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请大家警惕伪环保主义者的漂绿行为(是指公司在广告和营销中宣传自己产品的环保特性,但这些特性和宣扬根本经不起消费者的严密审查的行为)——并不是所有的环保声明都是有意义的。
人们对环保产品和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促使很多制造商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身和产品的环保性能,因此,更安全和更清洁的产品也应运而生了。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不含有害物质的计算机、复印机和办公设备。此外,汽车的效率增强了,树木的砍伐量下降了,清洁能源的使用率也提高了。
但不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制造商都能为环保产品的生产进行必要的投资。为了在推崇“绿色”产品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有些制造商就开始在广告手法上做文章了。
一个公司在广告和营销中过分夸大自己产品的环保特性的行为被称为“漂绿”。随着漂绿现象的日益增多,消费者必须要对产品的所有环保特定进行严格审查,以保证他们能从自己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中享受到切 实的环境效益。
漂绿简史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早期,一些专业买家和工业消费者成为了第一批对“绿色”产品感兴趣的客户。它们要求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无毒
对地球无害
保护生态
纯天然
保护环境
不含有毒成分
减轻环境影响
保护臭氧
于是,制造商在没有弄清这些要求的真正含义的情况下就开始大肆使用它们,而消费者本身也被这些术语搞得稀里糊涂。
后来,在消费者的强烈要求下,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U.S.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开始调查被委员会主席称为“广告污染”的漂绿现象。
作为调查工作的一部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发现了很多欺骗性的广告手法,其中包括:制造商发布未经证实的环保特性和对消费者进行误导,过分夸大产品的环境效益。
在接受调查工作之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于1992年颁布了《环保营销理念的使用指南》,明确规定了可以接受和不能接受的环境营销手法。随后,这个指南又在1998年进行了修订和升级。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指南要求制造商提供有关产品环保特定的详细说明,并且不得夸大它的特征或环境效益。根据这份指南的规定,人们在宣传过程中必须避免使用“环保优越性”、“环保”或“减轻环境影响”这样的字眼,因为它们并不能消费者提供任何可以用来比较的具体信息。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具体的解释和详细的说明,这类宣传用语都是被禁止使用的。
自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公布了上述指南之后,那些过于夸张的宣传用语(包括“完全无毒”和“环境安全”在内)的使用频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制造商在选择环保宣传用语的时候变得更加谨慎和准确了。
漂绿的新面孔
虽然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指南公布后,制造商的漂绿行为有所减少,但并未完全消失。事实上,随着客户对环保产品需求量的增加,漂绿行为似乎又有了卷土重来的势头。很多印刷买家和供应链专家都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并总结出了漂绿行为的六个典型标志:
1、虚假的宣传——虽然出现的概率比较小,但仍有一些制造商会误导消费者,过分夸大产品的环保性能,有些制造商甚至会谎称自己的产品已经达到了EcoLogo(加拿大)或 Green Seal(美国)等公司的环境标准。
2、无理要求——有些制造商口口声声要求消费者相信自己,但他们却又不能证明产品所具有的环保特性。还有一些制造商会在自己的企业或产品名称中使用“绿色”或“生态”这样的字眼,并抱着侥幸心理,寄希望于没人去追究这些名称的细节问题。
所有的环境要求都应该得到独立的认证机构的认可,或者制造商应该在必要的时候向消费者提供可信的证明文件。消费者应该能很容易地识别出产品中的回收成分,或者了解到自己的产品中是否含有他们所关注的成分。
3、毫不相干——有些制造商会做出客观准确的环境评估,但这种评估有与他们的产品毫无关系。举例来说,很多气雾剂产品都声称自己不含氟氯碳化物(CFC free),但是其实从1978年开始,氟氯碳化物就已经被禁止在这些产品中使用了。这些准确但又与产品的环境要求毫不相干的说法已经足以令消费者甚至是采购专家感到困惑的了。
4、偷换概念——很多产品都会过分强调产品所具有的某一个环保特征,但这很容易让消费者误认为只有这类产品都只具有这一个环保特征。
举例来说,一个清洁产品制造商声称自己的产品是在一个用在省能源发电的工厂里生产的,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环境特性,但它并没有说明产品本身可能会对人体健康或环境产生的危害。
消费者很容易被所谓的认证标志误导,因为他们认为通过认证的产品一定比其他产品更安全。所以在检查产品的单一特征的时候一定要倍加小心。
5、说法模糊——广泛而不明确的环境主张将继续对那些想要寻求高质量环保产品的消费者发起挑战。比如说“100%纯天然”这个概念就有一定的模糊性,因为像砷和二恶英这样的天然物质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真正的环境声明应该是清晰准确的,而不是模糊的。
6、相对论——即便一个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算是最环保的,那它也有不一定是你最理想的选择。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就是如此,就算它再省油,也不如一台中型客车环保。
[NextPage]
避免漂绿的危险
专业买家和其他供应链管理专家现在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确定哪些环境主张是有意义的,哪些是需要避免的。
对专业买家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提问来获得自己最想知道的信息。在判断一个产品或服务的环境主张时,应该提出以下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来判断商家的说法是否准确。
(1)这是什么类型的环境声明?
