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文报纸的进路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资料,2006年全美华裔人口达到356.5万人,几乎占美国总人口的1.2%,美国亚裔人口的一半多,居美国各族裔人口增长率第一位。统计显示,华裔人口排在前12位的州依次为加利福尼亚、纽约、夏威夷、得克萨斯、新泽西、马萨诸塞、伊利诺伊、华盛顿、宾夕法尼亚、佛罗里达、马里兰和弗吉尼亚。其中,加利福尼亚有130万华人,而弗吉尼亚只有6.6万华人。

  日显庞大的华人族群已经成为美国社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从政治角度来说,华裔公民在美国政坛的影响力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华裔在地方选举中崭露头角,还有一些华裔在市议会和学区委员会的选举中胜出,此外,数量颇大的华裔公民也是美国两大党努力争取的对象,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2008年中国春节来临之际,或者深入华人社区、或者通过媒体致信广大华裔祝贺中国农历新年,以拉拢选票。从经济角度来说,根据有关专家的分析,美国华裔人口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来自大陆的新移民日益增多,这些新移民与当年的老华侨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新移民受教育的水平普遍比较高,因此在美国的收入也比较高,这一点在加州硅谷的高科技产业区得到充分体现;与此同时,华裔的消费能力也日渐增强,成为美国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从文化角度来看,在美国的非英语语言中,汉语是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超过230万5岁以上的华裔在家中说汉语,大量的华文学校和华文报刊并驾齐驱,成为中华文化的主要传播机构。

  华人族群的崛起与振兴孕育着华文报刊的巨大市场,华文报纸放大了美国华人的声音,体现着他们渴望获得社会认可,期望得到社会尊重的愿望与要求。

  华文报纸的起步与发展

  美国华文报纸起步于19世纪中期。1856年12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市沙加免度唐人街的一位华裔英语翻译、教师司徒源,创办了《沙加免度新录》(Chinese Daily News)。这是美国最早的华文日报,它比世界上最早的华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晚出现41年。据华裔历史学家麦礼谦考证,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华文日报。此后,美国的华文报纸逐渐增多。

  19世纪,华人在美国社会的发展受到多种政治因素的制约,1882年的排华法案和以后的移民配额限制了华人族群的壮大,华文报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也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70年代后,旧金山成为西半球唯一的华文报业中心;一直到80年代,美国其他地区才开始印行华文报纸。1924年在三藩市旧金山创刊的《金山时报》,是美国现存发行历史最悠久的华文日报。中美建交前,由于意识形态问题,华文报纸数量少,而且处境艰难,往往处于半地下状态。中国首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唐明照40年代在纽约创办《美洲华侨日报》,开办至80年代末,始终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敌视。

  1965年10月,总统约翰逊签署新的移民改革法案,废除了具有种族歧视色彩的、以国别来限制移民的旧法规。新移民法案为众多华人移民美国敞开了大门,美国华人人口飞速增长,几乎每十年翻一番,华人社区内部逐步多元化。

  华人族群的扩展也为华文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契机,1968年,香港的星岛报系在纽约开办了美国版《星岛日报》,是较早成功的美国华人报纸。

  1976年2月,台湾“联合报系”的《世界日报》在纽约创刊,发行至今,已经成为北美地区最大的中文报纸之一,在华人社会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1990年1月5日,《侨报》在洛杉矶登陆,致力于向读者提供迅速、客观、准确的大陆新闻,近20年来已经在美国华文报刊中确立了对中国大陆新闻报道的领军地位。

  1997年4月8日,香港“明报系”在纽约开办《明报》美东版,迅速抢占华文报刊市场。

  《星岛日报》、《世界日报》、《侨报》、《明报》是美国兼跨东西两岸发行的四大报纸,发行量大、影响范围广,这四大报的发行量占了全美华文报纸发行量的近一半。

[next]

  “9·11”后华文报纸的市场格局

  “9·11”以后,美国华人人口仍在持续快速增长,华人社区正在从以外来移民为主向本地族裔转变。有专家预测,虽然目前美国华裔是以移民为主,但21世纪带动华裔人口增长的将是美国本土出生的华裔。有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之前,在外国出生的华裔比美国本土出生的华裔多2/3,但此后本土出生的华裔人口的比例已开始大幅增长。

