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于永湛宣布了中国印刷业的远景规划:“到2020年,中国真正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我们将完成从世界印刷大国转变为世界印刷强国,迈入世界最先进印刷国家之列。”他的这番讲话充满了信心。Intergraf因此决定要认真考察印刷业的状况。
根据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PEIAC)的统计资料,过去10年里,中国印刷业一直在以超过10%的年增长率迅速发展。另一家权威数据机构InfoTrends/CAPVenture的调查结果显示,从1999年到2004年,中国印刷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甚至达到了19%,远远高于北美、日本和西欧这些更为成熟的经济体。
1984年,中国印刷企业有1.1万多家,从业人员达到85万人,年产值为50亿元人民币。到了2006年,印刷企业数量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已经达到了9万家,从业人员约为3900万,营业额达到3800亿元人民币(2008年4月汇率: 1元RMB =0.09欧元)。其中,商务印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1%,包装印刷几乎与其相当,但印前输出只占19%。在印刷企业百强排行榜中,有63家包装印刷企业,31家出版印刷企业。对中国印刷高增长率贡献最大的是供出口的儿童图书、贺卡和教材等印刷品,以及供内销的香烟、酒类、化妆品和药品包装等印刷品。
目前外销的主要运输方式仍为海运,交货时间从中国到欧洲大约需要四周。
历史性的变化
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印刷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现在,它又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为了适应现代化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像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和以及其他中型城市,印刷业都已经成为城市主要支柱行业。
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平均增长率预测,今后五年到十年内,印刷业的年增长率不会低于10.15%。
目前,整个印刷业正在进行更为积极、活跃的合并和重组。2003年,合并、重组的形式和手段多样化,不仅有为促进相关产品多样化而进行的合并,还有为区域性扩展而进行的重组。印刷工业园的建设在全国各地大力铺开。
国家也非常重视对熟练印刷技工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目前,中国有12所大学开设了印艺专业,专业学生达到1.6万名以上。
外国企业正在逐步加大对中国印刷市场的投资规模。入世之后,中国忠实履行了递减关税的承诺,越来越多的外企进入中国市场。举例来说,爱克发(Agfa)投资5千万欧元,在无锡建造一条PS版生产线,总生产容量达到每年2500万平方米。
北京的印刷业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北京印刷业也在稳步发展。全市行业系统有国有、集体和合资企业。北京印刷业从设备、技术、生产能力到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都达到了新的水准。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应该归功于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庞大的市场。
进一步来看,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出版基地,出版物印刷市场拥有许多优势:全国一半的出版社和三分之一的报社位于北京,大约30%的图书和报纸杂志是在北京出版印刷的。
此外,包装印刷市场的前景也非常看好。北京商业贸易发达,特别是医药、烟酒、化妆品、保健等行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上述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包装印刷企业的机会越来越多,此外,对其他印刷产品的需求也逐步增大,比如票据,银行和税务单证、票券、办公室账册工作薄、学生课本等。
但是,与其他国际化都市相比,北京的印刷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香港的印刷业的员工数量为全球最多。而北京的印刷业出口收入仅排名第三,在全国印刷行列中仅列第四位。
高速发展的包装工业
50多年来,中国包装印刷业经历了一个由缓慢发展到快速发展的过程,由封闭的作坊式手工操作到现代化、产业化的变革。
有资料显示,2006年,包装装潢印刷品的产值为1235亿元(据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统计资料)多年来,行业只要有技术进步,只要发生变革,各地的包装和印刷企业都会受益。统计资料表明,广东省现有5000多家包装和印刷公司,占全国包装印刷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经济非常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大型公司有20多家,例如中山包装印刷工业基地和虎彩集团,企业的年产值都在亿元以上。
成长中的报业
依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部分议定书,中国已经准许在华成立经营图书、报纸业务的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可以合法地进入中国报业市场。事实上,由于广告业已经对外资开放,报业的主要领域已经开放,正是由于引进外资,使得中国报业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
在2005年5月的“沈REPORT”(沈海祥(沈海祥文集)中提到,2010年新闻用纸据估计将达到六百万吨,是2003年用量的114%以上。目前,中国的报纸印刷企业共拥有2750台轮转胶印机,一半是国产的,一半是进口的。该报告还称,2003年中国的报纸印刷厂有600多家,员工五万。公开发行的报纸有2119种,总印数为381.1亿份,65%的报纸采用彩色印刷。
数字化印刷“长路漫漫”
原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总经理,现就职于柯达图文影像集团,担任柯达图文影像集团大中华区主席兼执行总裁的沈海祥在他的文章中说:中国的数码印刷机从2002年开始的50多台增加到2005年470台。数字化印刷在广告、施工设计和各种资料印刷等领域获利能力相当强。但是,在大多数领域数字化印刷的应用范围还很有限。目前,快印连锁店是中国数字化印刷的主要运营模式。然而,中国的连锁店远远落后于国外,还要通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创建成熟的商业模式,以满足公司和大客户的不同需求。
数字化印刷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步提高,沈海祥说,总体品质的发展空间很大,有些数字化印刷产品的质量达到甚至超过了胶印,中国亟需强化对数字印刷技术人员的培训。
印刷机械设备生产
中国印刷机械制造业已经发展了20多年。特别是在最近的10年当中,发展速度高得惊人。统计资料显示,从1990年到2001年,工业总产值增长4.5倍,年平均增速为16.8%。同期的产品销售收入增加4.7倍,年平均增速为17.1%;利润总额增加2.67倍,年平均增速为12.7%。
2003年业内有印刷机械制造企业400多家,其中有40家年销售额超过一千万元,58家中国最大的印刷机械制造企业的营业额为6.34亿元。大部分厂商都盈利。
从1999年印刷机械的进口情况来看,中国排在世界机械设备进口量的第五位,排在美、英、德、法四国后面;而在2003年,它已经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表明,2006年中国印刷设备的进口额达到16.47亿美元,出口仅为5.31亿美元,进口大大超过出口。
中国印刷油墨符合潘通标准
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油墨工业发展很快。2003年,产量已经占到世界总产量的5%,位列第四,紧随德国、日本和美国之后。油墨年出口量约在一万吨左右。中国的油墨生产企业已经超过300家,员工人数在两万以上。他们遍布20多个省和自治区,不过70%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中国产的油墨不但广受发展国内欢迎,而且也得到发达国家的认可。最近几年,平均每年都有1500吨的印刷油墨出口到日本、英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与此同时,中国国产油墨的色度标准正在接近美国的潘通标准。
化成消费需求,将给印刷服务带来巨大商机。我国印刷业将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分两步实现未来的发展目标。
第一步,力争在2010年建成“全球重要印刷基地”。印刷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5%左右,年平均发展速度略高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建成各具特色、综合实力较强的三大区域印刷生产中心。把大珠三角建成外向型印刷中心,长三角建成国内综合实力最强的印刷中心,环渤海建成国内先进的出版印刷生产中心。推进印刷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开发先进印刷技术装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加快印刷市场化进程。逐步建立起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印刷市场体系。
第二步,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实现我国印刷业从世界印刷大国到世界印刷强国的转变,跻身于世界印刷先进国家之林。
[时间:2008-06-05 作者:埃德·布格阿德(Ed Boogaard)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