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印照相制版器材

七、照相制版器材



  1.制版照相机。制版照相机主要由放置原稿的原稿架、固定镜头的镜头架、调整焦距暗箱以及和暗箱连在一起的放置感光材料的暗盒所组成。这三部分在共同的机架上各自与地面保持垂直。原稿架与镜头架在机架上能沿导轨前后移动,对光用毛玻璃与软片架一般情况下是固定着的。

  制版照相机,是拍摄各种原稿的主要光学机械,它能对原稿进行原尺寸拍摄,也能按一定的倍率对原稿进行放大拍摄或缩小拍摄。

  制版照相机种类繁多,依照安装的形式可分为暗室型和暗盒型两种,依照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又可分为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三种,依照底架的位置则可分为卧式、立式和吊式三种,依照拍摄幅面的大小还可分为全张、对开、四开、八开等几种。

  ①卧式制版照相机。卧式制版照相机的结构,如图2-89所示。其底架水平地置于地面上,一般有暗室型和暗盒型两种。



图2-89 卧式制版照相机

1—对光玻璃 2—真空吸气架 3—皮腔 4—镜头架 5—镜头 6—反射稿用光源 7—原稿架 8
—透射稿用光源

  暗室型卧式制版照相机,机架的大部分安置在暗室外面,镜箱的后端安置在暗室内。

  暗盒型卧式制版照相机,机身全部安装于明室,装卸感光片时利用暗盒在暗室进行。由于搬移暗盒不便,所以这种机型多用于拍摄尺寸较小的底版。

  卧式照相机的主要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宜拍摄四开以下的底版。

  ②吊式制版照相机。吊式制版照相机的结构,如图2-90所示。其底架是采用柱、水平地悬在空中的,照相机的各种部件,都用铁轮倒挂在底架的滑轨上。

  吊式制版照相机机身体积大,工作区间可以通行,操作方便,多用来拍摄大幅面的对开、全张底版。



图2-90 吊式制版照相机

1—对光玻璃 2—真空吸气架 3—皮腔 4—镜头架 5—镜头 6—反射稿用光源 7—原稿架 8
—透射稿用光源



  吊式照相机的底架,受各部件重量的影响,容易失去水平,故使用时需要经常校正底架的水
平度和各主要部件的位置。

  ③立式制版照相机。立式制版照相机的结构,如图2-91所示。其度架是垂直地置于地面上的,占地面积小,是一种小型制版照相机。底架顶端装有可水平移动的镜箱,镜箱前的镜头架上,装有全反射三棱镜。对光时,只能移动感光片和原稿架。照明装置安装在以旋转的悬臂架上。



图2-91 立式制版照相机

1—三棱镜和镜头 2—光源 3—原稿架


  立式制版照相机的感光片架和原稿架互相垂直,加在镜头前的三棱镜,以45°的斜面将原稿图像全部反射,图像反转,再经由镜头反转,使感光片上得到的是和原稿图像方向相同的阴像。

  ④制版照相机的组成。制版照相机是进行照相制版的主要工具,它由机架、原稿架、暗箱、
镜头和照相设备组成。

  a.稿架:用来固定原稿,可前后移动调整物距。

  b.镜头:镜头是由透镜组、镜筒和光圈三部分组成,其中透镜组是最主要的部分。

  镜头的主要参数如下:

  焦距:一束平行光通过镜头后汇聚成一点,该点叫做焦点,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叫做焦距。

  像场、像角:所谓镜头的像场,是指镜头的摄影能力,即在感光片上呈现清晰影像的范围。像场外围至镜头后节点所张开的角度叫像角。

  镜头的孔径与光圈系数:

  a)有效孔径:镜头的最大直径和焦距之比。

  b)相对孔径:各级光孔直径和焦距之比。

  c)光圈系数的标度:光圈系数即各级相对孔径,常见的各级相对孔径的标度为:F5.6、8、11、16、22、32、45、64、90。光圈系数的标度,是以每变化一级光孔,则通过镜头的光通量减少或增加一倍来标度。如:光圈由F8增至11,则通过镜头的光通量减少一倍,反之,则通过镜头的光通量增加一倍。