  有人说,有海水处皆有华人;在美国可以说,有华人处皆有华文报纸。目前全美华文报纸达50多种,可以划分为三大等级:一是本地华人人口超过30万的城市,如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地,大大小小的中文报纸多达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上述五大报在这里均有发行;二是本地华人人口约10~20万的华盛顿、新泽西、芝加哥、休斯敦等地,均有4~7种地方华文报纸,大华盛顿地区就有4家地方华文报纸;三是本地华人人口为3~5万的费城、底特律、丹佛、佛罗里达、亚特兰大、波士顿等地,均有1~3种地方华文报纸。作为美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人口第一大城市和华人最多的城市(约有50万华人),纽约目前拥有《侨报》、《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中华经济时报》、《华美日报》、《明报》等20余种华文报纸;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华人近10万, 发行5份华文报纸:《芝加哥华人论坛报》、《芝加哥时报》、《文化与生活》、《辰报》和《美中新闻》。

  过去10年中,美国华文媒体的数目和发行量增长了近3成,日报每天总印量超过25万份。《华尔街日报》曾报道,《星岛日报》和《世界日报》的发行量如果与美国主流英文报纸放在一起排名,大约可以排在20位上下。

  美国报业实行私营化体制,华文报纸概莫能外,不管是得力于报系支持,或是借助于政党发力,无论创办背景如何都对广告的依赖程度颇高。在政治广告方面,很多政客在竞选期间通过华文报纸发布广告来拉取选票。在商业广告方面,立足本地,涉及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向华人读者,提供投资、消费资讯。休斯顿《美中信使报》的总编辑金鸣峰指出,自姚明加盟火箭队后,火箭队特别注重与当地华文媒体的关系,经常借助华文报纸推销球票。

  大多数华文报纸都是免费发行,主要在唐人街超市、餐厅、银行等华人较多的地方摆放报架,供读者自由取阅。特别是一些意识形态色彩浓郁、政治目的鲜明的报纸,多以免费报纸形式出现。至于收费报纸,除了《世界日报》、《星岛日报》和《侨报》等大报仅售50美分以外,其他报纸价格更加低廉,华文报纸对读者的吸引力不仅包括语言文化的亲近,也包括与英文报纸相比之下价格的低廉。在旧金山,60%的华人阅读中文报纸,而阅读英文报纸的华人只有15%。

  “9·11”后,美国主要华文报纸纷纷改版,以求增量发展。2001年11月,《侨报》启用简体字,社长范东生也指出:“有些读者抱怨说我们不尊重他们,有些读者说,简体字太难看了。”不过,改版后《侨报》销量增加了20%。2002年2月12日,《世界日报》改为横排,纽约中国和平统一联合会主席花俊雄说:“以前,从左到右的横排意味著是左翼报纸,亲共,亲北京。” 但是近年来,大陆新移民的大量增加,使该报的读者出现了大陆、台湾移民读者各半的状况。《星岛日报》改成横排后,读者反映并不强烈。报社决定加强中国大陆相关报道,并推出半版的福建新闻,报社营运长梅建生说:“我不保证以后不用简体。大陆来的移民很多。”各报放弃竖排改为横排,甚至改用简体汉字,完全是顺应市场需要,而非政治博奕的结果。

  “9·11”后,由于经济持续衰退及广告收入下降等原因,美国一些主流报纸发行量出现下跌趋势。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文报纸的经营状况稳步上升,不仅报纸种类越来越多,发行量也越来越大。华文报纸的兴盛与华裔在美人数的增加、华裔在美地位的提升有着直接关系。

  华文报纸的未来发展策略

  进入21世纪,华文报纸已成为北美华人获得华人社区新闻的最基本来源。虽然传统上华文报纸被认为是以服务不懂或不熟悉英文的新移民为生存基础的,但实际上,由于主流英文媒体对华人社区新闻鲜有提及,更不可能对社区日常事务进行详细报道,因此华文报纸实际上也是多数在美华裔获取与自身相关资讯的主要来源,由此可见,语言作为区分华文媒体和美国主流媒体的主要标准的角色已经开始淡化,读者选择的标准落脚在报纸内容的服务性。面对这一现实,美国华文报纸也应该在发展策略上相应地做出调整。

