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圆压平凸版印刷机(送审稿)


代替 ZIB J87 008-88



  前言
  本标准是对ZB J87 008-88《圆压平凸版印刷机》的修订。
  本标准与ZB J87 008-88标准相比,主要技术内容改变如下:
  1.增加了安全要求的内容。
  2.“套印误差”按输纸准确度和精密度评价。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ZB J87 008-88。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印刷机械研究所:哈尔滨印刷机械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 旭。
  本标准于1988年6月首次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圆压平凸版印刷机的型式及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贮存与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一回转、二回转、停回转凸版印刷机(以下简称印刷机)。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6388-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 9969.1-8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 5226.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306-91 标牌
  GB/T 13384-92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4436-93 工业产品保证文件 总则
  JB/T 5434-91 单张纸平版胶印机测试印版
  JB/T 6530-92 印刷机 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ZB A17 001-86 铅印彩色油墨
  3 型式及基本参数
  3.1 型式
  按给纸方式分:
  a)自动给纸型;
  c) 手续纸型。
  3.2 基本参数(见表1)。
  
表1 基本参数
项目 基本参数
纸张幅面mm 880×1230
(787×1092)
640×900
615×880
(546×787)
450×640
440×615
(993×546)
320×450
307×440
(273×393)
最高印刷速度
印次/h
自动给纸型 ≥2500 ≥3000 ≥36001) ≥4000
手续纸型 ≥1800
注:1)一回转型印刷速度不小于4200印次/h

  3.3 产品型号和名称应符合JB/T 6530的规定。
  3 技术要求
  4.1 印刷机应按本标准的规定,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2 自动给纸型印刷机应保证从输纸、印刷到收纸自动连续完成。工作时出现给纸中断、卡纸、咬纸牙撕纸及乱张、双张等输纸的总故障率不大于0.5%。手续纸型印刷机工作时出现卡纸、咬纸牙撕纸等输纸总故障率不大于0.5%。
  4.3 自动给纸型印刷机在印刷过程中出现输纸异常时,应能自动检测并发出停机信号,并自动停车或自动排除。
  4.4 纸张厚度:0.04mm~0.60mm(28g/m2~350g/m2)。
  4.5 综合质量
  a)自动给纸型纸张幅面不大于640mm×900mm的印刷机,输纸准确度在0.10mm内不得低于96%;
  b)自动给纸张幅面不大于640mm×900mm的印刷机,输纸精密度0.033mm;
  c)印刷机的压力均匀性误差不大于12%,压印力稳定性误差不大于0.08,印品无明显墨杠;
  d) 印刷机网目版印刷网点清晰、结实。
  4.6 空运转性能