  镜头的分辨力:镜头的分辨力是指能清晰地再现物体最细小部分的能力。通常以砂在一定的孔径下(F11—22),对宽度与间隔相等的线条的分辨能力来测量,即每毫米可记录的线数有多少。

  镜头的成像规律基本符合透镜成像规律:

  P151式中f表示镜头焦距;u表示物距,即原稿平面到镜头中心的距离;v表示像距,即镜头中心到所成清晰影像的位置(感光片的位置)的距离;m表示放大或缩小倍率。

  制版照相镜头与一般镜头不同,其特征如下:

  a)制版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比一般摄影镜头长。

  b)有效孔径比较小,一般在f/8以下。

  c)用于分色照相的镜头通常为“复消色差”镜头。镜头上标有“APO”。另外制版镜头上还刻有加膜标记,德国是“T”(红字)或“L”,日本是“C”(红字)。

  c.暗箱:由蛇蝮(皮老虎)连接两暗箱壁而成。暗箱的前部装置镜头,暗箱的后部用来接受投影图像,装置对光玻璃、吸气板、安放感光软片。

  d.机架:是暗箱和原稿架的支撑体。

  2.制版照相感光片。制版照相感光片是制作丝网印版底版的感光材料。照相感光片分为银盐感光片和非银盐感光片,目前国内制版照相一般都使用银盐感光片。

  ①感光片的构造。制版照相感光片,如图2-92所示,主要由片基、乳剂层、防光晕、保护层等构成。



图2-92 感光片剖面图

1—保护层 2—乳剂层 3—结合层 4—片基 5—结合层 6—防光晕层


  片基,亦称支持体,常用片基有玻璃板和透明塑料片,以玻璃板为片基的称为硬片,现已不多用;以透明塑料为片基的称为软片。片基尺寸就稳定,表面要肖滑,厚度需均匀。

  乳剂层,大多由感光银盐、明胶、色素组成。银盐是感光乳剂的主要成分,常用银盐有法溴化银、碘化银等,其受光照射能发生光化学反应。

  明胶的作用是使银盐分布均匀而不下沉,形成稳定的感光乳剂。

  色素的作用是增加感光乳剂的感色性能,使其成为感受色光的乳剂。

  防光晕层的作用是防止光晕现象的产生。

  保护层的作用是防止乳化剂被擦伤损害。

  ②感光片的种类及用途。感光软片按其感光范围分为色盲片、正色片、全色片三种,如图2-93所示。

  a.色盲片。色盲片的感色波长范围为330~480nm,即对蓝、紫、紫外光灵敏,对绿光迟钝,对红光、黄光几乎不感光。常用于拍射线条,文字原稿。

  b.正色片。正色片俗称红灯片,能感受蓝、紫、黄、绿色光,感色波长范围为330~600nm,不感红光,因此可在红色安全灯下操作。

  c.全色片。全色片对可见光谱中的各色光均能感受,感色波长范围为330~700nm,可用于各种彩色原稿的分色。

  感光片按照复制工艺的要求,以反差系数区分又有特硬、硬、中、软四种:

  特硬片,反差系数大于5,可用于直接加网分色。

  硬性片,反差系数约为3?5,缺少中间层次,用于线条、文字底版的拍摄。

  中性片,反差系数约为2,拍摄的分色负片阶调柔和,层次丰富,可用于反差正常的天然色正、负片原稿的拍摄。

  软性片,反差系数约为1,低调层次丰富,适宜拍摄黑白照片原稿。



图2-93 感光软片的感色范围



  不同的制造厂家,以不同的符号在包装上标明感光软片的性能。

  例如南方牌制版胶片,以“N”表示色盲片,以“P”表示全色片,以“O”表示正色片;以“S”表示特硬片,以“A”表示硬性片,以“B”表示中性片,以“C”表示软性片。包装上如印有“SP”则为全色特硬片,“PA”则为全色硬性片,“PB”则为全色中性片,“PC”则为全色软性片,“OA”则为正色硬性片,“OB”则为正色中性片,“OC”则为正色软性片,“SO”则为正色特硬性。

