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切纸机刀片(复核稿)


代替 JB/T 8115.2-95



  前言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 JIS B 4707-1992《切纸机刀片》。标准中所指刀片为“半成品刀片”,与 JIS B 4707标准一致。
  本标准是对JB/T 8115.2-95《切纸机刀片》的修订。修订时,对原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及表达规则按 GB/T1.3-1997规定增加相应的内容。
  本标准是JB/T × × × ×. 1《切纸机》系列标准的第二部分(即 JB/T × × × ×.2):《切纸机刀片》。
  JB/T × × × × 《切纸机》系列标准还包括以下部分:
  第一部分(JB/T × × × ×. 1):切纸机。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T 8115.2-95。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爱凯思机械刀片有限公司、上海申威达机械有限公司、湖南机械刀片厂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泽敏、朱德荣。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切纸机刀片的型式、技术要求、测量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切纸机所配用的半成品刀片。
  2 引用标准
  下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700-1980 碳素结构钢
  GB/T 1031-1995 表面粗糙度 参数及其数值
  GB 1214—1996 游标类卡尺
  GB 1216-1985 外径千分尺
  GB/T 1299-1977 合金工具钢技术条件
  GB 2829-1987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B 4879-1985 防锈包装
  GB 6060.2-1985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机械加工表面
  GB 6062-1985 轮廓法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 轮廓记录仪及中线制轮廓计
  GB 6091-1985 刀口形直尺
  GB 6315—1996 游标万能角度尺
  GB 9943-1988 高速工具钢技术条件
  JB/T 7975-1999 岩石平板
  JB/T 7979—1995 塞尺
  JB/T 2848-1992 洛氏硬度计 技术条件
  QB/T 3859-1999 钢卷尺
  3 型式
  切纸机刀片外形及各部位名称如图1所示。
  4 技术要求
  切纸机刀片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件制造。
  4.1 材料:
  刀体为 GB 700 规定的普通碳素结构钢,刀刃为 GB/T 1299 规定的合金工具钢或 GB994 规定的高速工具钢。
  4.2 基本参数
  刀片的基本参数按表1规定。

表1 基本参数          mm
长度L 厚度B 宽度H 刀刃钢 刀刃角度θ 适用切纸机门幅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同片厚度差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同片厚度差 宽度 I min 厚度 b min 刃口厚度 h′max 基本尺寸 极限偏差
790 ±1.5 10 -0.03
-0.10
0.03 127 +1.0
-2.0
0.5 45 2.0 0.5 23° ±1′ 650
915 760
1065 12.7 58 920
1390(A) 12 1150
1390(B) 13.75 160 70
1520(A) 12.7 127 58 1300
1520(B) 13.75 160 70
1640(A) 12.7 -0303
-0.10
0.05 127 1.0 58 1370
1640(B) 13.75 160 70
1850(A) 12.7 127 58 1550
1850(B) 13.75 160 70
2100(A) 12.7 127 58 1800
2100(B) 13.75 160 70


图1 刀片外形及各部位名称

  4.3 硬度
  刀体硬度值不大于240HB;刀刃钢硬度值为(60~65)HRC,同片硬度允差3个HRC单位
  4.4 刀片的形状位置公差
  4.4.1 刀片的直线度公差为0.03mm,刀背不得呈凸形。
  4.4.2 刀片正面宽度方向的直线度公差为0.03mm,应为凹状。
  4.4.3 刀片正面长度方向的直线度公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4.5 刀刃钢面的表面粗糙度
  刀刃钢面的表面粗糙度应符合GB/T1031规定的■。
  4.6 耐用度
  刀片每刃磨一次的裁切次数不少于300次,切出纸边不得出现粘接、毛边或有明显崩刃引起的刀花。
  4.7 表面质量
  4.7.1 刀刃钢面的表面不应有裂纹、崩刃缺陷。
  4.7.2 刀片表面光洁、镶接良好,不得有眼可见凹坑、毛刺、锈蚀、磕碰划痕等缺陷。
  5 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按表3规定进行。

表2 直线度公差       mm
刀片长度L 直线度公差
≤1065 0.30
>1065~1520 0.60
>1520~1850 0.80
>1850 1.00