  4.6.1 印刷机运转平稳、传动正常,所有运动、部件动作准确协调,无异常声音或自发性移动。
  4.6.2 润滑系统工作可靠,有储油装置的印刷机无漏油现象。
  4.6.3 安全防护装置应牢固可靠。
  4.6.4 轴承温升不得高于35℃。
  4.7 电气质量
  4.7.1 电气系统布纸整齐,各种标记应齐全、正确、排列有序,接头牢固。
  4.7.2 电气系统工作正常、可靠。
  4.7.3 电气设备和机械的所有裸露导体件都应接到保护接地电路上。
  4.7.4 在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接地电路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M。
  4.7.5 电气设备的所有电路导线和保护接地电路之间应经受至少1s时间的耐压试验,打算工作在或低于PELV电压的电路除外。
  4.8 机器安全
  4.8.1 外壳所有人的肢体可能触及到的边、角都应是圆角或倒棱,去除毛刺。
  4.8.2 装在机器墙板外侧的齿轮、链条等应加防护罩,自动给纸型印刷的收纸端应有防护网。
  4.8.3 控制装置应与安全防护装置联锁。
  4.8.4 对于能多处操作的印刷机,其控制应有联锁装置。
  4.9 操作机构应灵活可告。
  4.10 机器噪声不大于85dB(A)。
  4.11 外观质量
  4.11.1 外露加工表面不得有磕碰、划伤、锈蚀等缺陷。
  4.11.2 外露镀件镀层应细致、均匀、无剥落、起泡、局部无镀层等缺陷。
  4.11.3 外露氧化件氧化膜应均匀致密、色泽一致,不得有未氧化的斑点等缺陷。
  4.11.4 外露非加工表面不应有气孔、凸瘤、凹陷等有损美观的缺陷。
  4.11.5 涂漆件涂层应光滑、平整,颜色、光泽要均匀一致,若采用美术漆,其花纹要均匀一致、漆膜丰满,无明显突出颗粒、粘附物,漆膜不允许有流挂、起泡等缺陷。
  5 试验方法
  5.1 空运转试验
  空运转时应在离墨、不给纸状态下进行。
  5.1.1 印刷机应作不少于2h的空运转试验,其中最高速度运转不少于30min,目测检查机器状态应符合4.7.1~4.7.3的规定。
  5.1.2 空运转试验后用温度测量仪测量轴承温度,并计算其温升,应符合4.7.4的规定。
  5.2 电气质量检验
  5.2.1 切断电源,目视检查电气系统应符合4.8.1 的规定。
  5.2.2 反复启动、停止,检查其运转的准确性和平稳性,有调速功能的印刷机进行在规定范围内最高、最低速度变速运行不少于五次,检查升降速机器的平稳性,均应符合4.8.2的规定。
  5.2.3 按GB/T 5226.1中20.2的试验方法,检查保护接地电路的连续性应符合4.8.3的规定。
  5.2.4 接GB/T 5226.1中20.3的检验方法,对绝缘电阻检验应符合4.8.4的规定。
  5.2.5 按GB/T 5226.1中20.4的试验方法,进行耐压试验应符合4.8.3的规定。
  5.3 输纸试验
  5.3.1 全速输纸试验
  在印刷机合压但不印刷的状态下,用90g/m2~120g/m2的具有印刷机额定最大纸张幅面的涂料纸或胶版纸,在印刷机额定最高印刷速度下输纸不少于30min,目视检查输纸故障,应符合4.2的规定。
  5.3.2 纸张适应性试验
  在印刷机合压但不印刷的状态下,以不低于印刷机额定最高印刷速度的50%速度下连续输送不少于100张,纸张厚度分别为印刷机规定的极限值,纸张幅面分别为印刷机规定的极限值。目视检查输纸故障,应符合4.8的规定。
  5.4 印刷试验
  5.4.1 试验条件
  a)印刷环境温度为(20±2)℃,相对温度为(60±5)%。
  b)印刷用纸为90g/m2~120g/m2的涂料纸或胶版纸,纸张要求应符合GB10335的规定,纸张幅面为印刷机额定最大纸张幅面。
  c)印刷用版为符合印刷机额定最大印刷幅面凸版,做为输纸准确度试验用印版应参照JB/T5434附录A的规定。做为压印力均性和压印力稳定性试验用的版按图1安排,版面上有11块20mm×5mm的矩形实地印刷测试条及45线/cm~50线/cm五成点子、占版面60%以上的网点区域S1、S2
  e) 印刷油墨用铅印彩色油墨中大红油墨,油墨应符合ZB A17 001的规定。

