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标准化试验基地
“以市场化模式运作标准化工作”,是印刷标委会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树立的工作理念。如何以市场化模式来运作印刷标准化工作?印刷标委会近年来进行了多种探索和尝试,而2006 年建立“印刷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的模式无疑是其中值得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一笔。
2006 年1 月,由印刷标委会和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联手打造的“全国印刷标准化(胶印)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基地”正式挂牌。该基地的建立,拉开了印刷标准化试验基地建设的序幕,开启了印刷标准化与企业结合的新模式。
此后,又有3 个印刷标准化试验基地相继成立:2006 年3 月,“全国立体印刷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在北京多彩印刷有限公司成立:2006 年9 月5 日,“全国包装印刷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在星光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06 年9 月13 日,“全国包装印刷标准化科研与技术推广基地”在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成立。
这种标准化工作的新模式走在了标准化行业的前列,引起业界的极大关注。计划经济体制下,印刷标准化工作的主要经费来源是上级拨款,客观上使标准化工作主要服务于政府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无法真正与企业结合。而这种新模式融合政府、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标准化工作,是对印刷标准化多元投资机制的一种有益探索。
这种模式得到了印刷标委会的上级领导部门的充分肯定。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于永湛曾在贺信中这样肯定这种模式:“通过在龙头印刷企业建立标准化试验基地这种市场化模式,完善印刷标准化工作服务支撑体系,发挥好先进企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持续提升国内印刷标准化水平,是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新形势下进行的可贵探索和实践。”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谷晓宇处长认为,建立印刷标准化试验基地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它将为今后标准化工作更好地与企业和市场结合探索宝贵的经验。
对于这种新模式,印刷标委会秘书长李安说,“印刷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的建设得到了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肯定与支持。这种模式既是对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制修订的新机制”和“形成以龙头企业的专家为主体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的新机制”的精神的贯彻,也是印刷标准化工作“面向企业、面向行业、面向市场”,“为企业服务、为行业服务、为市场服务”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印刷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架起了印刷标委会与企业联系的桥梁,它将企业的需求、印刷标准化工作的需要完美结合在一起,既能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又能拓展印刷标委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李安秘书长表示,和企业共同创立“印刷标准化试验与推广基地”只是印刷标委会与企业结合迈出的第一步,合作双方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后,将开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即以印刷标委会在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方面的公信力、组织协调和标准化信息渠道的优势,以先进、龙头企业在技术、资金以及在印刷业的知名度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的合作,一定会为加快我国印刷标准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尝试标准化数据评测
今年2 月26 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发布了《书刊装订用EVA 型热熔胶使用要求及检测方法》行业标准(CY/T 40-2007)。而印刷标委会在制定这个标准的过程中,开始尝试对相关的基础数据进行评测。
基础数据对标准化水平有何影响?在获得印刷基础数据方面,我国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水平?李安秘书长说,各国的印刷标准化水平与其基础数据的获得量是成正比的。德、美、日等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在印刷标准化方面有所作为,引领国际印刷标准化的主流与发展,除了这些国家雄厚的工业基础及先进的标准化理念之外,更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这些国家通过历年的积累,拥有了一大批基础技术数据,包括印刷设备的生产、使用数据,印刷工艺数据,纸张、油墨、版材等印刷用原辅材料的印刷适性数据等等。这些数据的获得与不断积累,对于研究印刷工艺和印刷适性,开展标准化工作,指导实际生产极为重要。但由于我国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有限,至今还没有一套我国自己的基础数据,这已经成为我国印刷标准化和印刷业发展的瓶颈。
