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大型四色风印广告的培训过程中,学员们常常提出一些既简单又容易混淆的概念问题。他们在这些概念中想努力寻找一种相同的东西,以便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但找来找去也弄不明白它们之间到底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学员们提出:如果对这些问题理解不透,处理不好,会对四色网印的最后成品带来什么样的关系。学员们提出:如果对这些问题理解不透,处理不好,会对四色网印的最后成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实践中,应当怎样来避免因理解上的错误而导至成品质量的下降。为了说明这些问题,我们应从“成像”这个角度说起。
在古代,印刷术应是从“印鉴”发展而来。后来,人们将文字或图案做成类似“印鉴”的凸版,涂上油墨,铺上纸,然后在纸的背面用刷子刷,得到所需要的印刷品,其成像素是以线条或块面的形式出现的。随着印刷术的发展,人们希望将有阶调的图画(照片)复制出来,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的“网点印刷”,即常说的半色调印刷。早期的网点印刷是以“调幅网点”的形式出现的。(现在还在大量运用”。它是网点大小的不同(网点幅面的不同)来组成阶调画面的各种层次的。这些网点,即是成像的“像素”。这些像素无论大小如何不同,但其中心距离都是相等的。由此得知,网点大,在其相同的分割面积中覆盖的面积就大,我们所看到的颜色就深;网点小,油墨覆盖的面积就小,在其相同的分割面积中,(因中心距离相等)纸的白底就显露得多,看起来颜色就浅。由于网点大小的不同,我们的视觉就感觉到了画面颜色深浅的变化。我们常说的胶印175线,即是在每平方英寸里分割成30625个点,(注:175×175=30625个方格)这30625个点,即是组成一平方英寸画面的“像素”。所谓“175线”,是指将1英寸(长度)分成175份,就是我们平学所说的“线”。
dpi指的是“分辨率”。是说每英寸扫描的点数。调频网点的分辨率一般要达到2400dpi,即:在一英寸里可排2400个点。或者说,将一平方英寸的画面分割成2400×2400=5760000个小方格。分辨率也可称为画面的成像精度(扫描精度,输出精度)。由于每个小方格的墨点大小都是相同的,要解决画面的浓淡虚实问题,只能以墨点的多和少来区分。在一平方英寸里,墨点多的地方,颜色就浓,墨点少的地方,颜色就淡。计算机在运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平面方英寸里的每一个小方格都有墨点,而是根据每一平方英寸画面的浓淡来确定墨点的多和少。因此,在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墨点多的地方,颜色的覆盖率就多,看起来色度就深,墨点少的地方,颜色的覆盖率就少,白纸的白色就显露得多,颜色看起就淡。组成颜色深浅的这些墨点,就是我们所说的调频网点的“像素”。
我们在接业务的工作中,客户有时提供的是“光盘稿”,是客户事先将原稿扫描在光盘中,然后要你出片,制作大幅面丝网印刷。这种“光盘稿”,我们是有严格的要求的。首先要了解它的扫描精度是多少“dpi”,然后再问他的“内存”是多少“兆”,“兆”的数字的多少、决定文件的大小,电脑是数字化的,像素的转换都用“数字”表示,因为数目太大,只好以“兆”为单位来表现。“兆”与“dpi”是有直接联系的,在相同的面积情况下,dpi的精度愈高,相对来讲“兆”的数目也就愈大。(如果要做到3M×1.5M的画面,扫描精度要达到2400dpi,内存不得少于30兆)。
在网印中,网布涂上感光胶后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后成为图像的载体。网布中网格的数目常用“目”表示。“目”秘指的是网布这种物质的结构形式;“线”是指表现画面的成像像素的量;“dpi”指的是成像的精度;“兆”是指光盘文件的大小。
大型四色网印广告印前品质的控制与以上所谈的问题有着直接的关联,特别是在印前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更为重要。在现实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电脑操作人员是不尽人意的,他们短暂的技术培训主要是学会操作程序按钮,对色彩理论知识所知甚少,对色彩的发解与学原缺少实践经验,尤其是对四色网印广告的具体要求更是难以适应。现将我们多年实践之所得直面于世,以求有资于谋事者少走弯路,同时,也诚望业内人士无情斧正,示自所愿。
印前品质的控制,看起来是一个技术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认识问题。如果对印品质的控制认识不足,单从技术上去找原因,往往会舍本逐末,解决不了色彩还原的根本问题。
