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品”成艺术拍卖新宠

  佳士得拍卖行将于今年举行“战后及当代艺术”的晚间拍卖,呈献一批当代艺术大师的精彩杰作,当中最瞩目的是安迪·沃霍尔于1963年创作的《伊丽莎白·泰勒》。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绘画作品不同,这幅作品是安迪从电影剧照和娱乐杂志上择取原型,然后通过丝网印刷完成的。

  除了丝网版画之外,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上,还有其他的一些“印刷品”也逐渐成为投资者的“新宠”,与崇尚原创的收藏理念相比,“印刷品”带来的冲击力,无疑将形成市场的新主流。

  “印刷品”海外受捧

  丝网版画,顾名思义就是凭借“丝网”这个媒介将画转印到纸上或其他承印物上的作品。丝网版画创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基本程序是:先利用刻、画、复印、照相等手段,将图像留在透明纸或胶片上,再将其置于晒版台上,并将涂过感光胶的网框压在上面,然后开灯感光。经过感光的丝网还要在水池中冲洗,这样便将能通透的图像留在丝网上,制版过程就完成了,接下来便可用丝网油墨刮印。制一次版一般只能印一种颜色,所以一幅丝网版画要多次套印才能完成。

  将丝网版画推至艺术品市场巅峰的非安迪·沃霍尔莫属。安迪·沃霍尔有句名言:“赚钱是艺术,工作是艺术,而成功的商业是最棒的艺术。”安迪·沃霍尔1962年发现了丝网印刷的妙处,并完成了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和猫王系列,这些丝网版画都是从电影剧照和娱乐杂志上择取原型。像他的《玛丽莲·梦露》,笑容被一遍遍复制,色彩在反复复制中消退,感伤的情绪却在慢慢增加。1967年的丝网印刷作品《玛丽莲·梦露》是在一位名叫惠特尼的助手监制下完成的,安迪·沃尔霍本人根本就不在场,甚至作品的签名都是由安迪·沃霍尔的老母亲越俎代疱。这些作品再以他的名义传遍全球每一个弥漫金钱气息的都市。他摧毁了界定艺术的传统概念,并对横扫全球的商业文化提出质疑。在最近一次拍卖中,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拍出了2800万美元的高价,同一张画在1962年第一次展出时,一位收藏家只花了250美元就将其买走。

  海外对于“印刷品”的追捧,早已在拍卖市场上显现。除了丝网版画之外,手稿、地图、宣传画都是市场追捧的对象。在去年的一场拍卖会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所写的书信于英国伦敦拍卖,这些书信是全球最早的印刷品之一。拍卖的书信共有8页,详述哥伦布1493年首次发现加勒比海群岛和土著时的所见所闻,是他在回航途中写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西班牙于1493年4月29日把这份书信以拉丁文于罗马印刷发售,估计当年发行不超过500份。

  收藏投资注意三点

  在成熟的市场上,“印刷品”的价格相差非常大。以丝网版画为例,可以看到特别注明的A.P.(artist prove,艺术家认证)和P.P.(出版商样本)以及H.C.(业务员使用的非卖品)等字样,不管是成品,还是A.P.或P.P.或H.C.,只要是作者签过名的,都具有收藏价值,只是价格会有高低。

  在去年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当代艺术名家方力钧、王广义、张晓刚、岳敏君和曾梵志创作的丝网版画一套(10件),成交价达到了28.6万元。对于收藏和投资者来说,应该密切关注这套版画的描述,其这样标明:“此版画由韩国Artside gallery策划,韩国琴山工作室制作。方力钧、王广义、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五位艺术家,每人两件作品。包括10件丝网作品,编号为84/99,含序言页、版权页,原盒及镜框”。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出,在选择名家丝印版画的时候,至少要注意三点,即出版的画商、印制数量以及是否有艺术家亲自签名等。这在其他的“印刷品”收藏投资中也同样适用。

[时间:2007-08-10  作者:未知  来源:科印]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