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印刷高等教育的启示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思想和胡锦涛同志在北大建校110周年师生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我们深化印刷高等教育的新探索,谋划新时代传媒教育的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走过光与电、进入0与1的新时代,印刷高等教育经过五十年蕴育、建设、改革和探索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北京印刷学院也迎来了办学五十年庆典。总结印刷高等教育办学50年的历史,给我们以下八方面的启示: 
  
  实现了印刷教育“三个转变”。1958年北京文化学院设立了印刷工艺系,开启印刷高等教育的历史先河,不论是1961年由文化学院的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院印刷工艺系,还是1978年又从中央工艺美院印刷工艺系改建为北京印刷学院,印刷高等教育已经整整走过了五十年。 
  
  五十年来,印刷教育完成了“三大转变”:一是从以职业培训为主要特征的印刷中等职业教育转变为以规范化为特点的印刷高等教育;二是从印刷工程单科性工科教育转变为工、文、管、经、法、艺等多学科和研究生、本科、高职等多层次多类型办学的教育体系;三是从单纯适应和服务于工业经济的内循环式教育转变为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对外开放的教育。以上“三个转变”概括起来就是,印刷高等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传媒工程、传媒技术、传媒文化、传媒经济、传媒艺术与传媒管理等多学科融合、协调发展的传媒教育体系。这个体系是正在发展不断完善的一个教育体系,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着新的挑战的教育体系。 
  
  推进了教育发展的“三个统一”。强化和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育一体的协调统一”、“育人、科研、服务社会、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协调统一”,“高校、产业、研究机构和政府管理的协调统一”,既是五十年印刷高等教育的重要启示,也是新时期以印刷出版为特征的传媒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在办学目标上,推进“德、智、体、美的协调统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德育为首位,德育目的就是培育具有正确奋斗方向的人,塑造人格健全的人,培养道德高尚的人,德育就是“求善”,德育就是使人做好人;智育为基础,通过智力的启发、培育,培养具有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整合利用资源的社会能力、具有丰富知识掌握智慧的人,智育就是“求真”,智育就是使人做好事;体育是保障,通过体育而健身、健脑、健心,培育具有宽广胸怀、顽强意志、健康体魄、人格健全的人,体育就是“求健”,体育就是使人做健康的人;美育是灵魂,通过美育,培育认知美、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的人,培育“外在美与心灵美统一”、“个人美与社会美统一”、“形式美与内容美统一”的人,美育就是“求美”,美育就是使人做美好的人,做美好的事,做美的使者。 
  
  在办学功能上,推进“育人、科研、服务社会和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协调统一”。要坚持以育人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以服务为目的,以引领为方向。特别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拓展和强化高校的服务社会和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功能。我们在创意文化发展和印刷传媒业的创新发展上,应该大有作为。 
 
  在办学模式上,推进“学校、产业、科研单位和政府管理的协调统一”。要创新机制、提升活力,提高效益,真正在产、学、研、管的结合和共赢中,开辟出新的天地,创造新的未来。北京印刷学院建院以来一直有着与行业的科研、产业、管理部门紧密联系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发扬这种传统,加强合作、主动服务、增进联谊。进一步强化办学的开放性,努力实现产、学、研、管的协调统一,推进国内外的多方面合作与交流,提高办学的水平和效益。 
  
  加强了人才培养的“三个结合”。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任务,要特别关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三个结合”。 
  
  一是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也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注重全面发展理所当然。而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要求我们实现由工业经济时代的同质教育模式转变为因材施教和以培养创造力为核心目标的个性化教育模式。真正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 
  