  华光牌制版胶片,以“E”表示正色片,“Q”表示全色片;以“600”表示特硬片,以“350”表示中性片,以“160”表示中软性片,以“100”表示软性片。


  表2-30介绍的是南方牌照相印刷胶片的照相性能和用途,供读者参考。

表2-30 国产软片主要性能表






性能指标品种感光度反差系数灰雾密度最高密度宽容度
PA硬性全色13±23.50±0.50<0.06>3.50>0.80
PB中性全色17±21.75±0.25<0.08>2.80>1.10
PC轮性全色20±21.15±0.15<0.10>2.00>1.50
SP特硬全色6±2<5.50>0.06>3.80
OA硬性正色10±23.50±0.50<0.06>3.50>0.80
OB中性正色13±2 1.75±0.25 <0.08>2.80>1.10
OC软性正色17±21.20±0.20<0.10>2.00>1.50
SO特硬正色2±1<6.00>0.05>3.80



  ③感光片的照相性能。

  a.感光度。感光度是用以表示感光片对光的敏感程度的。感光度高,就可以在较暗或较高的快门速度下拍照;感光度低,则要求在较明亮的条件下或较低的快门速度下拍照。

  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感光度单位有德国的定制,以DIN表示;美国的ASA制,以ASA表示;原苏联的高斯特制,以ГОСТ表示。国际标准制(ISO制),是国际标准化且织提出的,于1980年开始实行,ISO制采用了美国新ASA制的规定,表示方法如下:例如感光材料的感光度等于ASA100,相当于21DIN,则表示为ISO100/21,在“/”符号之前表示的数值为ASA制,符号之后表示的数值为定制(DIN)。我国于1981年开始实行新的感光度标准(GB),其表示方法与ISO制基本相同。各种感光度的单位之间,不存在换算关系,只能作大致比较。如21DIN相当于100ASA相当于90ГОСТ。

  在显影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感光片的感光度高,则需要的曝光量就小,反之,则曝光量就大。因此,要在感光片上形成一定的影像密度,感光度与曝光量成反比关系。如下式表示:

  
S=K/H


  式中:S——感光度;

  H——曝光量;

  K——常数。

  b.密度。感光片经曝光、显影处理后,产生黑色银像微粒的多少称为密度,用“D”来表示。制版用感光片的密度值一般为0.05~2.2,不得超过3.0。

  c.反差系数。反差是指原稿或底版影像中,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的差值。照相底版上的影像反差,因受感光片性能、拍摄条件、显影处理条件的影响,与原稿反差往往是不同的,为了从数量上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采用反差系数“γ”加以区别:

  γ=影像反差/原稿反差

  使用γ>1的感光片来拍摄,就能得到比原稿反差大的底版。使用γ<1的感光片来拍摄,就能得到比原稿反差小的底版。

  反差和反差系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制版用原稿和底版上的影像,都具有各自的反差,而反差系数则是感光片所固有的性能。

  d.宽容度。感光片按比例记录原稿反差能力的大小称为宽容度,宽容度是感光片固有的特性。若感光片能将反差很大的原稿记录下来,其宽容度大;若感光片只能把反差很小的原稿记录下来,其宽容度就小。

