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业界对于亚洲,特别是中印越关注与日俱增。德国企业也不例外。
近日德国工商业协会(IHK)在美茵河畔城市奥芬巴赫就中印越南亚洲三国投资环境以及欧美投资环境进行比对,德国政经各界约60人出席。
作为世界领先的工业和投资大国,其工商界的投资观是颇具启发性的。
三招应对中国税改
IHK亚洲部负责大中国区/蒙古区的Morgenstern和负责印度/南亚的Schmidt-Ajayi女士对中国和印度分别做了国家经济态势的介绍和对比。
上述人士指出,中印两国的各项宏观经济发展数据表明,中国对比印度目前在各方面领先甚多。德国本国与中国的贸易投资也是与印度的四倍之多。
来自Bayreuth大学的法律专家Loibl先生对中国的法律和税制做了精彩阐释。Loibl先生同时兼职于Rdl& Partner咨询公司的亚太区工作组,是中国通。
Loibl从专业角度肯定了中国在大部分领域完善的立法。随后一针见血式的剖析了中国执法层面上的问题和给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带来的影响。
德国企业认为,对于德国企业严格的劳动法更是一种习惯,而不是问题。与会的人士并没有表现出对此的担忧,甚至有些人认为与其说中国的新劳动法是个挑战,不如说是个机会。他们认为这会让中国的人事用工制度更有章法,对于生性严谨的德国企业来讲反而是个好事。
不过,德国工商界还是特别关注劳动法和外商投资企业税赋优惠的改革所带来的负面的成本影响。
专业人士对于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开出了几个良方:进一步提高技术含量和效率;避开高成本的大城市例如上海北京,在其周边地区例如长三角等地区进一步发展等等。
作为法律专家和中国通,Loibl先生对投资于中国目前条件优惠的正在大力引资的西部地区发出了风险警报,原因有地方政府和执法的腐败不力,基础建设不完善等。
Rdl& Partner公司的印度法律专家Bhardwaj-Lamprecht女士随后对印度的各项税法制度作了阐述。
不过,Lamprecht女士提醒,在投资印度的时候,企业家务必注意当地的Conflict of Interest Clauses(利益冲突条款)。
不去印度,要后悔
在两位法律专家演讲后的提问时间里,针对中国的问题众多而热烈,与相对印度的稀稀拉拉成为鲜明反差。然而,随后来自商界在亚洲拥有投资的企业的实战案例让人倍感印度等新兴国家对于中国的压力。
JOST集团在中国自1991年投资武汉以来,在中国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生产能力和市场不断扩张。亚洲区负责人Ormond先生用了以下的排比句形容中国市场:很多机会、很多竞争、很多陷阱、很多仿冒、很多价格战。
对于中国的知识产权和仿冒问题,Ormond先生认为这是一种现实,对于那些位于中低技术准入门槛内的企业来讲无法改变。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技术和质量优势脱颖而出。
2006年以来,JOST集团开始投资设厂于印度,Ormond先生肯定了印度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但是他高度赞扬了印度相较中国而言较低的仿冒程度和仿冒意愿,“这是良好投资环境和发展的前提”。他用“现在你不去印度,是要后悔的”结束演讲。
相比之下,生产鞋业中各类化学用品的中小家族企业FATO在亚洲的经历可谓一波三折。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鞋基地,但FATO在中国的经历并不愉快。中国海关要求进口化学物品报关时需要公开成分会导致企业关键配方的泄密,同时大量中国竞争对手的无序竞争、生产成本的提高,以及欧盟的反倾销,最终导致FATO只保留了代理。同时,在印度市场的良性发展让这个企业最近萌生了在当地设厂的想法。
投资者信心
FATO是个典型的中小制造企业,对于成本非常敏感。正是基于这点,新兴开放的越南通过免税和低成本等吸引了FATO在自己最新的战略规划里写进了在越南生产的中期计划。
IHK的亚洲事务专家Dietlmeier女士随后对越南做了介绍。借助2007年成功加入世贸,越南在2007年取得了8.4%高速增长,对比中印,越南8400万的人口(和德国相当)虽然不大,但是其接近零起点的市场饱和度、大量的充满期望的年轻人提供了美好的前景。同时相对其他东南亚国家而言,越南政治稳定,没有宗教种族问题,劳动力成本低廉,“对于成本敏感的企业而言,越南是替代中国的最好生产地点。当然,必须考虑产业链不完善等其他问题所造成的风险。”Dietlmeier女士如是说。
随后发言的MAN Roland印刷机械集团亚洲区经理Creutzburg先生证实了这种观点,并讲述了其集团在越南销售高附加值大型机械和培育市场的经验。
IHK的地区经理Dude女士及其同仁为这场掌声不断、并不得不延时的研讨会做了总结。虽然由于劳动力等各项成本提高对于企业造成的压力和投资决策很大,但是对于那些历经各种全球性竞争的西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考虑并不仅仅是便宜。而在于政府的透明度、投资环境(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人力资源等许多“软”条件上。
“一个优秀有效的政府,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场,这是信心的来源。”Dude女士如是说。
[时间:2008-03-27 作者:佚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