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和成品的物性及检测

第四节 复合材料和成品的物性及检测



  一、复合薄膜的性能测试

  1.透湿性试验。透湿性是指薄膜对水蒸气的透过性,透湿性用透湿量和透湿系数表示。

  (1)试验原理。透湿性试验是在规定的温度、相对湿度条件下,使试样两侧保持一定的水蒸气压差,测量透过试样的水蒸气量,计算透湿量和透湿系数。

  (2)试验方法。通常采用杯式法。它是将适量的干燥剂(无水氯化钙)放入特制的透湿杯内,然后将试样固定在杯中,并用密封蜡将周边密封,试样表面距干燥剂约3mm。将密封好的透湿杯称量后,放入恒温恒湿箱中。定时对透湿杯进行称量,直到前后两次质量增量相差不大于5%为止。具体的试验条件和试验步骤按GB103787《塑料透湿性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杯式法试验方法比较简单,不须用复杂的专用设备,但其试验周期长,且对透湿性小的复合薄膜试验结果精度不高。

  测试薄膜的透湿性陈林式法外,目前还有先进的动态红外测湿法,它是采用自动透湿仪进行试验。这种试验方法的特点是达到稳定透湿的时间短,试验结果精度高,但需要专用的透湿仪,其价格昂贵。

  (3)试验结果。对塑料薄膜和片材,试验结果用透湿量和透湿系数表示。对人造革、复合薄膜、压花薄膜仅用透湿量表示。

  ①透湿量以下式表示:
WVT=24·Δm/A·t       (14-3)


  式中:

  WVT为透湿量(g/m2·24h);

  t为达到稳定透湿后两次称量间隔时间(h);

  m为t时间内的质量变化(g);

  A为试样透湿的面积(m2)。

  试验结果以每组试样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取三位有效数字。

  ②透湿系数以下式表示:
Pv=Δm·d/A·t·Δp=1.157×-9×WVT·d/ΔP
      (14-4)


  式中:

  Pv为透湿系数(g·cm/cm2·s·Pa);

  WVT为透湿量(g/m2·24h);

  d为试样厚cm);

  p为试样两侧的水蒸气压差(Pa)。

  试验结果以每组试样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取两位有效数字。

  2.透气性试验。透气性是指薄膜对气体的透过性。透气性用透气系数和透气量表示。

  (l)试验原理与试验设备透气性试验方法很多,其中应用最广的是压力法。

  用压力法进行塑料薄膜透气性试验的原理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试样两侧保持一定的气体压差,测量试样低压侧的气体压力变化,计算出透气系数和透气量。

  试验设备:透气试验仪见图14-11。通常透气试验仪有三组透气室,可同时对三个试样进行试验。试验所用气体可以是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气,也可以是对试验仪器无腐蚀,在试验中不发生化学反应的其它气体。


图14-11 透气试验仪

1-真空泵 2-麦氏压力计 3-透气室 4-透气室压力计 5-主管

6-高压倒真空活塞 7-淀压侧真空活塞 8-贮气瓶 9-封闭式U形压力计


  (2)试验方法。塑料薄膜和复合薄膜的透气性试验,按GB103870《塑料薄膜透气性试验方法》规定的试验条件和试验步骤进行。试验时将试样放在租滤纸上,密封于透气室中。

  用橡皮管将透气室与主管连接,接头处用真空封胶密封。此时透气室压力计中的水银全部在贮器中。关闭透气室高压侧活塞,进行抽空。用高频真空检漏计探测高压倒,检查薄膜有无漏气现象。在确定薄膜不漏气之后,打开高压侧活塞继续抽空至规定的真空度。关闭透气室高、低压侧活塞,停止抽空。将贮器中的水银倾入透气室压力计。将气体灌入贮气瓶至规定的压力,打开透气室高压侧活塞,立即记录透气室压力计中水银柱高度(精确至0.smrnHg)和高压侧的压力(精确至lmmHg)。以后每间隔一定时间,记录透气室压力计中水银柱的高度。在达到稳定透过后,继续记录三次,取算术平均值。

  时间间隔的选择,以透气室压力计中的水银柱高度下降5mm为宜,此下降高度每次相差不超过10%时,认为是达到稳定透过。

  (3)试验结果。

  ①透气系数按下式计算:
Pg=(△P/△t)·(V/s)·(d/p0)·(T0/T)
·(1/(P1-P2))  (14-5)