  照相制取底版时,应选用宽容度较大的感光片,以获得质量好的影像。

  e.颗粒度。经过曝光、显影等处理以后的感光片上银粒粗细的量值称为颗粒度。颗粒度小的感光片,得到的影像清晰。颗粒度与颗粒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颗粒性是人们在观察照相底片的影像时,看到影像中颗粒存在的情景,是一定性的概念,而颗粒度是对颗粒不均匀性的客观量度。颗粒度不仅取决于颗粒直径的平均尺寸,而且取决于颗粒的分布状态。颗粒度除了胶片本身的因素外,显影条件与颗粒度也有密切的关系,显影液的成分、显影温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颗粒度。

  f.感色性。感光材料对不同波长光波的敏感特性,称为感色性。一般以其感光范围,将感光片分为色盲片(感光范围330~480nm)、正色片(感光范围330nm~600nm)、全色片(感光范围330~700nm)。

  g.分辨力和清晰度。分辨力是指感光片记录影像细部的能力,分辨力也叫解像力。感光材料的分辨力通常以在每毫米宽的乳剂层上清晰记录下可分辨出的平行线条的最大数目来计算,其单位为:线/毫米。目前国产制版用胶片的分辨力约在50~100线/毫米。

  清晰度是指在感光片上构成影像的清晰程度,即影像边沿的锐度。例如底片上的黑字,黑白分明,就是清晰度高,如果黑字的边沿有灰色过渡部分,就是清晰度低。

  h.感光特性曲线。感光片受到不同曝光量,显影后会得到不同的密度。若以曝光量的对数作横坐标,以各曝光量下所得到的密度作纵坐标,就可得到一条曲线,我们称这条曲线为感光特性曲线。不同的感光材料会有不同的感光特性曲线,但任何一条特性曲线都有四个部分。如图2-94所示,趾部AB、直线部分BC、肩部CD、反转部分DE。特性曲线的形状随冲洗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图2-94 感光材料的特性曲线



  趾部(AB部分):这部分的曲线斜率很小,几乎与横坐标平行。曝光后的黑化密度与曝光量对数值不存在正比例关系。曝光量对灵敏值增加得多,密度值增加得很少。这部分曲线又称为曝光不足部分。感光材料未经曝光的部分,经显影加工后,也会产生密度,如图A点所示。

  这种密度称为灰雾密度。

  直线部分(BC部分):由于曝光量对数值与密度值成正比例关系,所以特性曲线在这部分表示为直线。直线部分又称为曝光正确部分。这部分能正确地表现出景物的不同亮度。影像的明暗层次完全按比例得到显示。所以直线部分是整个特性曲线的主要部分,必须充分地利用它。

  肩部(CD部分):当曝光量增加到一定值后,曝光量对数值继续增加,而密度值增加得较少。

  这一部分又称为曝光过度部分。

  反转部分(CD部分):随着曝光量的增加,密度值非但不上升,反而趋于下降,使特性曲线向下弯曲,这一部分曲线称为反转部分,是感光测定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随着曝光量的不断增加,密度达到的最大值称为最大密度,用Dmax表示。最大密度反映碚的顶端(如图D点)。

  不同片种的感光材料,对Dmax有不同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规定的技术指标,将会直接影响影像的质量。

  3.照相光源。照相的理想光源是太阳光。而制版照相是在室内进行的,因此,所选择光源的光谱和颜色必须与太阳光接近。

  ①光源的光谱。光源光线中,各种波长光的强度是不同的。如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各波长的相对能量大小为纵坐标,则可绘出光源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曲线。如图2-95。



图2-95 氙灯光能量分布图



  光源光谱是光源各种特性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特性。照相制版光源的波长范围应是400~700nm,其光谱应为接近日光的连续光谱。

  ②光源的颜色。光源的颜色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人眼直接观察光源时所看到的总的颜色感觉,这称为光源的色表,用色温来表示;另一个是指光源照射在物体上所产生的客观效果,用传色系数来表示。

  光源的色温一般是以绝对黑体的温度辐射作用为标准的,即绝对黑体加热到某一温度时的颜色与光源的颜色基本相同,绝对黑体这时的绝对温度,就是光源的色温。绝对温度等于摄氏温度加273度。即0℃+273K,

