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的在机控制系统在过去的短短几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其中有些进步由于过于微小,所以它们的意义常常会被印刷厂忽略、。比如说,具有更高精度的千分尺、销钉/预套准系统、全自动供墨和检索系统、可变UV固化单元、模块化触摸屏控制面板、自我诊断系统以及无工具调整系统等都是在近几年来涌现出来的新产品,它们几乎能对从闪光固化到植绒再到激光和喷墨模块的每一样东西进行控制。
这些技术进步的宝贵之处是它们对印刷设备的设置和操作程序产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印刷质量的影响。这些最新面世的在机控制工具—例如中央架空系统、自动刮墨和覆墨刀夹紧系统、行程速度的控制系统、动力输出系统、浸墨编程、预套准系统以及无工具调整系统等—都是人们为了提高生生产力和工艺效率而开发的。
很多印刷厂在购买新设备的时候购买了这些新型在机控制工具,但很少有印刷厂能通过这些工具实现生产力的最大化,因为只有让员工充分了解了这些工具的功能,或对工厂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规范之后,印刷厂才能真正体会到在机控制工具的好处。在通常情况下,印刷厂只热衷于购买新型印刷机,却并没有注意对相应的工作流程进行升级。但是如果没有精确而稳定的显示器、胶片/原稿、乳化剂涂层、刮墨刀和化学系统,那么对现代化印刷设备的精确控制可能就无从谈起了。
将一台全新的印刷设备整合到其现有的生产系统对任何一家印刷厂而言都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这些印刷厂同时又很想知道为什么新引进的印刷机能够提高他们的产能但不能减少印刷误差或设置时间?这些问题主要都是由印前处理过程中的瓶颈造成的。
我们对现代化印刷机进行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它们的生产力。这些控制工具本身并不会产生准确性和生产力。举例来说,为每一个打印机都配备了独立的架空系统的全自动纺织品印刷机就是专门为那些使用低精度显示器的印刷厂而设计的。这种独立的架空系统用能让印刷厂在不调整屏间张力的情况下快速完成对网屏的精确设置。
网屏之间架空参数的不稳定往往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变形和套准误差。此外,它还有可能造成网屏上刮墨和覆墨速度的变化。换句话说,我们每当要印刷一个新活件的时候,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将印刷机调整到中央位置上。这是一个成本极高的过程。而在印前过程中对网屏张力进行设置,使其具有统一的架空参数则是一个比较划算的选择。据了解,独立架空调整系统的最大用途是能对网屏张力进行4cp(厘泊)以内的微调,或者根据印刷品的需求来对网眼的张力进行调整。
印前过程中的很多环节都会对印刷机的生产力产生重大影响,比如说统一的刮墨高度和质量、网屏张力、涂层厚度、曝光时间和墨膜厚度等。如果印刷机参数发生变化,上游控制能使活件的生产过程变得更简单。只要通过一些简单的精密仪器(厚度计、Z白度测量计、网屏墨膜厚度计、刮墨刀研磨器和放大镜等),我们就能轻松满足客户的生产要求。这些工具节省出来的生产时间完全能在一周的时间内抵消掉它们的购买成本。
使高科技控制功能达到最高生产力的关键是控制印刷上游程序。随着某些控制工具功能的不断扩大和深化,我们也有必要对自己的生产车间进行一下检查,看看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时间:2008-09-28 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