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瘦身”教材“胖体”为哪般?

  报纸和教材,本是两件不相干的事情,但由于用纸标准的改变,竟形成了一对强烈对比的奇特现象。当中外大报打着响应绿色运动号召、保护环境旗号,争相“瘦身”,使“窄版”逐渐成为国际流行“黄金报型”行业新标准之际,我国中小学教材却在2001年以向“国际标准开本”过渡为由,开始“胖体”。并且据说,从2008年秋季教材开始,将全面推行新标准。届时,不仅众多教材印刷厂的787规格印刷机将全部闲置或淘汰,而且,包括所有为中小学教育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业,也将引发一场改标准大战,由此所带来的社会资源浪费将十分巨大。

“官方”:报纸“瘦身”的理由与教材“胖体”的说法

  国内外报纸:大报“瘦身”,“窄版”流行。与传统的严肃大报相比,“另类报纸”小报最早特指在有轨电车上阅读方便的微型报纸,后来专制以轰动性报道为卖点的小型报纸,它的读者对象不再是政治精英和受良好教育的社会贤达,而是普通大众,特别是工人、职员和其他“口袋里有点小钱,需要鲜活故事来刺激想像力”的非专业人士。这些人不大关心政经大事,对体育、犯罪案件、名流逸闻和生活奇事充满兴趣。因此,在许多国家,以严肃新闻为主的所谓“大报”一向对“小报”嗤之以鼻,并首先从版面大小上就与后者划清界限。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读者转投向互联网或其它媒体资源,大报的销量每况愈下。小报的“苗条身材”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很多大报为此羡慕不已。英国《独立报》和《泰晤士报》率先将版面小报化,《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传统大报则放下身段,改版“瘦身”,加入新闻行业标准的“窄版”报纸行列,争取吸引更多眼球。国内方面,一些市场化大报也纷纷跟进,如《北京晨报》宽度由781mm改为680mm。

  大报“瘦身”的理由:

  一是顺应形势,向着更小、更方便的目标前进,留住日渐稀少的读者。大报改为“窄版”后,“瘦一点,精神一点”,显得清爽,便于阅读,降低了读者接受信息的费力程度,更为适合在公园长椅或者地铁、汽车、飞机等环境里阅读,会得到更多读者的青睐。2003年引领此次报纸尺寸改革大潮的业界知名媒体——英国《独立报》1990年销量曾达40万份,而“瘦身”前的销量已经下滑到20万份。转换尺寸后《独立报》的发行量提升了20%。

  二是节省印刷费和纸张费用,进一步降低成本,缓解印刷费用和原材料上涨压力。1995年到2000年间,报界刚刚从54英寸缩到50英寸,现在48英寸正在成为国际流行“黄金报型”行业新标准。如《纽约时报》每年可因此节省约1000万美元,《华尔街日报》在美国本土仍保持原尺寸,仅在欧洲和亚洲印刷发行“窄版”版本每年就能节省约1700万美元。

  三是彰显绿色、效率理念。森林的面积正在减少,继续沿用以前的宽度实在浪费,节约用纸能够表示自己对环保事业的的责任感和实际行动上的支持,树立更好的社会形象,同时,大报“瘦身”也已经成为一种显示自己有效率的仪式。四是“窄版”成为趋势,“瘦身”后广告商可以直接采用在其他报纸上投放的平面广告,能吸引更多的广告。五是将催生相关价值链,增加报纸赢利渠道,如手机报、A4式电子报纸。英国《卫报》的“G24”、《每日电讯报》的“TELEGRAPH 4PM”等可以在网上下载后,用A4纸打印出来在路上阅读。
  我国中小学教材:推进开本“国际化”,全面“胖体”。2001年,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标准》和《中小学教科书用纸、印制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两项国家标准的通知,开始在中小学教材出版印刷中推行所谓的“国际开本”,将多年流行的中小学基本幅面尺寸由787*1092(mm)改为890*1240(mm),要求“所有与中小学教科书印制有关的印刷设备、纸张和原辅材料的生产及供应单位,应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供应。”“凡有生产能力印刷标准幅面尺寸教科书的印刷企业,应严格执行这两项国家标准;尚无生产能力印刷标准幅面尺寸教科书的印刷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经济状况制定相应的设备改造规划和五年之内的过渡措施与计划,尽快改造设备,以适应这两项国家标准。”

