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在过去一年发生了哪些变化?

  编者按:中国有句古话叫忠言逆耳。本文作者Steve Aranoff 和 Robert FitzPatrick就站在一个外国记者的角度,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眼中的中国印刷业和这个行业在过去一年中的变化。也许,他们的看法也许有些偏颇,但也一定能给我们带来些启发。

  我们曾经听说过很多印刷设备供应商与中国制造商合作的经历。有些人认为中国最初吸引他们的低价格已经被其他不可预见的和长期的成本所抵消了。

  最近,很多新闻都对来自中国的产品价值进行了广泛讨论。消费者对中国生产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关注度已经有所提高,因为他们已经被各种关于中国生产不合格狗粮、牙膏和其他产品的新闻所包围了。于是,消费品市场分析家对“价格是衡量市场的唯一标准”这一在市场上备受推崇的真理提出了质疑。

  公众的广泛讨论促使我们对印刷行业的类似问题产生了关注。我们的调查并非针对大型制造厂商,例如:富士、柯达和爱克发等公司在中国的工厂,因为它们都拥有一套严格的监管制度,能够保证技术的高度一致性。而对于那些想要降低成本或以较低的价格生产新产品的小型制造商来说,中国无疑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在今年6月刚刚举行的FESPA展会上,人们对中国印刷业及相关产品制造业最近发生的事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虽然与产品制造有关的印刷技术只有丝网印刷和数字印刷,而且人们的讨论也没有实际意义,但毕竟能给在中国淘金的各大企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意见。

  一年以前,一个客户曾经试图通过中国制造商开发一个OEM产品线。几经努力之后,他最终决定与一个西方供应商展开合作,虽然这个供应商的要价比他最初的预算高出了50%。这个客户原本十分看重中国制造商,因为德国的一个经销商已经安装了十多个由中国制造的系统,并且对这些系统的表现感到非常满意。

  德国经销商与中国制造商愉快的合作经历给我们的客户带来了足够的信心,他迫切地希望能够与中国制造商再次牵手。但是,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他发现这个中国制造商生产的设备不但没有标准的基本零件,而且缺乏标准的控制器,要知道,控制器是设备的灵魂,如果没有它,设备就无法正常运转。此外,他没有收到中国制造商提供的任何一份备用零件表,而且发现第一批产品上所使用的马达与他们在中国看到的样品完全不同。更糟糕的是,在对设备进行控制的固件在被运到美国之后就失效了,而负责这款产品的中国工程师又不会讲英语,所以无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如果不把这些设备送回中国,我们的客户就无法使用,于是他决定取消与中国制造上的合作计划,转而投向西方合作者。总而言之,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它保证了设备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而代价就是你花更多的钱去购买它们。在经过九个月的安装和调试之后,这些设备终于可以正常工作了。

  有意思的是,我们在这次举行的FESPA展会上偶然碰到了那位德国经销商,他当时正在与自己的第二个中国制造商合作,并且他至少已经安装了24台设备,而且所有设备都采用了全新的西方控制器。他表示自己并没有得到任何备用零件,而且也没有在设备突然停机时得到过控制器的任何帮助。为了保护自己的声誉,他决定自己掏钱更换控制器,并更换所有产品的品牌。

  那个德国经销商的经历向我们清楚地表明:用较低的价格购买一个高质量的产品远不如用较高的价格购买一个高质量的产品。因此,当我们得知很多美国印刷厂都把活件外包给中国印刷厂的时候,感到非常吃惊。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降低成本,而不会考虑技术支持、整体性能、可靠性或语言障碍等问题。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如果你没有资源、时间和耐心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那么你从中国制造商那里购买的产品就一定会让消费者吃尽苦头。杜邦公司曾经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解决中国生产的打印机所存在的质量问题,以便实现在中国的大批量生产;但是现在他们已经在本国生产出了第二代Raster打印机,而不再试图改变中国的打印机产品了。

  最后我们将讨论是一家已经成功把产品销往美国的公司,它拥有我们见过的最好的一套产自中国的生产系统——该系统不但外观优美而且设计精良。与杜邦等知名企业不同,这家公司可以下大力气去管理产品的质量和运输问题,而且它以自己的品牌在西方国家进行销售。

  这家公司的领导者表示:无论西方国家怎么看待中国企业,它们仍然可以接受中国企业的工作方式,因为“省钱毕竟比产品的稳定性更为重要”。

  这位领导者还声称自己曾经努力地去抵抗过中国的低价诱惑,并且坚信高成本系统所具有的一致性要好于便宜的系统。对于一个产品线和一家公司来说,也许怎么样都可以。但我们不相信中国人难道真的不明白一致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吗?

[时间:2007-08-21  作者:必胜  来源:本站原创]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