷经理人》2008年第3期杂志刊发了一张由CTR市场研究媒介与产品研究部CNRS(全国读者调查)发布的国内2007年5~10月调查统计报告,通过对人们与媒体接触时间的长短来反映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调查结果见图1)。从中可以看到:这些调查对象与电视接触的时间最长,几乎每天达3小时,与互联网接触的时间增长率达20.79%,已经大于报纸,而2005年全国报纸印刷的增长率从前几年的年均15%降至3%,报界发出了步入寒冬的叹息。

  事实上,任何新生事物总是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在向前发展。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李冰在2006年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说:“我国国民上网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7年间增长了7.5倍。”他又说:“如果以5000万用户为基准作一个统计,达到这个用户数字,电话用了55年,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而互联网只用了3年,不到8年就达到3亿用户。目前,中国网民最保守的统计也有1亿多。”眼下,手机新闻已经面世,假以时日,从手机上阅读新闻的人群必将增多。

  如果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从1999年起公布的有关图书销售的数据做一个汇总。

  数据告诉我们:1999~2006年间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人们的阅读习惯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无论是图书总印数、图书总购进数量还是图书总销量,都以1999年为最高。显然,与纸介质紧密相联的传统印刷不可能逆历史潮流而动,重要的是清醒地知晓变化,跟上发展形势。

  其二,来自数码印刷这种崭新的生产方式的挑战

  20世纪计算机的发明带来了对传统印刷术的挑战,活字排版退出舞台,传统修版失去生存空间,晒版也因CTP的出现而逐渐从以前的生产主角改为配角。数码印刷因其快捷、方便、满足个性化要求,很快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伴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价格的下降,其市场份额必将逐步扩大,对传统印刷业构成强有力的冲击。

  drupa2008,就是喷墨印刷的主题展。惠普、柯达、富士胶片、网屏这4家数码印刷界的领军企业,都声称要在3~5年的时间里,占有印数在500张以下的印刷市场,目标十分明确。

  北美地区胶印、数码印刷工艺相对市场份额的调查表,它清楚地指出,伴随着数码印刷技术的发展,传统印刷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减少,而数码印刷的市场份额必将逐步扩大。

  迄今为止,中国的数码印刷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日本市场也仅占印刷总量的10%,比之美国差距很大,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数码印刷的发展必将加速。

  其三,来自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挑战

  近几年来,我国制造业面临很大的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传统印刷业情况同样如此。

  与有些行业尚可以通过提高出厂价来减轻成本上升压力的状况不同,印刷企业因为整体供大于求,不仅不可能提价,而且还面临着出版社和其他客户要求继续降价的压力。在市场体制下,出版社改制成企业以后,利用供求关系、价格杠杆来开展经营是合情合理之举。压了你的价,就是我的利。 

[next]

  所谓“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对短视者而言都不过是台面上的说辞而已。

  1、生产用原辅材料在涨价

  纸张在涨价,尽管短短一年的光景,纸价每吨已经平均上涨了近千元,但还没有到头,纸价在纸浆价格上涨的推动下依然“涨涨不息”。

  因为石油的涨价,印刷生产过程中与石油相关联的产品都“涨声响起”:运输成本在上升、酒精价格在上升、油墨价格在上升、书刊印刷企业装订生产中用的胶水同样在涨价。

  2、劳动力成本在涨价

  伴随着物价指数的上升,企业的用工成本同样在年年提高。如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超过了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企业自然具备了提高用工成本的经济基础,很可惜的是大部分印刷企业做不到这一点,以致于出现的局面是,企业虽然千方百计为员工增加了工资,但与各地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推出的当地平均工资水准的差距却越来越大。也有部分企业承受不了,不得不走上关门息业的道路。当然,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行竞争法则的必然归宿。

  3、因国家政策调整,导致企业开支的增加或退税收入的减少

  印刷质量的提升已经更多地依靠生产设备性能的提高,在这一情况下,企业的投资在增加。一段时间以来,国家对引进设备免税政策的调整,提高了企业引进设备的成本。若企业依仗银行贷款或是通过租赁公司添置设备,其前期投入的设备成本无疑也将大大增加。与此相对应的是退税政策的调低,将影响企业的收入。若企业原本是以低工价争取海外业务,这一政策的改变,自然大大降低了这些企业参与海外市场竞争的能力。控制生产成本对企业的盈利与生存息息相关。

  其四,社会诚信的缺失带来的挑战

  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社会诚信还远没有成为每家企业都严格遵守的社会法则。社会诚信的缺失,对占用流动资金越来越多的印刷企业来说,同样是十分严峻的挑战。

  坏账将大大降低企业的实际获利,也影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平常心。

  有这样一则报道,对比了中美企业之间在资金周转上的差距:表3中的数据清楚地告诉我们

  由于社会诚信的缺失和管理成本、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的庞大,我国企业的坏账率要比美国高很多,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就变得低很多。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商业和制造业不可能在一个对政府没有一定信任度的国家里长久发展。如果不具备正规的司法制度,在这样的国家里,人们对自己拥有的财产没有安全感,也对人们能否遵守契约心存怀疑。”这段话或许很尖锐,但努力营造具备商业诚信的营运环境是企业的一种期待。

  这里还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印刷企业积极地扩张海外印刷业务的时候,切忌急功近利,也得避免在不了解对方信用的情况下,上当受骗。

  其五,周边低劳动力成本国家带来的挑战

  科技的发展在让世界变小。在中国的印刷企业积极地走出国门,向世界印刷市场要业务的时候,我们周边的不少国家也在这样做。尽管他们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他们同样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优势,他们同样对我国的印刷企业走出国门,去承接海外印刷业务带来一定的压力。

  以越南为例,其政府就十分明确地把印刷列为“能够超越发展,直接进入现代技术”的六大行业之一。中东地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首都迪拜也在积极地发展印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际市场围绕印刷业务的竞争只会加剧而不会缓解。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传统印刷企业面对的种种挑战肯定还可以说出很多。既然挑战如此激烈,是否就没有出路了呢?答案当然是“非也”。有众多的竞争对手,本身就说明大家都还看好这块市场,只不过是竞争对印刷企业的要求会更高,压力会更大。有一则关于全球印刷市场的分析数据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印刷业尽管面临着巨大挑战,但全球的印刷总量依然处于上升态势,而且,经过努力,到2010年亚洲将会从以往世界老三的位置,超过西欧,攀上第二。

[时间:2008-11-03  来源:印刷技术]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