  式中:

  Pg为透气系数[(cm3·cm/(cm2·s·cmHg)];

  △P/△t为在稳定透过时,单位时间内低压侧气体压力变化的算术平均值(cmHg/s);

  V为低压侧体积(cm3);

  s为试样的试验面积(cm2);

  d为试样厚度(cm);

  T为试验温度(K);

  P1-P2为试样两侧的压差(cmHg);

  T0,P0为标准状态下的温度(K)和压力(cmHg)。

  ②透气量按下式计算
Qg=(△P/△t)·(V/s)·(T0/P0T)
·(24/(P1-P2))  (14-5)


  式中:

  Qg为cm3/m2·atm·24h;

  △P/△t为在稳定透过时,单位时间内低压侧气体压力变化的算术平均(cmHg/h);

  V为低压侧体积(cm3);

  s为试样的试验面积(m2);

  P1-P2为试样两侧的压差(atm);

  T0,P0为标准状态下的温度(K)和压力(cmHg)。

  试验结果以每组试样的算术平均值表示,至少取两位有效数字。

  3.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包括塑料与塑料或塑料与其它基材(如铝箔、纸、织物等)复合而成的材料。

  (1)试验原理和试验设备。剥离试验方法的原理是:将规定宽度的试样,在一定的速度下进行T型剥离,测定复合层之间的平均剥离力。

  试验设备是带有图形记录装置的拉伸试验机或万能材料试验机。

  (2)试验方法。试验按GB8808-88《软质复合塑料材料剥离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对于不同的塑料复合材料,试验方法也有区别。复合薄膜采用A法,编织复合材料等采用B法。A法:试样的宽度为15.0土0.lmm;长度为200mm,试验速度为300土50mm/min。B法:试样宽度为30.0士0.2mm;长度150mm;试验速度为200士50mm/min。其它试验条件,A法与B法相同。

  试验前沿试样长度方向将复合层领先剥开50mm,被剥开部分不得有明显损伤。将试样利开部分的两端分别夹在试验机上、下夹具上,使试样剥开部分的纵轴与上、下夹具中心连线重合。试验时,未剥开部分与拉伸方向呈T型。记录试样剥离过程中的剥离力曲线。

  试验前试样应在温度23±2℃、相对湿度45%~55%的环境中放置4h以上,然后并在该环境中进行试验。

  (3)试验结果。根据试验所得曲线形状(参见图14-12),采取其中相近的一种取值方法。每组试样计算其剥离力的算术平均值,取两位有效数字,以牛顿(N)为单位。必要时,还应计算出剥离力的标准偏差。


图14-12 剥离力典型曲线的取值


  二、软包装容器的性能测试

  1.软包装容器透湿度试验。软包装容器是由各种塑料薄膜或复合薄膜制成的包装容器。

  其透湿度是指:在规定的湿热试验大气条件下,于一定时间(通常为30天)内透入内部空气深抒干燥状态的容器内的水蒸气量。

  (1)试验原理和试验设备。软包装容器透湿度试验的原理是:将规定量的干燥剂封入容器试样后,放在规定的温湿度环境中,使包装内外保持一定的水蒸气压差,定期对试样称量,测定透过试样的水蒸气量并计算出透湿度。

  试验所用的设备主要有湿热试验箱和称量天平。湿热试验箱应具有将相对湿度保持在88%~92%,温度保持在40士1℃恒定湿热试验空气条件。对于重量在1kg以内的小型容器试样,天平的灵敏度为 1mg;当容器试样的重量在 1kg及其以上时,天平的灵敏度应不低于试样重量的万分之一。

  (2)试验方法。软包装容器透湿度试验试样的制备和试验步骤按GB6982-86《软包装容器透湿度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容器试样内放入80~100g的干燥剂,若容器较小不能容纳80g干燥剂时,则应装入其容量的一半。常用干燥剂是细孔硅胶,使用前应进行干燥处理。容器试样的密封应按实际的密封操作方法进行。将试样按要求进行预热后,立即转入恒定湿热条件试验箱内进行湿热试验。试验中对试样定期进行称量,求出重量随时间变化的增量,并作出增量与时间的关系图。试验持续到关系图上至少有三个连续点成一直线为止,该直线部分的斜率即为恒定增量速率期间的透湿度值。

