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网印业的过度分散且有许多工厂设在其它行业公司的内部,要想获得中国网印业的全面情况和详细数字是很困难的。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与中国统计信息咨询中心合作,通过向3 416家丝网印刷工厂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抽样调查,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是第一次进行这种调查难免产生工作误差。问卷回收率达了8.23%(即有281家提交问卷),但有的选项回答率低至3%。此外受通讯能力的限制,抽取样本的单位限于在政府注册的独立网印公司和大公司内部的网印工厂,如电子行业、陶瓷行业、建材行业、包装行业等等(我们称之为泛网印行业),但不包括家庭作坊。因此抽样调查不完全代表行业的整体,只对从事丝网印刷的独立公司和内部工厂(不包括机材制造)具有整体代表性。
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一次调查数据讨论几个问题。
1.中国丝网印刷业的产业规模
1.1 从业人数的分布
5人以下的企业所占比重为3.6%,5-10人的企业所占比例为16.0%,10-40人的企业为53%,40-70人的企业为16.7%,70-100人的企业为5.7%,100人以上的企业为5.0%。
1-3人的小作坊为数甚多,没有包括进去。
1.2 生产值的分布
产值在20万元以下的企业所占比例为6.1%,20-100万元者占44.4%,100-300万元者占26.5%,300-1000万元者占16.0%,1000-2000万元者占4.7%,2000万元以上者占2.3%。
257个样本单位的年产值平均数为125.5万元。
这个数字偏高,原因如下。
从回收的调查样本看有两个明显的现象:(1)较大企业比较小企业更重视行业调查,参与调查的热情更高,调查问卷的回收率高。(2)协会的会员单位寄回问卷的比例较高,而会员单位多数为相对较大的企业。因此,企业年产值的平均偏高。
1.3 中国丝网印刷工的数量和网印加工业的总产值(包括各行业公司内部的)的讨论
工厂数量是一个很难统计的数字。有效的统计方法是查阅工商行政注册记录,但该方式不适合丝网印刷。网印企业的注册名称五花八门,一般没有“丝网印刷”的标志,设在公司内部的印刷厂不单独注册,而且尚有一部分家庭作坊没有注册。为了求出与抽样企业相对应的整体企业数,只好根据所掌握的不同行业丝网印刷厂的估计数字,作出丝网印刷工厂总数的粗略估计。我们认为以2万家工厂作为抽样总体比较接近实际。这两万家的年产值(125.5万元×20 000)约为250亿元,如果把这两万家以外的众多较小的工厂和作坊估计在内,大概年产值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一,约增加80亿元,故全国网印业(泛)年产值约为330亿元。再次说明,这是一个粗略的估计数字,仅供参考。
1.4 资本集中的现象很明显
沿海各省10年前大量涌现的家庭作坊已大大减少,一部分停业,一部分变成了合伙或独家经营的公司,另一部分迁到了城市。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温州地区的金乡镇,有丝网印刷作坊800家,现在90%已不存在,其中有50多家到城市发展,年产值都在100万元以上。又如河北省雄县,原来约有3000家小印刷作坊,现在大约还有300家,生存下来的这300家,年产值一般都能达到20万元以上。见图3。
这样的变化说明网印工厂的数量可能有所减少,但产业规模却大大增长了。
2.中国网印业各类产品按厂家数排序
表1中列出位于前10名的产品,并不全面,只能作为一般性参考。有的产品和实际情况误差较大。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以下几点。
序号 | 印刷产品类型 | 公司比例(%) |
1 | 标牌、面板 | 52.9 |
2 | 纺织品服装 | 46.3 |
3 | 塑料牌材 | 41.3 |
4 | 广告宣传品 | 33.1 |
5 | 印制电路 | 28.9 |
6 | 灯箱 | 27.3 |
7 | 旗篷 | 24.0 |
8 | 塑容器 | 22.3 |
9 | 热转印服装 | 19.9 |
10 | 成型零件 | 19.0 |
[时间:2006-01-26 作者:宋育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