  (T)K=t(℃)+273

  光源传色性的好坏是以传色系数作为定量标准的。太阳光的传色系数定为100。比较物体在某一光源照明下和在阳光下所显示的颜色,如越接近阳光下的颜色,则传色系数越接近100,反之则小于100。

  ③光通量、光效。光通量是每秒钟内光源向四周发射可见光的总能量,单位以流明(lm)表示
。光源每消耗1瓦特功率所发射的流明数称为该光源的光数。

  制版照相光源的光学特性如表2-31所列。

  
表2-31 制版照相光源的光学特性









光源种类功率(W)光通量(lm)光亮度nt光效(lm/W)色温(K) 传色系数平均寿命(小时)用途
太阳1.6×109 5900100  
白炽灯 钨丝灯真空151004×1062.92400991000暗室安全灯
充气300410015×10610~202850991000干片拷贝
卤钨灯溴钨  10020~3234009950电子分色机光源
碘钨1000210005×107273200(高)
2800(中)
9950(高)
1500(中)
罗甸拷贝
红外线灯50018~202500K以下2000 烘干
荧光灯 日光灯4025607×10350~705000 3000古画分色、一般照明
平板无极荧光灯800  403200~6000 300~500直挂分色
黑光灯40402000晒版(光敏树脂版)
炭精灯 交流30~40V
40~50A
3.5×104 1.5×10840~505500   湿片照相
直流30~40V
40~50A
3.68×1041.8×108 40~505500  
金属卤化物镝钬灯10007~8×104 80600085200照相、罗甸拷贝
氙灯 长弧30006~7×1041.6×10835~505700~6000941000直挂分色画稿分色晒版
短弧30007×1045.5×10830~50600094500直挂分色(点光源)
脉冲(管状)800032×104101040600095250直挂分色
频闪(管状)8000 1010 560095 直挂分色




  ④照相(拷贝及晒版)光源,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发光强度高,照度均匀,热辐射少,节约电能,受环境温湿度及气流影响小;发射光谱应包括可见光谱的全部区域;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应适应制版感光材料的光谱吸收范围;色温高,光度稳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不污染环境,不有害人体。

  常用的制版光源有日光灯、炭精灯、氙灯、镝灯、卤素灯。

  a.日光灯。又名荧光灯,发光强度稳定,光谱接近日光,主要用于照相分色。

  b.炭精灯。又称弧光灯,是由炭精电极产生电弧而发出强光的。其光谱为连续性光谱,发光能量在紫光部及紫外光部最高,色温为4000~5000?,发光效率为40~50lm/W(流明/瓦)。

  炭精灯操作方便、价格低廉,但光度不够稳定,产生烟雾。其发出的强烈的紫外线,会伤害眼睛,操作时不能直视,并应带上防护镜。

  炭精灯适宜作丝网版光源。

  c.氙灯。氙灯是利用封入石英管内的氙气放电而发光的。其色温为6000,发光效率为30~50lm/W。优点是:灯管体积小,光谱近似太阳光谱,无烟、无灰。不足是:发热量较大,需设气冷或水冷装置。

  氙灯适宜答照相分色光源。

  d.卤素灯。卤素灯是在白炽灯(钨丝灯)的基础上研制的钨再生式光源。其色温约为3200,发光效率一般为20~30lm/W,发射光谱为连续光谱。优点是:点燃起辉装置简单,照度均匀,操作时改变电压即可调节光度和色温,价格较低。不足是:发光效率低,热量大,缺少紫外线。

  卤素灯主要用来照相分色。不宜用于重铬酸型感光材料的制版。

  e.镝灯。镝灯是气体放电光源,光谱近于日光,色温为5000~6000?,发光效率为80~90lm/W。优点是:发光强度大,光量稳定,无污染。不足是:起辉时间长,紫外线较多,操作时应有必要防护措施。