有鉴于此,印刷标委会在制定《书刊装订用EVA 型热熔胶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的过程中,尝试对标准中的相关数据进行验证和评测。标委会在2006 年组织开展了“书刊装订用EVA 型热熔胶评测”活动,征集了国内市场上用量较大的无锡万力胶粘剂厂、广州市芳海热熔胶制造有限公司、济南华福印刷材料有限公司、汉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文盛印刷材料有限公司、三河中青胶粘剂有限公司、郑州市汇明胶业有限公司、浙江亿达胶粘剂有限公司8 家热熔胶生产企业的8种胶版纸装订胶和4 种铜版纸装订胶。
之后,标委会又根据标准草案中的技术要求对收集到的胶样进行全面的测试评测。通过评测,获得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书刊装订胶的技术数据,为进一步摸清我国装订胶的情况、检验和验证标准中的技术数据提供了依据。同时,在评测过程中还与长春月明小型试验机厂联合研制了书刊强度测试仪,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书刊装订工艺,推行装订标准化等工作打下基础。
李安秘书长说,书刊装订胶的评测,既是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研究我国无线胶装订技术一次很好的机会。但书刊装订胶的评测只是基础数据测试的起步,测试结果对于整个印刷技术和工艺所需要的基础数据而言,仅仅是九牛一毛。只有不断地积累更多的关于纸张、油墨、版材等原辅材料的基础数据,我国的印刷标准化工作和印刷业才能有质的提高。他表示,印刷标委会将积极总结本次评测活动的经验,开展更多的基础技术数据的评测活动。
构筑标准化信息平台
任何事业都需要广泛的信息平台进行配合,印刷标准化工作也离不开各类媒体和信息通道的支持。为了更好地开展印刷标准化信息的宣传推广和交流沟通工作,印刷标委会不仅加强对旗下的杂志和网站的建设,还创建了国内第一个印刷标准化论坛,并联合业内相关媒体,共同构筑我国印刷标准化的信息平台。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杂志是印刷标委会的刊物,它着重介绍印刷技术领域内的最新标准化信息,推介与提高印刷质量相关的知识。2006 年,印刷标委会加强杂志建设,将“面向全行业,稳定杂志出刊,提高期刊质量”作为主要内容,注意积极培养采编人才及杂志编辑部的建设,不断对人员进行培训和调整。标委会对每期杂志进行认真把关、保证质量,同时不断改善杂志办刊的条件,得到了北京多彩印刷有限公司、新闻出版总署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的支持,促进了杂志的发展。
印刷标委会还加大对自己网站的宣传和建设力度,将大量第一手印刷标准化信息及时通过网络渠道传播出去。作为印刷标委会的专业网站,每年均有大量的关于印刷标准化的独家信息对外发布,不少业内的网站都在积极转载印刷标委会网站上的信息。标委会不断更新网站的设计,扩充网站的内涵,使其能更进一步发挥作用。目前,印刷标委会正在将网站功能进行升级,将杂志内容和不少好的标准化信息植入其中,以便于委员与会员单位及广大业内人士的查阅。
作为杂志和网站的补充,印刷标委会还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印刷标准化论坛,将印刷及相关行业的标准化问题纳入讨论范围,以方便广大业内朋友及时就各类印刷标准化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沟通。目前,该论坛已有大小分论坛十余个,每天均有不少人士留言发表意见和见解,成为重要的印刷标准化信息沟通渠道和集散地。
此外,印刷标委会还联系《中国新闻出版报》、《印刷经理人》等一些业内的报刊发布一些重要的信息,共同构筑我国印刷标准化的信息平台。
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介
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领导下从事全国性印刷技术标准化的工作组织,负责全国印刷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归口管理工作。
印刷标委会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提出印刷标准化的工作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组织行业内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作为惟一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印刷技术委员会(ISO/TC130)对应的中国印刷标准化机构,承担着国际印刷技术标准的投票表决工作。
印刷标委会为会员提供学术交流、标准宣传、咨询服务,其会员遍及印刷厂、出版社、印刷原辅材料及机械供应商、行业协会等单位。
印刷标委会宣贯标准化生产理念,推广标准化生产,建立评测基地,开展各类评测和验证活动,提供各类标准化生产所需的印刷质量控制和检测工具。印刷标委会每年举办多期培训班及通讯成员年会,为企业推行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印刷标委会正在制定的19 项国家标准
1.印刷技术 印前数字式数据交换 输入扫描仪校准用色标
2.印刷技术 四色印刷油墨颜色和透明度 第1 部分:单张纸和热固型卷筒纸胶印
3.印刷技术术语 孔版印刷术语
4.印刷技术术语 凸版印刷术语
5.印刷技术术语 凹版印刷术语
6.印刷技术术语 印后加工术语
7.印刷技术 印前数据交换 用于图像技术的标签图像文件格式
8.印刷技术 印前数据交换PDF 的使用 第1 部分:用CMYK 数据完成交换
9.印刷技术 过程控制 印刷用反射密度计的光学、几何学和测量学条件
10.印刷技术 网目调分色片、样张和印刷成品的加工过程控制第5 部分:网印
11.平版装潢印刷品
12.凸版装潢印刷品
13.凹版装潢印刷品
14.印刷技术一印前数据交换一制定PDF/X 标准的指导方针和原则
15.印刷技术-印前数据交换-PDF 的使用-适合彩色管理流程的完全交换
16.整合《印刷技术术语 文字排版术语》《印刷技术术语 图像制版术语》
17.印刷技术术语 基本术语
18.印刷技术术语 平版印刷术语
19.中小学教科书用纸、印制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印刷标委会正在制定的7 项行业标准
1.纸制印刷品覆膜过程控制及测试方法 第1 部分:基本要求
2.纸制印刷品覆膜过程控制及测试方法 第2 部分:EVA 型预涂覆膜
3.书刊装订用EVA 型热熔胶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
4.商业票据 第1 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5.商业票据 第2 部分:折叠封装连续格式票据
6.商业票据 第3 部分:卷筒封装连续格式票据
7.商业票据 第4 部分:本装票据
[时间:2008-01-10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