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纸业及相关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下,造纸板块成为了股市的投资亮点。随着国内纸业市场的长期景气发展,纸业上市公司们纷纷拿出了漂亮的财务报表,近一步增加了投资者们的信心。然而,伴随着纸业市场的繁荣,纸价的不断攀升却给周边相关行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如今,我国纸及纸板的人均年消费量为45公斤左右,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和欧美国家人均消费量250公斤来比差距更大。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06年我国纸及纸板消费总量将超过6000万吨,预期2010年将达7000万吨。
2007年造纸行业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3.48亿元,同比增长18.8%,营业利润32.37亿元,同比增长35.2%,净利润30.15亿元,同比增长52.2%。受益于纸价的上涨,08年1季度行业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78亿元,同比增长30.8%,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25.2%,环比增长39.8%。
据中国海关最新发布的"进出口商品类别表"中显示,2008年1-3月份木浆、纸及纸制品进出口金额共计32245万美元,与去年相比同期增长49.64%。其中出口金额达16779万美元,比去年同比增长53.52%,进口金额达15466万美元,比去年同比增长45.65%。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明显的看出中国纸业正行进在快速发展的"高速路"上。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不佳,国内经济发展放缓的前提下,中国纸业是如何逆流而上的呢?其中的因素错综复杂。
节能减排,行业集中,龙头企业受益
近年来,我国造纸行业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行业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快速增加,2007年前10大企业产量与全部产量之比接近25%。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来看,2007年11月我国规模以上造纸企业约3008家,而到今年2月这短短3个月内就关闭136家至2872家,由于近期全国各地都有造纸厂关闭的消息放出,当前尚在生产的企业在2800家左右。大量小型造纸企业的关闭明显给大型造纸企业扩展了市场空间。
在国家造纸产业政策及节能减排的推动下,造纸业上升空间大增。此外,从明后两年的产量扩张规划来看,新增产能集中在上市龙头企业,如晨鸣、华泰、太阳、博汇等上市公司已经在建或筹备的产能约220万吨。因此,在上升空间大增和业内优秀企业强者更强的自我扩张下,我国造纸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抵御宏观经济下行对龙头企业业绩增长的拖累,并将明显改善企业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促进行业良性发展,建议关注龙头企业的投资价值。
造纸原材料价格的影响
近几年纸张原材料涨价不断上涨,从而影响了整个用纸行业。印刷用纸涨价、图书报刊涨价、卫生纸涨价、纸尿裤涨价……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生活用纸涨价超过10%,文化用纸涨价超过30%,包装纸涨价超过30%,然而涨声背后,造纸行业已经进入了长上升周期。根据中信证券最新的分析报告称,预计此次长上升周期可以持续至2011年。未来所有大宗纸种均将维持持续提价的趋势,2008年全年行业净利润增速为70%左右。
报告中同时指出,2007年中期-2008年底主要由提价拉动盈利增长;2009年后则更多由集中于大型企业的结构性产能释放带动盈利增长。
个案分析:新闻纸涨价缘何而起?
07年我国新闻纸全年的产量同比增长在14%左右,但是07年年末出现了负增长。废纸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机器运行、交通等成本提高,从而造纸企业的利润压缩,所以除了一些大企业在支撑外,一些新闻纸生产企业承受不住关停并转,等大企业发现小企业熬不住了,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于是纷纷提高新闻纸的出厂价格。
年初,新闻纸每吨4500元的时候,将企业的利润很低,以后涨到5300元、5400元企业还是就能够接受了,6000元是很高了。新闻纸的价格,还是要看供求关系。目前来看,一些中小企业或者之前转产企业看到利润的存在或许会回头。总体看,新闻纸的价格可能涨得差不多了。
高速发展中的隐患
一,原材料价格上涨
造纸行业原材料对于行业的影响很大,今年以来木浆和废纸价格不断上涨,对企业盈利造成威胁。虽然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覆盖了一部分涨价因素,但这也仅仅是针对木浆而言,废纸价格涨幅过大,仅靠币值上升是难以抵消的。更为重要的是,在经历了前半年升值后,市场普遍预计下半年本币升值速度会放缓。
二,在行业的整体景气下,各行业业绩不平衡。
文化纸、白卡纸和铜版纸企业业绩大幅增加;新闻纸逐渐走出低谷,但是同比增幅较小;箱板纸价格下滑,尽管产能快速扩大但是没有改善迹象。
三,产能释放过快,未来有供大于求的风险。
根据中国造纸协会统计,2007年我国纸及纸板产量首次超过了消费量,国内产能已能基本满足国内的消费需求。然而,由于造纸机械建设周期较长,前期投资的纸机将在08年下半年和09年陆续建成投产,到时可能出现国内纸业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最后,按照纸业专家郭永新的观点,造纸企业暴风骤雨式的扩张阶段已基本结束,未来造纸企业的生存发展会在市场和利润的驱动下,合理则存在,不合理就退出。合理存在的就会在环保、科技进步、品质管理、营销网络等方面加大力度,在市场份额、产量、自身规模等方面快速发展。
[时间:2008-09-11 来源:中华印刷包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