制造商是只对产品的一个环保特性(例如能源效率或回收成分)进行宣传,还是对达到环境标准的产品进行广泛的宣传?
单一的环保特性不但让人觉得不可靠,而且也没有交代出其他潜在的与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关的问题。
像EcoLogo 和 Green Seal这样的环境标准可以对一种产品和市场上与它同类的所有产品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检测。
而有些标准是专为市场上的领先产品而设计的,换句话说,只有在市场上排在前20%的产品才有可能通过这些标准的认证。这样一来,制造商就能在保持价格竞争力的同时,重视产品对人体和环境的保护能力了。
(2)是否有一个环境标准或检测规程的副本可供我们审查?
如果一个制造商不能提供一份环境标准或检测规程的副本,那么他的环保主张可能就只是一种营销手段。当他们拿出标准的副本时,你也要仔细检查,以确定它是否参照了合适的国家或国际环境和性能标准。
标准和检测规程应该具有明确和一致的含义。它们应当是有意义且可以核查的。好的标准应该让每一个人都能读懂它,解释它,并根据它来对产品做出评价。
此外,它们还应该能够保证评估结果得一致性,这意味着不同的检查者应该能对同一个产品是否达到了标准得出相同的结论。
(3)环境标准或检测规程是如何制定的?
人们最好是在一个开放、公开和透明的环境下对标准和检测规程进行开发,这一点应该与ANSI、ASTM和其他公共标准所采取的方式相似。标准的制定组织应该记录下所有标准的发展过程,以供日后查看。
此外,在制定多属性环境标准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从原材料的提取、加工、使用到最终的废物处理)内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4)谁负责制定环境标准或检测规程?
最值得信赖的标准应该是由利益相关集团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消费者一般不太相信那些由独立的制造商或贸易协会制定的标准。
(5)如何判断一种产品是否真正达到了相关的标准或检测要求?
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程序来确定一款产品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标准。虽然有些程序比较严格(对制造商来说可能比较贵),但它能为消费者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这些程序包括:
自我认证——由各个公司自己来证明产品已经达到了相应的环境标准。
自我认证与随机审查相结合——各个公司自己来证明产品已经达到了相应的环境标准,但标准制定组织会随机对其进行抽查,以确保标准的严格执行。
独立的第三方认证——由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组织根据制造商提供的信息对产品进行认证。
独立的第三方认证与现场审查相结合——由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组织根据制造商提供的信息对产品进行认证,然后再到现场去核查制造商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标准本身就没有意义,那么再严谨的认证过程也没有价值。
经常使用的环境标准
随着环境主张数量的增加和不确定性的增强,采购专家也越来越依赖于那几个享有很高声望的环境标准。
从最近签署的合同来看,能源之星(Energy Star)是在单一属性的项目中最常使用的环境标准,而EcoLogo和Green Seal是在多属性项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环境标准。
环保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快速增长能使我们很容易买地到价格合理的“绿色”产品。
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日益高涨的热情也促使很多制造商开始过分夸大或混淆产品的环保性能,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只有依靠正规的环境标准和认证机构以及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专业买家才能买到真正高质量的绿色产品。
[时间:2007-12-06 作者:bisenet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