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技术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有着其它传播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一目了然。图像是人类通用的语言,从远古的岩画到今天的数字化影像,变化的只是记录方式,而旦古未变的却是图像本身。实际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图像大多是摄影作品,而摄影技术从诞生至今也不过160年的历史,数字化成像则更加年轻。但就是这短短的一百多年却是图像技术发展最快的阶段。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记录影像提供了可能和便利,同时,也造就了图像本身,并最使其成为一门艺术-摄影艺术。
在印刷领域中,图像制作的主要对象就是摄影作品,因此,对摄影技术和艺术的钻研和探索是必不可少的。印刷领域内的图片处理工作,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照片后期制作,它们表现图像的方式完全不同。印刷图片是通过网点大小来表现构成图片的因素-光与影,而摄影图片是通过银盐堆积来表现。二者基于相同的艺术表现理论,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传达着每一幅图片的内容。制作结果反映到印刷图片上,要做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彩还原准确”。这完全依各人感觉不同而不同。制作者只能凭借某种不可言传的“感觉”为指导,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依靠多年练就的“眼力”来进行。印刷不是简单地复制,它需要制作者对原作有所理解,并在自身的审美情趣驱使下,对原作进行的一次再创作。
为了制作出优质的印刷图片,首先应明确什么是“好图片”?所谓“好图片”就是层次丰富、反差正常、色彩还原准确。
1.层次丰富:指图片上亮度分布范围广,所表现出来的影调过渡平缓,细节丰富;
2.反差正常:反差是图片的密度范围,即从最暗的影调到最亮的影调范围。反差正常指从最暗的影调到最亮的影调以及二者之间的细微的中间影调;
3.色彩还原准确:指图片的最终色彩与原作的色彩相一致。应保证不偏色、饱和度高。实践中, 我们接收到的原始照片千差万别。因此,首先应将照片进行分类,并针对每一种类型照片的特点加以分析,其次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工作。
照片的技术性因素-表现形式和方法
一、从光线的角度看照片
根据光线的不同可分为:顺光、侧光、90℃侧光、逆光等几类:
1.顺光
照片中主要内容处于光线直射中,光影对比不明显,整体效果明亮,高光部位缺少细节。如果光线角度过高或过低,会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形成明显的阴影。此类照片在制作时应注重保留亮部层次,可适当降低亮度,但应具备明显的高光部位。阴影舍弃细节,如此可加大反差,使照片整体呈现明亮感。
2.侧光
光线来自于被摄主体侧面45°角附近。此种光线使被摄主体具有强烈的“立体”效果,对于刻画物体的质感极为有利。照片整体影调过渡平缓,层次丰富,反差较弱。制作此类照片时,应力求加大反差,舍弃过于丰富的细节层次。对于影调偏暗的照片,提高整体亮度后,舍弃过多的暗部细节。对于影调偏亮的照片,应力求保留暗部层次,并压缩暗阴影。此类照片不论影调明暗,都应保留明显的高光区域和暗部。
3.90℃侧光
光线来自于被摄主体侧面90°角的位置。在被摄主体的侧面与正面会形成明显的光影对比。受光面缺乏细节,背光部则由于曝光不足影调阴暗。处理此类照片时应以暗部为主,力求将其反差拉开。对于受光面则应保留其本已不多的层次,同时注意不要破坏其原有的光线效果。
4.逆光
光线完全从被摄主体的背后射来,主体处于浓重的阴影之中,轮廓清晰。照片主体影调暗淡,缺乏层次,反差很弱,被摄主体混沌。对此类照片进行处理地应注意保留原有的整体逆光效果。对于被摄主体应提亮后加大反差,舍弃部分细节。
二、从影调看照片
根据照片的影调可分为高调、低调两类:
1.高调照片
高调照片指照片画面在大部分面积为白色和高光区域,只有很小的区域为黑色和阴影。整体感觉 明亮、清爽,没有过多的层次,且细节基本全都集中在亮部,此类照片在制作时,应以亮部为主,适当保留部分细节的同时应尽量提高亮度,以保证不破坏原有的明亮效果,不应加深阴影,但应保留小面积的黑色。此类照片通常的表现对象为着白色或浅色衣服的女性和小孩,,以及玻璃器皿、白色或浅色的瓷器和银器等。
2.低调照片
低调照片与高调照片相反,画面中大部分面积为黑色或暗部和阴影区,只有很少的区域为浅色调。照片整体气氛感觉神秘、沉重或压抑。暗部层次丰富,照片整体反差强烈。此类照片在制作时,应以暗部为主,不应将暗部压的过黑,适当保留暗部的层次及反差,用以突出照片整体的神秘效果:黑暗中隐藏着丰富的内容。此类照片的表现主体多种多样,有人物、静物等,追求的是悠悠的神秘感,因此,在处理时应强化这种效果。