  (3)试验结果。求出增量与时间的关系图中连续三点成一直线的斜率,将其换算成每30天的透湿度值。即为该容器在恒定透湿期间的透湿度。

  为了便于与其它类型的容器进行透湿性能的比较,亦可将透湿度值换算成外表面积为1m2时的值,单位为g/m2· 30d。

  2.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测定。热合强度通常称热封强度。它是指规定宽度的热合
试样在断裂时的最大载荷。

  (1)试验原理和试验设备。热合强度的试验原理是:将一定宽度的试样,以热合部位为中心线展开,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在一定的速度下进行拉伸,测定试样断裂时的最大载荷。

  试验设备采用拉伸试验机或万能材料试验机。

  (2)试验方法。试验按ZBY28044-86《塑料薄膜包装袋热合强度测定方法》的规定进行。

  分别在塑料薄膜包装袋的侧面、背面、顶部或底部,与热合部位成垂直方向上任意取试样,各作为包装袋侧面、背面、顶部或底部的热合试样。试样宽为15±0.1mm,展开长度为100±0.1mm。当不能取到展开长度为100±0.1mm的试样时,将试样两端用玻璃纸粘接带粘接与袋相同的材料,使其展开长度为100土0.lmm。每个部位截取试样10条(至少从5个塑料薄膜包装袋上取样)。

  试验前试样应在23±2℃和常湿状态下放置至少4h。将经状态调整后的试样,以热合部位为中心线,展开呈180,把试样的两端分别夹在试验机的两个夹具上,以 300±20mm/min
的拉伸速度进行拉伸,读取试样断裂时的最大载荷。

  (3)试验结果。试验结果以10条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部位的热合强度,以N/15mm表示,取3位有效数字。

  3.软包装容器的密封性试验。密封性试验的具体方法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热水试验方法。试样完成密封后,浸入60±2℃的热水中(试样表面最高处距水面的距离至少应保持25mm人迅速地轻轻抹去试样表面的气泡。将试样在水面下翻转。在2min内,任何一处不产生两个以上气泡的为合格。热水试验方法简单,但不能控制包装内外压差,适用于含气密封的包装件。

  (2)减压试验方法。通过对包装内抽气以降低其压力,根据减压后保持压力的能力来检验包装的密封性。其方法有两种:

  ①抽气至包装内外压差为20~30kPa,10min后测压,压力和回升率不超过25%为合格。

  ②抽气至包装薄膜紧贴在内装物上。然后密封抽气孔,在常温条件下保持4h,若包装薄膜仍紧贴在内装物上,则为合格。若包装薄膜张力减小、松弛,不再紧贴在内装物上,则密封不良。

  减压试验不能用来确定泄漏部位,也不能确定大型包装上有无细微的漏气,一般作为小型真空包装件密封性试验方法。

  (3)充气试验方法。充气试验又称压力保持试验。试验时在试样上装一个充气管并装接上压力表。对试样充气至规定压力后,能保持30min者为合格。也可在充气后浸入水中,或在接缝处涂上肥皂水,观察有无气泡冒出,当有连续气泡冒出时为不合格。

  对软包装容器充气压力过大会使热封处破裂,对无具体充气压力规定的软包装容器,在试验前,应先做爆破强度试验,测定出该软包装对充气试验的最大抗压强度,然后将爆破强度乘以0.5的系数,作为充气试验的充气压力。如已知软包装袋的热合强度,也可用下述公式计算出试验时的最大压力;
P=(S×(L+W))/(L×W) ?(14-7)


  式中:

  P为试验压力,即包装内外压差(Pa);

  S为试样热合强度(N/m);

  L为试样长度(m);

  W为试样宽度(m)。

  充气试验能测定在规定的压差下包装的密封性。且浸水的充气试验能找出包装的漏气部位,适合于小型包装件的密封性试验。

  (4)真空室试验方法。也称水中减压法。把密封的试样浸入真空室内的水中,试样上表面的浸入深度不应大于25mm。将真空室抽至规定的真空度,保持30s,包装内无连续气泡冒出为合格。对无具体规定真空度的包装件,真空度可按14-7式或该包装的爆破强度的0.5倍计算。