我们认为,四色网印广告的第一要素是色彩的还原,也就是说要达到原稿的色彩效果。有人说:“这印刷品比原稿更好看。”我们分析,这是带有极强的个人审美因素的。一张画面的好看不好看,可以因人的审美兴趣不同而作出各种不同的评价,而科学的检测标准,只能是对原稿的忠实。对原稿的还原率愈高,印刷品的质量愈好,而不是印刷品愈漂亮,(内容好,色彩鲜,创意好等审美因素。)质量就愈好。这一点,在历届评奖活动中,人们对作品的好坏优劣往往出现认识上的误区。谁的画面漂亮,内容符合自己的情趣,创意上有新意,这些应划归为艺术标准的条件,往往作为评奖的先决条件。而印刷品的工细与否,色彩还原率的多少,套色版面的误差等工艺要求,则往往成为评奖的次要因素,有些干脆就不于考虑。站在工艺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评奖活动对印刷品品质的提高,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那么,工艺标准我们是否可以设定数据来加以检测呢?比方说,我们平常所说的“阶调”,也就是说画面的色彩层次,是否可以通过还原率来设定一个标准呢?回答应当说是肯定的。所谓“阶调”,是指画面最亮点到最暗部分的密度等级,这个“等级”是连续状态的。我们要复制某一张连续调的图画或照片,就要将连续调制成半色调网点阶调,也就说把连续调分成十个大小不同网点层次。我们搞印刷,就是要处理好原稿连续调密度值与半色调网点值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讲,印刷品的阶调还能以0~100%是可以实现的,但在具体制作中,由于工艺条件,油墨质量,印刷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原因,都会影响到印刷品成品阶调的还原。最好的胶印也只能达到2%~98%,丝网印刷,能定在5%~90%就不错了。有些厂家的广告词宣称,他们的大型丝印广告画达到100%的还原。这是很难经得起科学检测的。
这样说来,我们对丝网印刷印前的品质控制就有一个明确的思路。
其一,是印刷品画面的艺术标准,这是通常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可以设想,一张造型低劣,构思模糊,创意平淡的广告作品,印得还原性再好,也是很难打动观赏者的(广告受众)。特别是在评奖活动中,这类印刷品是很难入选的。
其二,是印刷品的工艺标准。即通过什么样的工艺手段,才能使印刷品画面还原成原稿的艺术效果,从而使印刷品起到与原稿同样的广告宣传作用。我们搞印刷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的。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考虑原稿的艺术标准,(特别是在接业务的时候)这个工作也是不完善的。
实践证明,印前品质的控制,应从原稿开始。
搞大型彩色丝网印刷,原稿的选择尤为重要。除了原稿的艺术性之外,在许多类型的原稿中,首推反转片(正片)原稿为最好,其次是彩色照片,再次才是印刷品原稿。(在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用印刷品作为原稿扫描。因为印刷品是半色调的,质量总赶不上全色调的原稿。)有了好的原稿,要用高精度的扫描仪扫描,才能采集到原稿所有的色彩。如果扫描仪采集不到足够的色彩,那么,就会流失掉不少网点层次,色彩的层次就很难还原。我们认为,扫描仪的精度不能少于5000dpi。在扫描仪采集到足够的色彩后,一般还要进行广告制作。如加文字,编排,布局,创意等。当广告制作完后,要用激光输出仪输出,即平常所说的“出片”。根据需要,一般要做成200线左右的四色阴片,然后用投曩机放成大菲林。大菲林不能有光晕、衍射等光学现象。要做到网点清晰,光学密度要达到80%以上。放大后菲林的线数一般设在30~40线,这样才适合于大型广告。网点太细既难制作,远视效果也不好。晒丝网版一般采用点光源,卤化物、汞等光源都可以。有人用排装灯管等冷光源,这样容易因其中一根灯管出问题而影响整个版面的质量。网布用250目~300目。太细影响油墨的渗透性,太粗又挂不住小网点。实践证明,30线~40线的网点与250目~300目的网布搭配,很难出现电纹现象。
大型彩色丝印广告印前品质的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它与dpi、兆、线、目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弄懂这些关系,并掌握制作工艺,那么,大型网印印前的品质问题,是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的。
(作者单位: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丝网印刷分会技术传授部,100009)
[时间:2001-03-26 作者:王孝武 乔立贵 王海 来源:中国网印工业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