  教材“胖体”的说法:

  一说为提高编印质量、降低价格。按照印发标准通知里的说法,是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改办等部门〈关于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深化教材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精神”,“提高中小学教科书编印质量、降低价格以减轻学生家长特别是农村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笔者对此说法难以苟同。

  首先,编印质量与纸张规格之间其实并无必然联系,改变纸张规格怎能提高编印质量?

  其次,纸张规格变大之后,因为成本加大,实际的结果是提高了价格,而且,按照2006年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基准价格,“国际标准开本”也比非标准开本印张单价平均要高20%左右。

  第三,几年来,教材印制的豪华风、高价格并未因此而刹住,以致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专门发出通知,对封面、插页用纸克重进行控制,并基本上属于强制性地将教材价格降低了10%左右。

  第四,改变开本后,因为每张纸的面积扩大,直接的后果是大大增加了用纸总量(以重量计),加大了出版社、印刷、发行等环节的成本压力,对保证教材质量带来不利因素。出版社既要承担国家行政手段降低价格的成本,又要负担改用标准规格后的成本差价(标准规格的纸张采购单张成本提高28%,而教材印张单价只提高20%左右),最终只好在纸张订购上想办法,或者改规格,如用880*1230代替890*1240,用770*1092代替787*1092等(虽然仅仅能降低2%的成本),或者多方比价,设法采购低价纸张,至于说纸张质量,也只能大致过得去就行,实在顾不了那么多了;印刷厂也因为工价相应降低,也只能设法购买低价油墨、热熔胶等物料。实际的情形也是这样,2007年春、秋两季教材纸张的质量,一季不如一季,尤其是2007年秋季教材用纸,不仅质量不好,而且,由于付印时间大大推迟,各地集中用纸,纸厂备纸不足,出现了几年来少有的卖方市场,一些刚刚下线的纸张就上机印刷,掉粉、打褶等问题不断,即便这样,一些印刷厂还是在大干之际出现了部分印刷设备停机待料的现象。学生、家长、媒体不知内情,纷纷呼吁教材不能价格降低,质量也降低,退、换书情况大量增加,出版社、印刷厂、书店等有苦没处说。

  第五,客观上助长了教材送评样书“弄虚作假”的风气。前几年教材用纸及其它辅助材料质量好的时候,送检样书多是从大批产品里挑选,2007年春季教材以来,从大批产品中挑选,自然没办法送样检测,于是,许多出版社、印刷厂只能采购专门的纸张和其他辅料,单独印刷。这无形中又进一步加大成本,将迫使出版社、印刷厂在其他方面想更多的办法来压低成本,形成恶性循环。

几种教材用纸规格对比表

 未裁切单张纸尺寸   未裁切单张纸面积   1/16成品规格   1/16成品面积   原纸面积比率
 mm   mm2   mm   mm2   以787规格为1
 787*1092    859404   184*260   47840   1
 770*1092   840840   184*260   47840   0.98
 890*1240   1103600   210*297   62370   1.28
 890*1194   1062660   213*280   59640   1.24
 880*1230   1082400   210*297   62370   1.26

