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首次出土清代民间刻本线装书

  近日,巴中市巴州区渔溪镇凌云村村民在对本村刘氏宗祠排险时,发现祠堂后堂泥土墙壁内有方形木盒并藏有书籍,他们立即报告了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区文物管理所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对出土文物的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测绘和清理。

  经调查,刘氏宗祠位于渔溪镇凌云村东1公里,系土木结构,座背朝南,建筑大部分保存完好。由于受“5.12”地震波及,该宗祠正堂后墙左右厢房部分墙壁出现坍塌,在左侧后墙壁高3.5米处裸露出三个呈“品”字形不等的长方形木盒,木盒内存放着大量古代书籍。

  经考证,这些出土的古代书籍,为清代道光年间民间刻本线装书,距今已有150余年历史。线装书共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存完好的清代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开雕,槐轩刘氏藏板长32.4厘米,宽22厘米的《史存》16本共32卷;二是部分保存完好的长26厘米,宽18厘米的清道光丁末(公元1847年)春月,双流刘沅书于槐时年八十刊刻的《大学恒解序》、《中庸恒解序》、《论语恒解序》、《孟子恒解序》共12本;三是残缺不齐的长25厘米、宽18厘米《先秦诸子百家》共8本。同时在《史存》第8卷内,存放着长15.5厘米的黄铜挖耳勺一把,挖耳勺用黄铜铸成,以白色磨光骨质为把。

  专家称,此类民间刻本线装书用长方形不等的木盒呈“品”字形存放在宗祠墙壁内,在巴州区尚属首次发现。这些线装书的出土填补了该区清代民间刻本线装书收藏的空白,为研究清代中晚期巴中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民间刻本印刷、造纸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时间:2008-09-04  来源:艺超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