  在使用语言上,努力发展双语报刊。据调查显示,美国亚裔的第二代中,高达3/4的人口不能熟练掌握本民族的语言。2007年8月,台湾的一份调查报告也证实:在美的台湾华裔达59万人,他们的最大特征是高学历;出生在美国的新生代中,近80%会听汉语,74%会讲汉语,会读会写汉语的只有1/4。调查结果显示,假定新华侨华人都是华文媒体的读者,他们的下一代只有1/4能够成为华文媒体的读者。 在语言作为桥梁的作用不复存在的前提下,发展双语报刊,争取这批并不熟悉汉语的华裔读者对华文媒体的阅读兴趣是可行之路。

  在新闻内容上,补充英文主流媒体对华人事务的漠视,量身定做服务新的受众群体。长期以来的历史原因,使美国主流媒体对华人一般新闻、社区新闻很少关注,而《明报》纽约“美东版”及旧金山“美西版”主打的品牌就是社区新闻。除非特别重大或煽动性、刺激性较强的中国新闻(包括大陆、港澳台新闻)、美国新闻和国际新闻,才能占据该报头版。随着华人族裔从以外来移民为主向本地族裔为主的转变,华文报纸的内容也会发生转型,突出服务性、本土性,努力吸引大陆新移民。

  在价值取向上,强调中华文化为主,多元文化为辅,淡化意识形态色彩。《侨报》的发刊词《我们同在一条船上》宣称,该报的宗旨在于,从美国华人华侨的切身利益出发,推动美中关系的发展并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基于此,该报自面世以来,始终侧重对中国新闻尤其是大陆新闻的报道,并在这个领域建立了一定的权威;但是21世纪后,美国华文日报的意识形态色彩逐步转淡、各报反对台独的立场趋于一致,在这种现实下,该报在对多元文化的认同方面做得有限,对港澳台和大陆华裔之间的分野和矛盾报道过度,因而优势渐失,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超过了其他各报。

  在经营方针上,快速壮大、合纵连横,防范美国经济财团对华文传媒集团的渗透、影响与垄断、控制。目前,美国华文报纸市场主要控制在星岛报系、联合报系、明报系等有华人背景的报系手中,随着华文报刊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利润的增殖,它必将引起美国大型媒介集团的瞩目。当前,应当在意识上提高警醒,强调华人传媒的民族归属。

  在传播技术上,注重网络化发展,报网结合。《星岛日报》的“星岛环球网”、《世界日报》的“世界日报网”和《侨报》的“侨报网”,是华文传媒网络版中的佼佼者,内容充实,形式丰富,成为主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发挥了信息增殖的功能。《明报》的网络版与纸质报纸相同,具有简化订阅程序、降低成本消耗等优势。其他一些华文周报也纷纷推出网络版。美国网民数量超过国民的一半,而且网络覆盖区域广泛、网络使用便捷,电子报纸在美国已经取代了部分印刷媒体,并使报社收入大幅度增加。这也将成为美国华文报纸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语:华文媒体理应承担的角色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中60%的外资来自于海外华人,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于北美地区的华人。华人投资中国,本地的华文传媒发挥着重要的传播纽带作用。近年来,国内政府海外招商引资、房地产、旅游等企业海外拓展,也需要更多地了解和研究这些海外华文媒体。

  从美国来看,2006年洛杉矶《世界日报》举办成立30周年庆典,不少主流社会人士也前来捧场;2007年美国现任总统布什通过《星岛日报》向在美华人发表了新年贺词。这些都证明华文报纸越来越受到美国主流社会的重视和尊重。

  由此可见,美国华文媒体发挥着文化桥梁、经济触媒和政治平台的重要功能,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承担着润滑剂的角色。《世界日报》的总编辑刘其筠曾经说过:“我们不是台湾报纸,也不是大陆报纸,我们的定位是美国报纸。”换句话说,华文媒体应当立足美国华人立场,为其提供文化滋养,传递经贸信息,促进华人的本土化,放大华人的声音,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其来源宗属,制造与美利坚民族的隔阂,自我设限。

[时间:2008-04-30  作者:高金萍   来源:人民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