  二说为减轻视力负担?据媒体报道,一位参加语文教材编写的老师说,开本变大也是为了减轻孩子视力压力。如语文教材,哪怕是一年级小学生的语文书,都免不了段落文字的阅读,看得久了,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所以讨论的时候,就决定将字体稍微放大一点点,适当增加行间距,留出足够大的页边距,这样视觉上会舒适一点。对此说法,一些教育专家首先就不予认同。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教材一般都是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进行内容和外形的标准制定,但制定新标准时,是否广泛听取了意见,尤其是是否听取了教材的直接使用者学生本人和学校的意见?对于相关部门解释教材调整是为变大字号、扩大行距以保护视力的说法,熊丙奇认为是站不住脚的。没有证据证明学生近视率上升是因为使用了小开本的教材,学生近视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用眼不科学。此外,保护视力只要在字号和行距上做到比例科学就行,和开本无关。事实上,此前小开本老教材的字号和行距已远远大于普通书的标准了。

“瘦身”与“胖体”的“消费者”及相关方:几家欢乐几家愁

  大报“小报化”和“瘦身”在消费者中引起共鸣,受到普遍欢迎。据某报“瘦身”后的读者调查和座谈了解:大报“瘦身”之后,视觉效果更好,而且也节省了成本,为社会节约了资源;小版的报纸翻阅起来太麻烦,内容容易看混,大版的报纸看起来清晰,但稍宽,老人和孩子翻阅起来有些吃力,大报“瘦身”后,方便了阅读,感觉更亲切;在公交车上看报纸,原来的报纸打开后,胳膊通常需要伸很长,不方便阅读,从细微处关爱读者,改成“瘦报”后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瘦身”后给读者一种清爽脱俗的新鲜感,能消除视觉疲劳,让读者更喜欢。

  中小学教材“胖体”使印刷厂左右为难,消费者怨声四起。

  一是教材印刷厂更新设备举步维艰。一台用于教材生产的大型印刷设备动辄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对于近年来已经处于严重微利甚至亏损的众多教材印刷厂来说,正常的设备更新改造已显吃力,要大量更换不符合新标准规格的印刷机,更是一项难以承受的投资。而且,现在还无法预知不断扩大使用范围的政府招标免费提供给部分学生的教材,将来是否还继续坚持小开本、黑白印刷,旧规格的印刷机要不要保留,保留多少,都很难决定。如果既要保留旧的印刷设备,又要添置大量符合新标准的印刷设备,就不仅要添设备,还要扩大生产场地,否则将无法满足旺季生产要求。而要添置设备和扩大场地,不仅财力上承担不起,而且将在淡季时使更多设备闲置,不只造成浪费,甚至将使本来就经营困难的企业拖垮。印刷设备换与不换,真可谓左右为难。

  二是本意在于统一教材用纸标准,但在目前造成的实际结果是规格更加多样化。不断扩大范围的政府免费教材许多品种又恢复到小开本、黑白印刷;教材用纸新标准出台后,正逢教材多次降价,为了减轻成本压力,数十家教材出版社各出高招,有的甚至专门定制了特殊规格的纸张,使教材用纸规格更加五花八门;教材征订烽烟四起,以致一个年级,各门功课采用不同出版社的版本,各出版社不同科目又使用不同规格的纸张,结果学生手中的教材开本就更是花样繁多,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整理起来也颇为伤神。

  三是引发教育相关服务业连锁反应,带来社会资源浪费,并且小学生肩上的负担更加沉重,教材价格攀升,教育“减负”成为一句空话。教育专家熊丙奇教授认为,教材使用者众多(数以亿计),稍有变化便会引发不小的影响。教材由小开本变成大开本同样引发了连锁反应———原先根据小开本教材购买的书包小了,课桌的台面和抽屉说不定也容不下大教材了,包书皮也小了,而这些配套的东西一更换,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事实也正是这样,“超大”教科书苦了孩子,难倒家长,原本16开的大课本变“胖”了,买不到书套,也塞不进书包,书那么大,背在肩上重死了。一本摊开的特16开课本加同样大小的练习册,就占了一张双人课桌3/4,低年级孩子要在课本上半部写字都不方便。价格也进一步攀升,如某新开本教材“涨”了0.45元,内容并没太大变化,字体和图片大小也与上年几乎一样。纸张利用上的总体感觉是边距大,文字量少,留白多,浪费大。对此,教育专家呼吁:大身材课本不仅浪费资源,还给孩子书包加负担,该“瘦瘦身”了。

