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俊峤:解甲不归田(下)

第二个十年:投身协会

  “离休后发挥余热,在柔性版、快速、防伪等印刷技术的宣传与推广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印刷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2001年毕昇奖获奖评语。

  1993年,因为年龄缘故,谭俊峤憾别了工作十年的岗位。未改当初抱负,谭俊峤做出了一个决定,留在行业协会继续做些工作。在协会,谭俊峤担任过的职务有很多,副理事长、副秘书长、专业委员会主任,以及现在的身份—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中国印刷技术协会顾问。在第二个十年,谭俊峤更是广泛涉足,柔印、凹印、票据、防伪、标签,在包装印刷的诸多领域都留下了他活跃的身影。

  让谭俊峤对所做过的协会工作按照满意程度进行排序,他将“组建快速印刷分会”放在了第一位。此念头的萌发得益于一次美国之行。“我到美国去看,那里的快印业很发达,快印企业有4.2万多家,再了解一下日本的情况,这个数字也有3万多。”对比国内外市场现状,谭俊峤得出了一个结论,长版活时代已经淡去,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短周期,甚至个性化的按需印刷将是印刷市场未来的需求,而且这个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在国内加快发展快速印刷事业势在必行。“1994年5月,我建议在协会统一领导下,组建快印分会,很快得到了范慕韩会长等领导的同意。”谭俊峤回忆道。

  为赶上即将召开的国际印机展,谭俊峤准备用一个星期的时间组建快印分会,“这一建议得到了范老和德茂同志的赞同。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先成立起来,再慢慢完善。否则印刷大展一过,人都散了,分会一时很难成立。”为借鉴国外经验,1994年8月,谭俊峤以分会名义举办中美快速印刷信息交流会,请来美国快印协会专家介绍快印业在美国的发展历程及趋势;1995年专门组织35人的快速印刷考察团赴美国;1998年,谭俊峤专程访问东京图像服务工业会(快速印刷协会),与之建立了工作联系,定期交流刊物;为推动快印企业技术进步,同年9月,在谭俊峤的倡议下,首届国际快印技术与设备展会在北京举办。

  从零起步的中国快印业已然今非昔比。除了2万多家快印企业外,北京、上海、无锡等地还出现了快印连锁机构。而快印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应的设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在小胶印机领域,出现了如潍坊华光、营口冠华、威海滨田等一批知名的小胶印企业。

  排位第二的则是“推广柔性版印刷技术”。由于具有投资少、使用材料和承印物广泛、使用水性油墨没有污染、有利于环保等优点,在美国,柔印已在印刷方式中占到60%~70%。而在1995年之前的中国,柔版印刷尚处空白。“发展的方向是肯定的,只是如何推广、做大。”

  1995年1月,谭俊峤在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组织的发展柔版印刷技术成果研讨会上,明确了柔印的发展方向。3个月后,包装印刷专业委员会牵头在山东济南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柔印技术研讨会和技术交流会,此后,交流会每年由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一到两次。而谭俊峤本人自1996年以来,发表了多篇有关国内外柔印技术发展方面的文章。付出种种努力,谭俊峤希望推动柔印在中国的应用。“目前,使用柔印方式印刷的在我国只占8%,柔印生产线仅550条,而美国有7000多条生产线。”谭俊峤深信,“今后,柔印仍大有可为,发展空间很大”。

  “美国的发展给我很多启发。”谭俊峤坦言,“我前后去了30多个国家,看看人家的发展,一比对差距就出来了,方向也明确了”。

  “深入实地调研”,谭俊峤将做实业时养成的习惯保持至今。“这是必做的功课,也是学习的机会。”今年七八月间,谭俊峤随队去环渤海调研,山东、北京、辽宁,这一趟下来花了半个月;时隔不久谭俊峤又去了一趟日本,参观了秋山国际和几家印刷企业。“别人看着我很辛苦,我却自得其乐。有了感性认识,才能有理性升华。关在家里,闭门造车是想不出来的。”

  眼下,谭俊峤主要把精力放在三件事上。一是今年国际印刷信息交流大会的组织活动。交流大会从1997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其目的是提供当前国际上有关四新(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信息及发展趋势,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活动”,谭俊峤认为,“今年的方向将是喷墨技术、数码技术、工作流程、CTP等”。

  二是征集国内设备器材商的意见。“这届China Print,印度方面来了700人,看了国产的设备和器材,他们觉得不错,有进一步洽谈的意向。我们现在在考虑是请他们来,还是我们去,这就要看企业的想法了,是否有必要去做一下技术交流和产品推介工作。”第三个任务则是组织编写印刷工业科技实用手册。随着关联产业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新的技术不断出现,“旧有的科技手册显然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变革的步伐”。

第三个十年:还想多做一点事

  “退下来?没想过,干不动了再说。”对于80岁以后,谭俊峤似乎没有做过什么考虑,要是身体状况允许,他希望能够一直做下去,直到做不动的那一天。

  2004年末,《中国包装印刷工业二十年—谭俊峤文集》一书出版,书中收录了谭俊峤20年来在不同场合下发表的报告和文章,约70余篇420万字,具体内容涉及行业综述、专题讨论、调查研究、出国考察等方面。

  “利用整理文章的机会,我对过去20年走过的道路和我国包装印刷工业的发展进行了粗略的梳理和总结。”在后记中,谭俊峤写道。令谭俊峤欣慰的是,20年间,尤其是经过印刷技术第二次革命,中国印刷工业不仅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在技术水平和印刷设备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胶印得到普及,凹印有很大发展,柔印前景看好”,更涌现出了一批知名品牌和企业。“曾经长期困扰中国包装业界的‘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对这个倾注其后半生心力的行业,谭俊峤给予的关注并未因文集的出版而停止。

  “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索。比如,现在都在讲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的再利用,包装行业目前是什么状况,是否符合政策走向?再如环保问题,这在国外已提上日程,但我们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如废纸废气回收、油墨超标、重金属等问题。没有相关法规约束,口头说说哪行?又如工作流程化管理,日本企业就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车间管理非常有条理,从前期的材料准备到后期印刷加工,甚至库存,所有环节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再一个问题,现在国内地区间的发展差异越来越大,东西差距、南北差距等等,问题真的很多。”

    对于这个行业的未来,谭俊峤的思考仍在继续。

个人简历

  早年留学日本;1949~1953年历任辽东省人民政府工业厅科长、副处长、办公室主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地方工业局计划处长;1954年大区撤销后调任中央地方工业部、第一轻工业部、轻工业部计划司综合计划处处长、进出口局副局长、轻工业部包装印刷联合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并获高级工程师职称。曾兼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成员、国务院重大办印刷技术专项小组成员;被聘为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团顾问,西安理工大学印刷包装工程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顾问、教授,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副理事长、顾问;2003年被国家质检总局聘为防伪技术专家;2004年被聘为北京工业专家顾问。1985年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成立以来,连续三届被推选为协会副秘书长、顾问、印刷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曾兼任快速印刷分会理事长及包装印刷专业委员会主任,丝网印刷分会顾问,中国防伪行业协会特种印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印刷行业协会顾问等。2001年6月荣获毕昇奖。

[时间:2006-02-20  作者:谭俊峤]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