  二是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结合。一般认为人的素质包括以上所说的四个部分。实现这四种素质的结合,首先要强化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将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品格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素质。它包括人们的思想、道德、品格、心理、性格、情趣、行为特征等基本素质的总称。简言之,人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即能够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够调控自身情感、理智、意志和信念等。人文素质的关键是具有理性情感,人文素质的核心是责任感、价值观和人生观。②我们要特别关注在印刷出版为特色的传媒教育中,在既有产业属性又有意识形态属性的新闻出版行业中,大力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相结合。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灵魂。由于人类已经进入可以无限制地进行信息的低成本复制的新阶段。我们要培养的人才应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传媒人才,他们应该是面对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是满意的,但又是不满足的,不把已有的知识储备变为束缚自己向未知领域进军的障碍;他们面对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是谦虚的又是负责的,不只满足于在已有知识海洋中畅游,而是敢于大胆创新,开辟新的领域;他们面对未知的领域是主动的,但不是盲目的,是自信的,但不是狂妄的,对未知的东西敢于想象;他们对于纷繁复杂的问题可以进行逻辑思维,但又有发散思维的能力,可以辩证的肯定,又可以辩证的否定。敏感性、批判性与丰富的想象力,构成了创造性思维的核心特征。

  处理好了学校发展的“三个关系”。五十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把握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规律和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解决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社会和谐与校园和谐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校园和谐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在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关系中,要解决好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之基的地位,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认真处理好教育内部关系规律和教育外部关系规律,质量、规模、结构与效益,改革、发展与稳定,学校发展与师生全面发展等诸多关系,使教育发展真正沿着又好又快的方向进行。 
  
  二是在社会和谐与校园和谐的关系中,要解决好校园和谐的内部机制的建设和优化问题,特别要建立和完善起校内的利益协调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健康文明的人文机制、和谐安详的稳定机制、依法民主办学的保障机制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构建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 
  
  三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关系中,要解决好校园文化的体系建设,特别要解决好文化认知(知识性),即认识清楚什么是西方文化的先进成果,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解决好文化认同(民族性),即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认可问题;解决好文化自觉(实践性),即在当代文化实践中,崇尚先进,摒弃糟粕;解决好文化创新(创新性),即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借鉴西方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创新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使社会主义的文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解决好文化传播(国际性),即解决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借鉴,特别是加快加大中国文化在国际背景下的广泛传播的问题;解决好文化服务(功能性),即解决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功能作用不断增强的问题,使社会主义文化既是社会主义纲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服务服从于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内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解决好文化引领(先进性)问题,即先进文化不仅要服务社会,更要引领社会,特别是学校校园文化,除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建设之外,要突出建设好社会主义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特点,要突出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在引领社会进步和文明方面的特殊作用,真正尽到社会主义大学的职责。 

[next]

  掌握了治校理教“三个原则”。党的十七大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加以强调和重视,这也是高校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对高校领导和管理的重点。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和原则管理高校,改进作风,提高水平,真正把高校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一是着力于科学理教。科学执政的要求具体到高校就是科学理教,科学地把握大学办学方向,确定大学的定位,制定发展方略,提高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善于把握办学的基本规律和本校发展的特殊规律,不断拓展和提升大学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善于把握师生的思想脉络、社会思潮、教育发展动态与趋势,把握全局、统筹兼顾,不断把学校事业推向新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着力于民主办学。充分发挥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广大师生在高校发展中的主人翁作用,以民主建设为主轴,以调动师生积极性为重点,以建设先进文明、健康和谐学校文化为核心,形成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民主办学的高校政治文明和文化氛围。
  三是着力于依法治校。认真落实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及相关法律和法规。坚持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治理学校。认真处理上级党组织和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处理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好校内党委领导与充分发挥校长法人作用的关系,处理好校内各级组织与师生的关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要认真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构建先进文明的学校制度文化,使之与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一起,形成大学文化的特色;要认真处理好党的领导、行政领导和学术领导的关系,在新时期的高校发展中,做出新的成绩。 
  
  突出了队伍建设“三个重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竞争能力最重要的是加强高校的人才队伍建设,这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之所在。高校人才队伍要抓住创新人才机制建设、创新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型拔尖人才队伍建设三个重点。