  镝灯用于照相分色,暗调层次丰富;用于直接加网分色,点形整齐、光洁。

  4.晒版光源及晒版设备。丝网制版工艺中,照相感光法已逐步取代传统的手工雕刻法。在感光法丝网制版工艺中,晒版是极为重要的工艺过程。如何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晒版光源,对于提高丝网印版的质量,有效地节约能源,简化操作维护操作者的身体健康,降低生产成本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感光性树脂的种类不同,所以要选择使用符合各种感光材料需要的光源。

  另外,在晒版时,要充分研究一下版的大小,光源的输出功率,版和光源间的距离,并且要特别注意灯光反射板的作用。

  晒版光源的种类与照相光源的种类基本雷同,有炭精灯、氙灯、荧光灯(低压水银灯)、高压水银灯、超高压水银灯、金属卤素灯等。

  目前我们所用的各种丝网感光材料其感色性大多分布在250~510nm之间。因此,从理论上讲,凡是发光光谱能量分布曲线上的峰值波长介于250~510nm的光源,均可用于丝网晒版。图2-96、2-97分别为丝网感光材料的感色性曲线及晒版光源光谱能量分布曲线,供读者对照参考。



图2-96 丝网感光材料的感色性




图2-97 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



  ①晒版光源的选用。

  a.光源的发射光谱应与感光材料的吸收特性和感色性相匹配。光的能量因波长和频率不同而有所不同,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光子能量越大。当光在辐射的过程中被物质吸收后,由于光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因而会物质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由光能量所引起的化学反应,称之为光化学反应。

  所谓光化学匹配性,是指所选用的光源的光谱输出分布应与感光材料的光谱感色性相匹配。即感光材料吸收光发生光化学反应的波长范围,正好是光源发光光谱的输出范围,感光材料的最大吸收峰正好是在光源的输出峰值处。这样光源的光能最大限度地被感光材料吸收而发生光化学反应。为此,最好能了解我们所选用丝印感光胶的感色性范围和吸收峰值,感色性可近似地用紫外吸收光谱或磷光激发光谱表征,但是必须指出:有些情况下,紫外吸收光谱与感色性既在范围上吻合又在强度分布方面一致,大多数情况下不完全一致。因为吸收光并不意味着完全发生光化学反应。还有限于制版过程中的介质材料,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短波区(320nm以下)并不能表现出来。

  b.发光效率高、强度大。光源的发光效率,特别是紫外光转化率要高,发光强度或亮度要大。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光源的功率和发光效率越大,其发光强度或亮度越大,曝光表面的照度也随之增大,感光材料获得同等曝光量所需的时间也就越短。

  节约电能,缩短制版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一直是丝印制版工作者的追求。有的单位过去一直使用重铬酸铵—PVA系感光胶,凑合着用氙灯和一般日光灯晒版,在使用重氮系与丙烯酸系感光树脂(感光胶)之后,也用日光灯晒版,结果60分钟晒不出一块版。改用黑光灯之后,只用5分钟即可完成。于是能量消耗降至十分之一以下,制版速度提高十倍以上。有的单位用炭精灯和氙灯曝光。3千瓦的光源曝光10分钟,而用200瓦黑光灯却用5分钟。耗能比是30∶1。这充分说明了合理选择光源在节省能源,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意义。

  丙烯酰基感光物质作丝印感光胶,其光聚合是由不引发体系引起的,其感色性主要取决于增感——引发体系。在使用安息香醚类、二类甲酮类、苯乙酮类和安息香二甲醚的情况下,其感色性范围在250~390nm之间,峰值在300~360nm之间,所以,最好选用高压水银灯、黑光灯,而金属卤化物灯、单色荧光灯、蓝光灯等效果都较差。当用硫杂蒽酮衍生物和三级腕类组成的增感一引发体系时,色性是250~430nm,峰值移至390nm附近,所以单色荧光灯是理想的光源,高压、超高压水银灯以及金属卤化物灯均能较好的匹配。当用香豆素酮类和胺类为增感——引发体系时,其感色范围可扩展至600nm附近,峰值在450~500nm之间,因此各种光源都十分有效,甚至氩激光源、氙灯、炭精灯、镝钬灯、太阳光、日光灯等光源都变得有实用价值。只是这样的感光材料需要在暗室操作。