教材“胖体”,引发话题不断

  可能打断本来就脆弱的教育资源“生态链”。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教材都是循环使用的。据说,美国一本教材平均有8个学生使用,一本教材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年;德国为了便于教材的循环使用,学生教材的所有权属于学校。我国的森林资源严重缺乏,但却有1.8亿中小学生,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每年仅中小学课本就有1万多种、80多亿册。据估算,生产这些教材的纸张要耗费300多万亩木材、52800多万吨淡水和600多万吨的燃料。因此,近几年,课本的循环利用一直是“热炒”的话题,并已有部分地区个别教材开始试水“代代相传”的循环使用方式。但按照国家标准,中小学教材却要采用大开本。而中小学的配套教材里,包括教学磁带、教辅,在发新书的时候一并发给学生。据报载,不少家长表示:一学期下来,有的磁带甚至包装也没打开,更别提使用了;练习册质量不高,孩子写两页就闲置下来,最后当废纸卖掉。教育资源究竟该怎样节约?仅是从16开到A4,学生写字不便、家长买不到书套、出版社被指图利等问题就层出不穷。节约并不单纯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生或家长一方面的问题,任何一个环节的细节未被考虑进去,都可能打断这条脆弱的“生态链”。

  教材“减负”要从源头抓起,关键是提高教育出版产业集中度,在扩大规模效应中降低成本,实现共赢。改变一下教材的用纸规格,绝对起不到降低价格、减轻家长负担的目的。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从教材出版的源头抓起,如改变“一纲多本”格局,阻止数十种版本混战的局面,斩断伸向教材出版的黑手,从根本上铲除教材出版发行领域商业贿赂的土壤,同时也挽救一下教育界官员的命运。据报载,一位业内人士称,一本教材的出版与发行背后往往有几帮利益方都得到收益。今年你少得了,明年让你多得一些,彼此照应,心照不宣,反正赚的是学生的钱。2004年,《市场报》记者关注教材改革问题时,那一年全国有40多个教育厅局长因教材问题落马;2007年后,全国因教材问题落马的各类教育官员涉案数额越来越大,涉身“窝案”的官员也越来越多。教材的价格要降低,从产业链来说,应该走规模化、集中化的路子。在世界上,出版界中教育出版的产业集中度最高,无论是在市场主导的发达国家,还是在政府主导的发展中国家,教育出版市场都由少数几家公司掌控。如美国,四大公司掌控了基础教育图书市场的70%份额,而英国五大公司占到67%,相比之下,中国教育出版市场的集中度要低得多。教育出版因为规模大,完全可以自己建厂印刷;因为目标读者是学生和老师,目标机构是学校,完全可以绕开经销商,直接销售,由出版商掌握营销主动权,并且在每一个环节上,包括学习用书和工具书上,都能够主导。借助高集中度,还可以推进品牌化,更能够降低成本,搞好服务,实现教育、出版及相关环节的共赢。

  教材设计要实用为本。据报载,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教材主要看内容,课本设计得太大、太豪华不实用。课本变大了书包就重,孩子负荷更大了。教材设计应多考虑实用性,现在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教材越变越大、磁带、光盘等捆绑式销售,实在不合节约理念。另外,现在的教材多不标注供哪一个年级使用,而且版本实在太多,不仅不同地区的学校所用课本不同,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也可能选择不同课本,连教委的工作人员为自己的孩子买书也有弄晕的时候。如果家长或学生自己买教材,只知道年级、科目肯定不够,一定得跟老师打听清楚大纲类型、出版社、编辑单位、主编、版本时间等,一样没对上都可能出错。这样举手之劳的事情都不加以关注,出版为教育服务,岂不是一句空话?

[时间:2007-10-29  作者:潘振明  来源:山西出版集团•山西新华印业有限公司]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