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书刊印刷企业多途径破重围

     印刷业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高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发展速度减缓,近年来逐步进入由盛而衰的下降通道, 2007年度又有一批国有印刷企业多年来首次出现亏损,一些不能及时适应市场、抵御风险能力差的民营印企正面临破产倒闭的命运,印刷业如今已进入无序竞争、重新洗牌的阶段。国有书刊印刷企业如何突破各种艰难险阻,冲出无数非国有印企围困,摆脱生存空间极度压缩的局面,有很多事情要做。要想突出重围,印刷企业就要从抓业务、降成本、抓内部管理、抓技术进步、改革现有体制减员增效开始,可谓千头万绪。

  书刊印刷 有新思路才有新出路

  2007年是全国国有书刊印刷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形势最严峻的一年。

  在业务方面,首先是主打业务教材。一方面,在教材已连续降价几年之后,国家发改委(816)号文件的限价令使各地教材印刷工价又大幅度降价平均10%以上,教材的印刷工价已经逼近成本价。另一方面,教材出版的多社多版本竞争,使教材品种增加,单品种印刷量减少,增加了承揽教材印制任务的难度和业务费用。再有,教材的频繁改版和价格调整使得教材付印晚、时间紧,更加大了印制教材质量和周期保障的难度,同时也由于不能均衡生产造成生产、管理、仓储、运输等直接和间接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说,教材已由国有书刊印企的金饭碗、命根子逐渐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其次是商务印刷业务。教材的降价已波及全部印刷业务,造成所有业务价格的普降。各地印刷厂无限制的数量、规模的扩张,使印刷行业价格战达到几近“火拼”的程度。社会业务承揽难度大、价格低已是普遍现象。

  在政策方面,国有书刊印刷企业大部分是为出版服务的加工企业,在出版产业链的四个主要环节“编辑、印刷、发行、供应”中印刷和供应是率先放开的竞争性行业,进入门槛低,竞争最为激烈。发行是国家正在放开的行业,但由于组建发行网络方面的难度,至今新华书店在出版物发行方面,特别是教材发行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编辑环节则大不一样,其中,已有多年不再新批准成立出版社,出版社的书号资源紧缺等现象,就充分说明出版社仍处于国家的保护之下。

  综上所述,国有书刊印企要生存、要发展,仅仅在现有常规的思路上动脑筋已经很难做出好的文章。必须有新的思路,才可能有新的出路。

       内部经营 围绕市场做足文章

  印刷业是国有印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但国有印企与非国有印企的竞争,在质量、技术等方面毫无优势可言,甚至在价格和服务等方面也明显处于劣势。

  国有书刊印企首先要立足印刷,做强主业。国有书刊印企大多只是一个“规模上的大厂”,而不是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厂。所以不能仅靠打“价格战”,而必须在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要打“价值战”。

  要在“高、精、尖”的印刷工艺技术上做文章。以市场需要为准星,加大技术开发和研究的投入,以专门技术研究机构或人员时刻追随最新的印刷技术发展动态,并在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中保证随时占据印刷技术的制高点。保证国有书刊印企的技术领先优势,就是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这才能保证国有书刊印企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要在扩大市场占有率上做足文章。即要将同属“国字号”的书刊印刷企业整合重组,与同属“国字号”的供应单位结成战略联盟,与出版单位进行战略联合和战略合作。这是我们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重大举措。也是我们发挥集团优势、降低成本、创造规模效益的有效途径。印刷企业整合重组可以发挥集团对市场和价格的控制力、影响力;战略联盟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战略联合和战略合作可以加大我们对出版物印刷的竞争力和占有率。同时,在大发行量的期刊上下功夫也是我们要认真对待,不遗余力地去争取的重点业务攻关项目。在这方面我们印业集团今年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事实正在证明这种思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要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几年来,我们印业集团在PS版、油墨、热熔胶等大宗原辅材料的招标采购上做了大量工作,在降低成本方面收到了很大的实效。今后我们仍然要利用集团采购对价格的掌控能力,加大招标采购的项目和范围,甚至可以考虑成立“采购中心”,实行大部分材料集中招标采购,向各分公司分别供应的方式。这对于降低成本、堵塞漏洞方面必将会起到更大作用。

  要多种经营,拓展空间。印刷业的竞争如此激烈,国有企业不能仅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打转。在做强主业的同时,不妨开拓思路,在多种经营上动些脑筋。一是经营范围可以向相关领域延伸,如广告设计、公共策划、电子传媒等。这些行业与企业的印刷业务息息相关,既能扩大业务范围、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同时也可为主业提供业务来源。因为好多印刷业务是可以靠策划出来的。二是可以利用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搞多种经营。如利用存量土地、房产进行合作开发、租赁开发,开辟新的收入来源。

  政策调整 须关注“木桶短板”

  作为一名印刷企业经营者,势必在政策的理解上要下一番功夫。作为出版产业链“编辑、印刷、发行、供应”中的印刷环节,能否尽快走出低谷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对于整个出版产业链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书刊印刷业的良性发展会对出版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和技术的支撑,书刊印刷业的衰落会如“木桶原理”中的短板,也会对出版产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和拖累。出版产业链的各环节只有均衡发展,才能使整个出版产业走上健康共赢的快车道。

  当然,任何行业的良性发展无一例外离不开强有力的、科学的、及时的宏观政策面的调控。即便是市场化的代表性产物“股市”,仍不时需要宏观调控和政策面的引导。仅靠国有书刊印刷企业的内部经营者和职工的努力这个“内因”和“基本面”还不足以使书刊印刷企业尽快走出困境,还需要“政策面”强力介入和科学调控。

  相信有了国家宏观政策的合理调整,加上国有书刊印刷企业坚定信念 努力拼搏,就一定能突出重围,渡过难关,迎来阳光灿烂的明天。

[时间:2008-06-1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