  若试样木能浸水时,可将试样直接放入真空室内,将真空室抽至与上述相同的真空度,保持30min,以真空室的真空度下降不超过试验真空度的25%为合格。

  试验所用的设备,对小型试样可利用玻璃真空干燥器,外接真空表、真空泵和阀。也可使用真空法密封试验仪。对大型试样,可根据试样情况和试验要求加工专用试验设备。

  真空室试验法能测定在规定压差下包装的密封性,灵敏度高,浸水试验时能找出包装的漏气部位。常用于测定复合包装袋的密封性。

  (5)挤压检漏试验方法。在试样内尽可能多地封入空气。将试样浸入室温的水中,试样的上表面距水面约50mm。用手或机械装置挤压试样,观察试样各部位有无气泡冒出。对大型试样,也可将试样所有的热合缝、接缝以及容易漏气的部位涂上起泡剂,然后挤压试样,同时观察试样各部位有无气泡冒出。有连续气泡冒出即为漏气。在使用机械装置挤压时,应保证装置对试样不产生损伤。

  挤压检漏试验方法简单,但不能控制包装内外压差,适用于含气密封的包装件。

  (6)静态检漏试验方法。在包装内封入水或其它液体,如食用植物油、酱油等。将密封好的试样按①直立、②倒置、③一侧面着地、④一端面着地、⑤另一侧面着地、6另一端着地六种放置方式各放置15min。按每种方式放置后,都应检查试样是否渗漏。

  当按①、②、④、③方式不能稳定放置时,可作合适的挡板、挡块使试样保持稳定。

  静态检漏试验仅适用于确定当试样置于不同位置时,内装液体是否能发生渗漏,此法适用于液体软包装的密封性检验。

  以上介绍的六种密封性试验方法,应根据试样的结构、尺寸、内装物的情况和产品的具体规定来选择。

  三、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我国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9683-88如下:

  本标准适用于由纸、塑料薄膜或铝箔经粘合剂(聚氨酯和改性聚丙烯)复合而成的食品包装袋包括蒸煮袋和普通复合袋。

  1.感官指标。

  (1)外观。应平整,无皱纹,封边良好。不得有裂纹、孔隙和复合层分离。

  (2)袋装浸泡液。不得有异味、异臭、混浊和脱色现象。

  2.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表14-3 复合蒸煮袋的产品标准及性能

项目指标
甲苯二胺(4%乙酸),mg/L<0.004
蒸发残渣,mg/L
  4%乙酸<30
  正已烷,常温,2h<30
  60%乙醇,常温,2h<30
    (指聚乙烯塑料薄膜内层的复合袋)
高锰酸钾消耗量(水),mg/L<10
重金属(以Pb计),mg/L
  4%乙酸<1


  注:浸泡条件:a.使用温度(包括杀菌)在60~120℃,40min。

          b.使用温度低于60℃的复合袋为60℃,2h。

  四、耐蒸煮复合包装袋标准

  目前我国还没有颁布蒸煮袋的统一标准,表14-14是部分复合蒸煮袋的产品标准,可供参考

表14-4 复合蒸煮袋的产品标准及性能

项目试验方法单位RP-FRP-TRP-N高级RP-F
结构  PET/AI/POPET/PONY/POPET/AI/特殊层/PO
外观  不透明,金属光泽半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复合强度ASTM-10578N/20mm宽9.85.95.976
封口强度ASTM-10578N/20mm宽68.658.868.678~98
拉伸强度ASTM-10578N/20mm宽7868.698127~147
伸长率ASTM-10578%871080~120
破裂强度ASTM-1030AN(纵)(横)0.078
0.088
0.49~0.68
65
0.59
0.68
0.54
撕裂强度ASTM-1029兆帕kgf/cm0.44(4.5)
0.39(4)0.44(4.5)0.69(7)
耐热温度 C124124124137
热封温度 C180~230150~220150~220190~250
透氧性压力法98kPa(1大气压)27C,65%RHcm3/m2·24h0118550
透湿性 g/m2·24h0330
?


[时间:2001-03-02  作者:魏瑞玲  来源:《印后原理及工艺》·第十四章 复合薄膜印后加工工艺]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