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烫印助粘材料 烫印助粘材料是指由于烫印材料本身无粘结能力或粘结能力不够、烫印粘不上印迹时所用的助粘材料。使用助粘材料可使烫印材料在无或无足够粘结能力的情况下,经加热烫压与被粘物牢固粘结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烫印效果。烫印的助粘材料主要有两类。
1. 粘料粉。粘料粉指粉末状的助粘料,常见有以下三种:
(1)松香粉。松香粉是从松树干上采割而得的树脂经粉碎而制成的,主要成分是松香酸。松香是一种黄色结晶玻璃状物质,不溶于水,溶于酒精、乙醚等有机溶剂。松香遇热后熔化,粘结能力很强,但性脆,遇温度过高时变脆、色变深、老化变质,降低粘结能力。松香粉撒涂在被烫物体上,能充分渗进被烫物的孔隙内,在加热加压的条件下,松香粉熔化而将烫印材料粘结在被烫物体表面上。其使用方法如下:
①使用时将松香粉撒涂在应烫位置上,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棉纱等蘸上松香粉涂抹;另一种是用网式工具撒涂。
②用松香粉只适合在烫印织品类时使用,因为织品类表面有纤维孔隙,粉状粘料涂撒在上面可以渗透到织品物内部,不易游动脱落,经烫压后有良好的粘结效果。
③松香粉不适合在漆涂布料、皮革、PVC等表面光滑的物体上使用,因为粉末状粘料本身滑动性较大,涂在光滑物体上,由于操作时的晃动等,会使粉末脱落或移动,影响烫印粘结效果。
④使用松香粉不宜涂抹过多,应以少而均匀为宜。
(2)蛋白粉。蛋白粉是助粘粉中的另一种,它是用禽蛋(一般用鸡蛋)的蛋白制作的。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溶于水,具有一定的粘结能力;在强酸、碱和有机溶剂作用下会产生沉淀;在高温、高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下性能也会发生改变,如加热到60℃后蛋白就变成不透明、不溶于水的固体了,即凝结粘连。
蛋白粉一般可以自己制作,其方法是:先将禽蛋黄剔出(蛋白不可破碎),再将余下蛋清放在一个光滑干净的贮器中,晾干后用臼砸成粉末即可使用,越细越好,不可有颗粒状。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制作蛋白粉要根据所用数量,随用随制,不宜过多,不要贮存时间过长,因为蛋白易繁殖细菌而引起腐败。蛋白中含有氨基酸,在空气湿度较大时易于潮解、粘度下降,使粘结性能降低。
②使用方法有两种,与松香粉相同;同时也不宜在光滑体上涂抹。
(3)烫金粉。烫金粉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粘料粉。它是将松香、虫胶等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粉末状烫印粘结材料。
烫金粉购来后就可使用,不需再添加任何其它成份,且使用方便,并可在一定时期内贮存,但价格略贵。使用方法与以上两种粘料相同。
2. 粘料液。粘料液指液状的助粘料,常用的有两种:
(1)虫胶。虫胶又称紫胶、干漆等。虫胶主要成分是光桐酸的酯类,不溶于水,溶于酒精和碱性溶液,微溶于酯类和烃类。虫胶性质柔软,受热能软化,温度较高时分解,由于粘结力较强,可作烫印材料的良好粘结剂。虫胶内的溶剂酒精涂在光滑的物体上还可去污脏,其使用方法是:
①使用前先将虫胶砸成碎块状,再放入酒精内浸泡,并将贮器盖密封好。一般500克酒精配入200克左右的虫胶。
②浸泡10小时以后,待混合成液状胶粘体,即可使用,用前要摇晃或搅拌均匀,以免沉淀使粘结力减弱。
③使用时用棉花团或软泡沫块蘸抹,涂在应烫印位置上即可。