  一是着力于党管理干部和党管人才机制建设。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要努力构建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体制、机制、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标准和要求,特别要统筹抓好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包括人才发现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人才评价机制、人才流动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等),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建设有利于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和创新热情的校园文化。 
  
  二是着力于高校拔尖人才队伍的建设。所谓拔尖人才就是在知识和素质上超群,能凭借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在人才队伍中起领军与核心作用的人。④要下大力气培育和造就学识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潜心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学大师和具有强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具有广阔国际视野、能达到或追踪国际先进学术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科学家。要努力营造创新拔尖人才健康成长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尊重创造价值、尊重人才特点、尊重人才需要和兴趣,敢于采取超常措施以鼓励支持人才潜心做学问。宽容体谅,呵护成长。要在新一轮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聘任工作中,着力强化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积极扶植和造就高校拔尖人才队伍的形成和壮大。 
  
  三是着力于建设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思路清晰、素质全面、结构优化、开拓创新、推进发展的管理骨干队伍。要着力提升干部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努力解决影响和约束科学发展的思想观点和问题。特别要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认识,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在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上下工夫。要把创新性管理人才与创新性学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一并规划,一并落实,一并提高。 
  
  落实了学校发展“三个规划”。大学制定和实施自己的战略规划,都必须关注大学发展战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关注与相关领域及相关学科发展的关系,关注与大学发展现状的关系,关注中长期战略规划与短期计划的关系,以确保战略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可控性。 
  
  我们所说的三大战略规划,是指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校学科建设战略规划和学校基本建设规划。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是对教育未来发展走向的整体预测和发展趋势的整体把握,是解决宏观整体层面上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做的问题。战略规划重点解决的不仅是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问题,同时还包括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问题,如组织保证、资源保证、经费保证等重大问题。学科发展规划和学校基本建设规划是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总体战略规划的一种重要支撑。学校“十一五”规划已经完成半程任务,要加紧落实。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国情、世情、业情和校情,着手谋划学校2010-2020长远发展战略规划问题。 
  
  回顾和审视学校“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每一步都是全校师生共同前进的一步,每一天都是全校师生艰苦奋斗的一天。 
  
  从办学条件与环境的建设到形成并实施“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实为要,民主办学”的理念,从“三重”建设(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课程建设)到教学与党的建设的评建,从吹响抗“非典”号角到校园和谐稳定平安,从凸显和发挥办学特色到校企地共赢和市署的共建,从艰辛地奋斗探索到落实“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践,从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化到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华民族百年奥运圆梦的欣喜到印刷高等教育50年的庆典,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到奔向又好又快发展的美好明天……,每一步征程都记载着北印人的敬业奉献。 
  
  在北京印刷学院前进的征程中,我们广大师生一起团结、勤奋、严谨、求实,推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已经拥有了奋斗的今日,我们仍会有更加灿烂的明天。高等印刷教育50年结出了累累硕果,新时代传媒工程发展的未来必将谱写出壮丽的新篇。 
  
  实施了兴校强校“三大战略”。北京印刷学院的未来要继续以国际眼光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建设自己,以时代需求来发展完善自己。要继续努力实施“质量立院、特色兴院、人才强院”三大战略⑤,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一是“质量立院”。树立办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观念,始终把质量工程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关键。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增强全面发展意识,建立科学质量标准,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二是“特色强院”。特色是本质的外化,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没有特色,就没有办学活力,没有特色,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我们要进一步打造学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校园文化特色以及学校管理等特色。以特色带动整体,以整体提升特色。 
  
  三是“人才强院”。人才是学校办学质量的保证和关键,人才是凸显办学特色的基础和关键。我们要努力构建布局合理、风格独特、设施优良、整体优美、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舆论环境,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条件良好的工作环境,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形成事业造就人才、机制激励人才、制度保障人才、人人发奋成才的良好氛围。

[时间:2008-11-03  来源:现代教育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