表3 测量方法
项目
测量方法
测量简图
测量工具
长度 用钢卷尺,测定靠近刀片宽度中间部位的刀片长度
QB/T 3859规定的钢卷尺
宽芳及同片宽度差 用卡尺测定距刀片两端50mm附近两点及靠近中间一点的三点宽度,中间测值为刀片宽度,三测值中的最大差即宽度差
GB 1214规定的游标卡尺
刀刃角度 用万能角度尺测量长度方向任一处的刃口倾角
GB 6315规定的万能角度尺
厚度及同片厚度差 用千分尺测定距刀背10mm处,距两端50mm附近两点和靠近中间位置一点,中间位置的测值为厚度值,三测值中的最大差为厚度差
GB 1216规定的外径千分尺
刀刃的直线度 将刀片被测定部位放在平板(或直尺)上,用塞尺测出最大间隙
JB/T 7975规定的平板(或直尺)和JB/T 7975规定的塞尺
刀片正面长度方向的直线度 将刀片被测定部位放在平板(或直尺)上,用塞尺测出最大间隙
JB/T 7975规定的平版(或直尺)和JB/T 7979规定的塞尺
刀片正面宽度方向的直线度 将刀口尺放在刀片正面横向位置,用塞尺测出最大间隙
GB 6091规定的刀口形直尺和JB/T 7979规定的塞尺
表面粗糙度 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检查或比较样块对照
——
GB 6062规定的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和GB 6060.2规定的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
刀刃钢硬度及同片硬度允差 硬度测定,选定刀刃钢面宽度的中间附近,沿长度中间一点及距离两端150mm附近两点,中间点测值为刀片硬度值,三点最大硬度同片硬度允差
——
JB/T 2848规定的洛氏硬度计
耐用度 由制造厂将刀片加工至成品要求,试验样本为三片,裁切纸堆高度为75mm,选用270g/m2卡纸
——
——
表面质量 目测
——
——

  6 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1.1 刀片须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才能出厂,并附有产品合格证。
  6.1.2 刀片硬度检验按交验量的5%抽查(不足100片抽查五片)应达到4.3规定。若有一片不合格,加倍复检,再有一片不合格,则对交验量全数验收。
  6.1.3 刀片出厂前应按表3规定逐片检验刀片基本参数、刀片的形状位置公差、刀刃钢面的表面粗糙度及表面质量。应符合4.2、4.4、4.5、4.7规定。
  6.2 型式检验
  6.2.1 有下情况之一,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或老产品转厂生产作鉴 定时;

  表4 缺陷分类
缺陷分类 项目
B a) 刀刃钢面的表面质量;
b) 厚度公差;
c) 同片厚度公差;
d) 刀片正面粗糙度;
e) 刀刃直线度公差。
a) 刀刃钢硬度;
b) 同片硬度允差。
C a) 同片宽度公;
b) 工度公;
c) 长度公差;
d) 刀片正面宽度方向的直线度;
e) 发度正面长度方向的直线度;
f) 刀片标志、包装、合格证、装箱单等;
g) 刀片角度公;
h) 刀睛表面质量。

  b)产品停产半年后又恢复生产时;
  c)正常连续生产每二年后应进行一次。
  6.2.2 型式检验内容
  6.2.2.1 刀片制造质量
  a)缺陷分类按表4的规定。
  b)抽样方案按 GB 2829规定的一次抽样方案进行。
  c)B类Ⅰ组和C类按判别水平Ⅰ的一次抽样方案执行。B类Ⅱ组按判别水平Ⅰ的一 次抽样方案选定的不合格质量水平中最小的样本数进行抽样。
  d)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值选定按表5的规定。

  表5 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值
类别 B C
RQ1值 30 30 200

  6.2.2.2 按表3规定进行耐用度试验应符合4.6规定,如有一片不合格则判为不合格。
  7 标志与包装
  7.1 每片刀片应有商标、制造年月、检验员章及制造企业名称。
  7.2 刀片的防锈包装应按 GB 4879执行。
  7.3 包装箱内应随附下列文件:
  a)装箱单;
  b)产品合格证(应有采用的标准号);
  c)产品使用说明书。
  7.4 包装箱外表面标志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a)产品名称、规格、数量;
  b)箱体尺寸(长×宽×高)、毛重;
  c)制造企业名称或企业标志。
  7.5 刀片应存放在通气干燥的仓库内,在正常保管条件下,防锈期限不少一半年。

[时间:2001-05-14  作者:印刷机械标准化  来源:印刷机械标准化1999-3]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