  近来用水溶性尼龙和聚乙烯醇吡咯烷酮等水溶性高分子物质与双叠氮经合物作成丝印感光胶的尝试初步获得成功,其以范围多在250~450nm之间,所用光源也是黑光灯、单色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及高压、超高压水银灯。

  c.安全性、卫生性。晒版光源需要特别大的电压,因此需要有电气故障方面的安全对策,对外光源在使用时要热,因此还要特别注意散热。光源发出的紫外线会使眼及皮肤受伤,因此操作现场的环境管理是很重要的。

  众所周知,炭精灯和氙灯的光谱分布范围很广,其发射的紫外光,对人体的伤害作用较强。这类光源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臭氧,臭氧的少量存在对人有好处,大量则严重身体健康。

  光源发出的强烈的红外光对人体的眼睛有灼烧作用,在炎热的夏天,在屋内装置大功率的氙灯或迪精灯,能使屋内温度上升到不堪忍受的程度,加上炭精灯放电时还产生氮氧化物及挥发笥粉尘,这些都会影响人的健康,并对环境造成污染。

  d.作业性、经济性。制版中由于需要光源的更换、场地的清扫等烦琐的日常作业,又需要一定的技术,因此可以说光源的使用,是一项烦难的荼。其运转成本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因此对灯的寿命(有效时间)、曝光时间、人工费用、灯具的折旧等要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

  所以能瞬间启动,耐开关次数高,寿命长,开机后在短时间内能达到额定的亮度的光源,普遍受到制版厂家的欢迎。

  e.图像的再现性好。图像的再现性是指版膜是否忠实地再现了底版上的图像,再一是由光源、晒版、显影等诸因素决定的。图像的再现性也受到底版与感光膜的密合程度及光的直射等的影响。

  f.光谱能量稳定。光源的辐射光谱能量分布规律的稳定性要好。在有效使用期限内,光谱能量分布规律应无明显的变化。

  g.光源热辐射小。在保证光源具有足够的发光强度或亮度的前提下,光源的热辐射应尽可能的小。使用大功率强光源时,必须对灯管采取强制冷却(风冷、水冷)等措施,并采用其它措施,使感光材料的曝光面温度控制在32℃以下。

  h.发光强度均匀。光源的照射面发光强度应尽可能均匀。曝光装置的设计,应保证感光材料的曝光面各点照明度差不超过15%。

  i.光源环境适应能力强。光源应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各种不同的温度、气流、电压变化情况下,均能正常工作。

  当然,在实际生产中,要选择一种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的光源是不现实的。上述选择原则提出的目的,仅仅是希望制版操作人员在选择使用制版光源时,应考虑到光源对感光材料曝光质量的影响,做到有的放矢。

  ②晒版设备。晒版机是主要晒版设备,是感光材料的曝光器具。主要由玻璃晒框、底架、真空泵、灯具等部件组成。它和普通印刷厂晒版机的不同点是,大玻璃框在下方,橡皮框在上方。灯光可以放在下面或侧面。

  a.简易晒架。如果没有真空晒版机,也可以自制简易晒版设备。例如:制作一个三角铁架,配上较厚的(5mm以上)白玻璃,四周垫以橡皮条,保护玻璃四边不被三角铁架挤裂。晒丝网版时先把照相软处底版放到白玻璃上,再复上已涂感光层的丝网框,框内填满泡沫塑料块,再放一平板于框内,平板上再压些重最下面是强光灯。现在自制简易晒版架很多,有的用一木箱,箱内四周贴铝皮,装上日光灯管。箱的顶部放上厚玻璃一块,晒版时将底版放在玻璃上,再放上涂布好的丝钢版,再在上面压实密封,即可晒版。