图1

  5.4.2 综合质量试验
  5.4.2.1 自动给型印刷机输纸稳定性的套印试验
  a)参照JB/T5443附录A规定的版式,在印刷机额定最高速度下用第一块印版印刷,然后将第一次印刷过的纸张按第一次印刷过的顺序再次置于堆纸台上,在印刷机相同位置换上第二块印版,其它条件不变,进行第二次印刷,在300张样本中随机抽取连续样张75张。
  b)若不具备5.4.1的规定的条件时,可按80%印刷要额定最高印刷速度进行试验。
  5.4.2.2 套印检查及输纸、传纸精密度的计算
  a) 套印精密度的检查及输纸、传纸精密度的计算应按JB/T5434附录A2.3的规定,试验样本的选取按5.4.2.1的规定。套印值按式(1)计算其套印精密度 kni,当数据中出现的最大值大于X+3 、最小值小于X-3 均给予剔除。剔除后重新计算标准偏差,直至不能剔除为止。平均值 按各种指标给出的代号代入。印刷机的输纸精密度为相应样本套印精密度的最大值。
  
σkn=[(1/74)∑(δknikni12]1/2……………………………(1)

  式中:δkni——套印线间同侧边宽度,mm;
  δkni——(1/75)∑δkni
  i——样张顺序
  k——套印间位置测量处[K=a、b、c、(d)];
  n——色数。
  b)套印准确度的检验及计处用分度值为0.01mm的读数显微镜测量5.4.2.1的试验中两样本套印测试区a、b、c、(d)三处叠印十字线间宽度界限值,按样张计算,套印准确度即为此差值在4.6a规定值内所占的百分数。印刷机输纸准确度为相应样本套印准确度的最大值。
  5.4.2.3 压印力均匀性与稳定性印刷试验
  按5.4.1c图1规定的印刷用试验版的形式,在印刷机规定的最高印刷速度80%速度下进行一次印刷,在300张样本中随机抽样30张,用光密度计分别测量每一样张上压印力均性与稳定性,检查矩形实地印刷测试条的色块密度值Djin按(2)式计算墨层均匀性μin,按式(3)计算施墨稳定性Rji,印刷机的压印力均匀性和稳定性为各样本中墨层均匀性与施墨稳定性的最大值,画面应无明显墨杠。
  
μin=|Djin-Djin1|max/Djin×100%
  Djn=((1/29)∑(Dijn-Dijn1))1/2

  式中:Djin——同一样张上j点色块密度值;
  Djin1——(1/11)∑Djin1
  Dijn——i样第上同一j点色块密度值;
  i——样张顺序,(i=1,2,3,………30);
  j——检验条顺序(j1,2,3,………11)。
  5.4.2.4 目测检验本标准5.4.2.3试验中样本网线区网点清晰、结实。
  5.4.2.5 满版实地印刷试验
  以50%印刷机额定最高印刷速度进行试验,实地密度在1.0以上,检查咬纸牙排应有足够的咬合力。
  5.5 机器安全检查
  5.5.1目测检验机器外壳及传动部分应符合4.9.1、4.9.2的规定。
  5.5.2 自动给纸型印刷机按4.9.3的规定开启机器,收纸台、输纸台限位装、自动升降装置、双张控制装置均应反灵敏,人工触动这些装置,机器应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
  触动印刷机各安全急停钮时,应能停机,并且不用人工辅助,机器不能运转。
  5.5.3 按4.9.4的规定同时按动多处操作按钮,当某一处安全控制没复位时,机器应不能启动。
  5.6 对机器上所设置的操作机构,反复操作10次以上,应符合4.10的规定。
  5.7 噪声试验
  在最高印刷速度下空运转,用普通声级计A声压级测量机器噪声,测量点水平高度距地面1.5m,四个测量点位置距机器1m,分布在机器对称中心线上,并测量巡回最大噪声点,五个测量点的算术平均值为机器噪声,应符合4.11的规定。
  5.8 外观质量检查
  目视检查应符合4.12.1~4.12.4的规定。
  6 检验规则
  6.1 出厂检验
  6.1.1 每台印刷机应按4.6、4.7、4.8、4.9、4.10规定进行出厂检验,每批印刷机中抽一台进行噪声测量。
  6.1.2 对全检项,印刷机在检验中有一项不合格,即为不合格品;对抽验项,一台不合格则再抽两台对该项进行检验,两台不合格则对该批该项全检。
  6.1.3 每台印刷机须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
  6.2 型式检验
  6.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首台、首批中抽一台或生产批中抽一台印刷机进行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正式生产后,如材料、工艺、结构有较大改变时;
  c)印刷机停产一年以上又恢复生产时;
  e) 连续生产时,每一年不少于一次的例行检查。
  6.2.2 检验按本标准规定的全部内容进行。
  7 标志、包装、贮存与运输
  7.1 每台印刷机应在明显部位固定铭牌,其要求应符合GB/T13306的规定,内容应包括印刷机名称、型号、主要技术规格、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制造厂名称等。
  7.2 产品包装应符合GB/T13384的规定,印刷机包装前应擦试干净,外露加工表面应涂防锈剂。
  7.3 印刷机包装箱内应铺防水材料,并可靠地固定在箱内,附件箱、备件箱应固定在主机箱内的空隙处,并牢固卡紧,箱子应符合运输装卸的要求。
  7.4 产品应贮存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在室外贮存时,包装箱应有防雨措施,若有效期超过二年,出厂前则应开箱检查,若发现产品包装已不符合规定时,应重新进行包装。
  7.5 包装运输应符合GB 6388的规定。
  7.6 每台印刷机出厂时随箱应带下列文件:
  a)产品合格证
  产品合格证的编写应符合GB/T 14436的规定;
  b)使用说明书。
  使用说明书的编写应符合GB/T 9969.1的规定;
  c)装箱单。

[时间:2001-05-14  作者:印刷机械标准化  来源:印刷机械标准化1998-4]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