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凸现2008年中国纸业形成分水岭

  2008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而立年华,中国造纸工业也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拐点凸现成为纸业发展的重大特征,2008年是中国纸业发展的分水岭。

  拐点凸现是行业发展内在规律的体现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上个世纪的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中国纸业进入了一个持续高速的发展轨道。造纸行业自身奋发图强,走过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辉煌历程。

  据测算,2007年中国出口纸476万吨,进口纸402万吨,净出口量达到74万吨,长期以来中国纸张供不应求、高端市场依赖进口的格局得以根本改变。

  以部分品种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和纸张出口量大于进口量为标志,中国造纸行业结束长达近20年的成长期。相伴而来的是纸业发展轨迹的变化。造纸行业出现发展拐点,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规律的体现。

  拐点凸现是调控政策叠加共振的效力显现造纸行业出现拐点也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叠加共振的效力显现。2006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对产业调控的密度与力度不断加大。在造纸行业,国家继在前期取消纸张的出口退税率后,2007年下半年又将纸制品的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到5%。此外,国务院颁布以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的节能减排工作方案,造纸行业按国务院要求淘汰了一批落后小企业。国家发改委颁布的《造纸产业发展政策》也对行业准入、排放标准等指标做了具体限定。

  还有一些具有普遍性的政策影响着纸业的发展。2008年国家执行"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实施从紧货币政策。造纸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型的产业特征,到200 7年底整个纸业(包括制浆、纸制品)负债总额达3554亿元,目前企业信贷利率比2007年初提高1.35个百分点,仅此一项就使得全行业每年多支付48亿元的利息。此外新的《劳动法》的实施也将使造纸行业的实际成本增大。

  多项调控政策在2008年共同发力,是造纸行业出现拐点的外在因素。

  原料资源成为纸业形成分水岭的重要因素历史上制约中国纸业发展的两大瓶颈是资金和原料资源。自上世纪90 年代末期开始,外资涌入、银行机构的支持及股市债市等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建立,使得资金已不再成为纸业发展的瓶颈。但原料资源短缺带来的制约作用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而越发突出。

  尽管中国已采取发展人工速生林等一系列缓解原料资源短缺的对策,但相对于中国纸业的快速发展需求来说,无论是数量还是供给时间上,都有些远水不解近渴的感觉。于是,各扩张企业纷纷把国外废纸作为原料。但在中国强劲的需求拉动下,全球废纸平均价格几年间飙升一倍以上!更为严重的是,即便已是天价,有些企业还难以买到。中国纸业多年来对国外废纸资源过度依赖的后果已十分严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料资源成为纸业形成分水岭的重要因素,那些拥有林地资源和掌握废纸采购渠道的企业将进一步加快发展,而受制于原料来源的企业就可能难为无米之炊,发展受阻。

  行业洗牌龙头企业受益于"二八定律"

  行业拐点凸现,出现分水岭,其直接表象就是行业开始洗牌。

  管理学上有个"二八"定律。造纸行业中虽无确切的统计数据,但20%企业的产量占到80%的总产量还是与实际相接近的。2007年,造纸行业关闭落后产能400万吨,有2000多家纸厂关闭,其中统计规模以上(即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关闭了376家。虽然企业数目减少约2000家,但2007年纸产量却增加983万吨,可见行业中大企业的规模得到很大提高。

  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纸业走向近年来,中国纸业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国际产业向中国的转移,众所周知的是中国正成为"世界工厂",中国三分之一的轻工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由此带来的对包装纸的巨大需求成为拉动中国纸业增长的重要动力。这也是为什么玖龙纸业可以在10年间从无到有并发展成为行业巨头,但那些生产高端文化用纸的外资企业却在10年间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所在。

  跨越拐点见彩虹在传统的供不应求的市场外部环境下,生产制胜是企业信奉的法宝,全行业处于一种比较盲目的扩张热潮,一些低水平、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得以上马,造纸行业对全国工业总产值贡献率约占1%,但COD的排放却占到全国总量的32%,这种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传统的外延扩张式发展之路已经走到尽头。中国纸业必须向高品质、环保型的内涵式发展之路转变。行业拐点即是纸业进行战略转型的起点,也是纸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大浪淘沙,以2008年为分水岭,落后的必定被淘汰,而优秀的则会加快发展,中国纸业将从此加速战略转型,开启新时代。

  --作者简介--

  郭永新,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主任助理兼行业研究处处长、《轻工标准与质量》杂志主编。

[时间:2008-04-18  作者:郭永新  来源:消费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