  上述晒架,只能晒制较简单的图文,精细图文仍需真空晒版机。

  b.真空晒版机。晒制由精细线条或网点组成的印版时,则必须使用带有真空抽紧装置和经过选择的光源组成的专用丝网版晒版机。

  丝网晒版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卧式晒版机,一种是立式晒版机。这两种晒版机,结构紧凑,玻璃晒框、真空泵、灯源均在同一箱体内,操作方便,适合中小型丝网版的晒制。

  冷光源丝网晒版机采用真空抽气压定装置以保证网版与阳图贴实,选用辐射光源与感光材料敏感光区相匹配的冷光灯为光源,使曝光速度大大提高(曝光时间1~2.5分钟)。减少了光辐射,操作条件大改善。 节电达85%以上,是目前理想的晒版用光源。

  丝风制版用的真空晒版机,一面是安装玻璃板的框,另一面是安装了橡皮布的框,两者用特殊的绞链连接起来,其一端有将两个框固定在的把手。橡皮布的四周镶有高度10~15mm、宽度为20~30mm的橡胶带,用把手组合固定两个框时,这个带的顶点密着在玻璃板上,挡住外面进来的空气,内部的空气用真空泵抽出后版膜就可以与阳图底片完全密合。晒版时阳图底版的银乳剂膜面应与丝网乳剂面密合,必须认真确定阳图底版的乳剂膜面。

  晒版时首先把涂布了乳剂的丝网版同阳图底版一起放在玻璃板上,上面罩上橡皮布,紧固两个框,用真空泵把内部的空气抽出,使之密合(图2-98)。晒版时把玻璃面垂直横向淘汰的,以一定距离曝光是采用最多的方法。另外还有把玻璃面朝上,光源从上方照射的吊灯型,玻璃面朝下从下方照射的光源上射型;光源沿玻璃面移动的扫描多种类型。



图2-98 旧式真空晒版机



  版面垂直晒版形式,版与光源之间要有一定距离,在设置时需要相当的场地,从缩小场地的观点看,现在多使用吊灯型及光源上射型。

  为使晒版框本身小型化,不再使用以往的真空晒版框被橡皮布罩包住的办法,而是只把制版框内部的图案部分吸真空密合,一般称为内吸型晒版机(图2-99)。这种型式可使真空晒版框体积变小,另外上射的光能进入晒版框内部,因此光不向外部扩散。然而如果印版框和晒版吸附框的大小不符合时,就不能进行吸真空密合。内吸型晒版机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橡皮布可以永久使用;抽真空时间短;晒版数量多时有很高的效率;因光源设置在晒版框内部,光线不会外泄。缺点是:橡皮布在版框的大小有变化时,要相应地进行更换;多个小框同时晒版困难。



图2-99 内吸型真空晒版机



  为得到优质的版,在晒版时只有晒版光源的光线照在晒版面上,其它的光线不得照在版面上。其它光线是指室内的照明及其它光源的光,晒版机的设置场所靠近窗户时会有来自室外的光线等。除上述杂光以外还有受到忽视的光,如来自晒版光源的强光照在室内的墙壁及其它物品、玻璃上,而反射的光。最重要的是光要直射版面,斜射光线对晒版是最不利的。为防止斜射光线最好使用防护罩,为此以照相机为例,附在镜头前面的黑筒是镜头罩,这个防护筒是防止摄影时因反射而进入到镜头中的多余的光线。在晒版时也可以用罩罩在玻璃面上而挡住有害的光线。当然若晒版机周围装有黑色窗帘对防止反射光是再好不过的了。

?

[时间:2001-05-10  作者:郑德海 郑军明 沈  来源:《丝网印刷工艺》·丝网印刷制版]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