④虫胶是液体状使用,且有褐色,因此只能用于光滑体(如漆布、皮革、PVC涂料类和塑料类等)的表面,切忌在织品和纸类上使用;因为褐色的虫胶涂抹在这些有表面孔隙的材料上,渗透到缝隙内会使其变色或出现胶痕,造成封面脏污报废。
(2)蛋白液。除去粉状蛋白粘料可以用于烫印外,还可以将蛋白液直接涂抹在封面料表面,以粘结烫印料。其方法是:将蛋白液从禽蛋中提出后,用棉花或软泡沫直接蘸抹,涂在应烫印迹上。其与虫胶使用相同,不可在表面有孔隙的材料上涂抹,以免使被烫材料表面出现禽蛋白痕迹,影响封面的美观干净。
蛋白液除易繁殖细菌外,还易水份蒸发而干燥,使用中更不要过多提取,要随使用随提取,不得存放。
在实际工作中金属箔(如赤金银箔等)和色片类烫印时,必须使用助粘料,因为这类烫印材料本身均无粘结能力,或粘结能力较差。在烫印电化铝或色箔时遇有烫印不上时,在其它条件都正常的情况下,也可使用助粘料,从而达到烫印牢固的目的。
三、烫印故障的排除 读者或使用者买到书刊本册,首先看到的是烫印的书名等,第一印象若好,购买者就有了对全书质量的好印象。况且现代人不仅把书刊本册当作阅读和使用的对象,而且作为一种装饰品和艺术品,供人们欣赏、保存,或当作礼品相互赠送。特别贵重的书籍则选用高档材料,精工细作,制成为有保存价值的收藏品。显而易见书籍本册外观装帧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外观烫印材料使用不当,工艺设计和装订加工处理不适合,就会影响全书的效果及价值。
下面就烫印时常见问题的原因、解决方法列表如下,供同行参考。
烫 印 故 障 及 排 除 方 法
表 现 形 式 | 分 析 原 因 | 解 决 方 法 |
烫花或烫印不牢 |
A.压力轻或温度低;
B.烫印材料与被烫物不符合 |
A.适当加压力或略增温度及烫印时间(见《装订工艺》烫印要求);
B.烫印材料选用见《新编装订材料》的表11.12所示,应对号入座 |
烫后无光泽
精版不清晰 |
烫印温度过高,压力过大 |
适当降低温度和减轻压力(见《装订工艺》中烫印要求) | |
同一块烫版烫后印迹压力不等 |
A.图文面积大小悬殊;
B.压力相同,受力不相等 | A.将同一块烫印大小面积不同的图文受力调成相等;
B.可用垫粘纸张方法在大面积图文的底版上粘贴垫高,调整至大小面积受力相同 |
烫印不上或烫迹脱落 |
A.烫印材料与被烫物不符合;
B.烫印材料胶层不佳或无粘结能力;
C.温度过低,压力略小;
D.无助粘材料或印刷时喷粉过多 | A.烫印材料选用得当,见《新编装订材料》表11.12所示;
B.暂时换用,并检查其质量;
C.重新按要求调整温度与压力;
D.使用助粘料、清除印刷粉 |
相同材料、正常烫印中时好时坏 | A.烫印材料质量不稳定;
B.温度或时间不正常;
C.被烫材料厚度不均; | A.检查材料质量,暂时换用并作记录;
B.检查温度、时间、压力并调整正确;
C.将被烫物材料厚度相同的放在一起 |
烫细线条图文断线不清晰 | A.被烫物表面花纹凹凸过大;
B.压力过轻 | A.凹凸过大的花纹面料不宜烫印细线条图案;
B.加大压力和加长烫印时间,或提高温度5℃左右 |
烫后漏底 | A.压力小、温度低;
B.被烫物表面凹凸不平 | 略加大压力和加长时间,提高温度5℃左右 |
烫后图文棱角不明显 | A.烫版不平或图文本身棱角下溜;
B.烫版使用不当 | A.将烫版事先检查,不平应检修处理;
B.烫印书壳量大时应选用铜版 |
凹形烫版烫后不出凸印迹或不突出 | A.底版凸形不适当;
B.底版无凸形垫版;
C.压力过小 | A.底版必须与上凹的形状相符合;
B.底版凸形要垫的光滑平整;
C.略增加压力或时间 |
烫色片或金属箔(赤金银)不粘结式粘不牢 | A.没放助粘材粘;
B.温度和压力不得当 | A.织品、纸张面料要加助粘粉;
B.光滑无孔面料要加助粘剂;
C.略加大压力、时间与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