三、从反差看照片效果
根据照片的反差可分为高反差和低反差两类:
1.高反差照片
高反差照片指密度范围很大的照片。此类照片缺乏层次,明暗对比强烈,高光和暗部缺乏甚至没有层次,整体效果明亮。在处理制作过程中不必刻意追求细节,应保持原有的暗部密度,亮部应拉至最亮(但不能绝网,以求突出高反差效果)。这类照片通常是一些剪影、逆肖、侧逆光等效果以及强调质感的照片。
2.低反差照片
低反差照片指密度范围很小的照片。它们没有明显的暗部和高光区域,影调过渡平缓,中间层次丰富,有丰富的细节,照片整本发“闷”。此类照片常常用于表现浓重的雾色、细雨霏霏的感觉,并且非常有利于再现细腻的皮肤质感。在处理制作此类照片时,可通过压低暗部,提高亮部来加大反差,舍弃过于丰富的细部层次,适当保留中间层次。但照片的整体效果不应被破坏,对于逆光拍摄的景物,可以通过局部的加、减光手段进行处理。
对于由于曝光不足造成的“灰”照片也可按此调节。
照片的非技术因素-表现主题和内容
一、风光摄影
顾名思义,风光摄影的主题内容不是用来表现大自然。由于自然界的景物多种多样,且光线为幻莫测,即使是同一景物也会因拍摄光线、时间、季节、角度、构图的不同而不同。主要表现在光影构成、反差、层次以及色温上。
1.睛朗天气时
此时拍摄的照片,光影明显,反差较大,暗部和亮部的层次均不是很丰富,整体感光明亮、色彩绚丽,并且会因时间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光影和色彩效果:
a.太阳初升时。此时的光线角度低平,会使被摄物体形成长长的阴影,照片有一定的韵律感,色彩会从日出时的偏冷(蓝)色调逐渐过渡到偏暖(橙红)色调,并且有时会伴有一丝淡淡的雾气。此类照片在处理时,应保持住原有的反差,不必过于追求层次的丰富,色彩上应注意保持原有的色调。
b.阳光直摄时。此时阳光近似于垂直照射,光影对比明显,反差强烈,色彩还原准确,照片整体感觉透亮。亮部缺乏层次,细节多集中在暗部和阴影区域中。处理此类照片时,应注意保持本不多的亮部层次,通过加大暗部区域反差,表现照片的主要层次细节,并且始终要使照片具有明显的高光和暗部区域。
c.夕阳斜下时。此时的光线效果与太阳初升时相似,只是色彩只呈现暖(橙红)色调。此类照片可依太阳初升时照片的情况进行制作。
2.雨雾、阴天时
此类照片反差较弱,没有明显的高光和阴影,层次丰富,照片整体发“闷”,色彩偏冷(蓝)色调。在制作时应拉大反差,舍弃过于丰富的层次细节,要使照片具有高光点和暗部,并且注意矫正色彩。
3.夜景
夜景照片非常漂亮,以黑黑的天空作为背景,盏盏灯光斑斓夺目,流光溢彩的车灯拉出串串彩虹。此类照片反差大,严重缺乏层次,几乎没有细节。处理时应保持反差效果。黑色最黑,高光最亮,且适当保留原有的层次细节。
二、人像照片
这类照片拍摄的主体是人,包括室外人像和室内人像两种。
1.室外人像
室外人像在用光上与其它室外拍摄的效果类似,不同的是被摄主体是人。因此室外人像图片在进行制作时应以人物为主。对于照片中的人物可依据不同的光线、影调等效果进行处理,对于照片中陪衬人物的背景可适当压暗,用以突出人物。
2.室内人像
室内人像多为半自像或面部特写。用光考究,层次丰富,反差适中,影调柔和,色彩还原准确。在进行制作处理时,应尽可能保持原作的艺术风貌以及光线和色彩效果,并且应根据不同的被摄人物,适当加大反差,调节层次。如被摄者是老人和男性时应加大反差,用以表现老人粗糙的皮肤皱纹和男性刚毅的线条;如被摄者是年轻女性和小孩,则应注意保留层次,整体提亮,并可通过提高脸部亮度来减少险部阴影,用以表现她们细腻的皮肤质感……
三、静物摄影
静物的主体是静止不动的,具有极其精致的光线和色彩效果。层次丰富,影调细腻,对于被摄物体细节和色彩的表现均非常出色。无论它是一幅普通的习作,还是一幅精美的广告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唯一的-纯美!静物摄影作品表现出拍摄者强烈的主观色彩。在制作处理静物照片时,力求保持原作的色彩效果,适当舍弃过于丰富的细节层次。构成原作的主要因素如色彩、层次、反差、影调等在制作完成后不应有明显的改变(相对于其它类型的图片)。
四、舞台剧照
舞台剧照是一种特殊的图片。由于演出的需要,舞台灯光的变换复杂多样,因而,造成了舞台剧照的特殊韵味。但其最大的特点是光线分布不均匀,所拍摄的照片反差很大,被摄主题也许过于明亮,而背景即很暗淡,往往有大面积的黑。在对此类照片进行处理时,应注意表现隐没在暗部中的层次。可采用勾画选择区的方法进行局部调节,以免为表现暗部层次而损失亮部层次。相对于较明亮背景的剧照,应对其进行压暗,最终保持舞台特有的光线效果,利用较暗背景衬托被摄主体。
以上是对照片的粗略分类,不十分准确,具体制作时应结合实际情况。但无论如何,制作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最终决定着图片的印刷质量。可以这样认为:原始照片是摄影者的艺术创作,那么印刷图片则是印刷图片制作者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再现,是一次再创作。
[时间:2001-04-10 作者:北京 吴殿会 来源:印前技术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