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文化创意推动产业升级

    深圳是一个勤奋而忙碌的城市。

    作为我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发源地,深圳的工业设计占全国49%以上的市场份额。2004年,深圳创意企业法人单位数已经过万,创意企业的就业总人数超过30万,电信软件、咨询策划、设计服务业都呈现了蓬勃发展态势。 

    深圳是一个开放而包容的城市。

    利用珠三角制造业的雄厚基础,引入先进的设计理念,这座城市为发展创意产业准备了灵活的市场机制和活跃的市场主体,更以其包容、创新的精神内核为发展创意产业提供了宽松的创业氛围与和谐的人文基础。

    深圳是一个迸发着创意灵感的城市。

    深圳人在经济与创业上都具有特别的敏感和领悟力。在福田区的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浪尖设计公司的总经理罗成为我们打开了会议室的门,那扇门竟是一整堵会移动的墙;在南山区LOFT创意产业园,高文安建在阁楼上的设计室别有一番风情,让人忘却室外仍是酷暑。
 

    图为深圳市福田区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本报记者  陈莹莹摄

    集群发展  创新运营模式

    优化和巩固发展强势行业,完善文化产业链,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形成优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了独特的运营模式。

    深圳文化创意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为帮助这些中小企业抵御风险、共享信息,深圳着力推进集群发展。

    “原本松散的个体品牌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凝聚,形成一股更强有力的品牌力量,吸引着更多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也就是产业园聚集效应带来的增值价值。”深圳市文化产业办公室副主任钟荫腾说,在发展创意产业集群的过程中,深圳一直遵循着这样的理念。

    这也正是华侨城创意文化园能够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知名企业和设计师进驻,形成名企、名家集聚的主要原因。“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是由工业区的厂房改装而成,我们希望该区域发展成画廊、艺术中心、出版、演出、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以及精品家居、时装、餐饮酒吧的聚集地,提高华侨城的文化品质和艺术氛围。”华侨城房地产有限公司的王日新介绍说。

    据了解,华侨城创意文化园首期改造已基本完成,耗资约3000万元。其中,首期项目进驻顶尖创意机构近30家,包括鸿波信息、高文安设计、大地建筑事务所等文化创意企业。

    对于入驻的创意机构,华侨城经过严格的筛选,其中能不能拿出有影响力的原创作品是一条重要的标准。

    原田面工业区改建而成的田面“设计之都”则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经营发展之路。

    “田面‘设计之都’最大的创新,就在于把具有潜力的创意企业和设计师挖掘出来,同时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将他们推向台前。”田面“设计之都”项目运营商、深圳灵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向帅兵表示,“很多设计公司规模不大,品牌知名度不高,需要中介担当桥梁,实现增值服务。”

    田面“设计之都”的增值服务运营理念极具特色。比如产品交易———组织拍卖、产品包装、促成交易等,为入驻企业寻找客户,创建需求;比如产权保护———在园区内设计企业同业工会(也称设计联盟),由设计师们共同制订竞争规则,限制恶意压价行为;比如呼叫中心———入驻企业可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短信、网上呼叫等方式进入呼叫中心,所有服务将得到快速响应;比如设计培训与认证———各种级别技能培训,国内外资质认证等等,这些服务都由项目运营商提供。

    金融服务更是田面“设计之都”增值服务体系的亮点。“许多设计公司没有固定资产,融资担保很难,做大做强面临资金瓶颈。我们计划发起成立创业设计基金,支持设计公司进行资本运作。”向帅兵透露,“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可以为设计公司提供小额贷款担保服务。”

    “创意产业聚集区和设计企业之间,实际上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我们希望田面‘设计之都’能探索出一个规范、成熟的运营模式,为其他创意产业园提供借鉴。”深圳市福田区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林延岳说。

    和田面“设计之都”同在福田区的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则把打通和完善产业链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

    从新洲路一直往南,可以看到巨大的粉红色的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的标志。经过改造之后建成的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囊括了现代工艺、家居饰品、古玩艺术、陶艺等多种工艺品。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项目的建成将扭转深圳文化产品、动漫衍生产品行业交易、展示布局规模小、地域分布不集中的弱点,对零散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通过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深圳福田区将形成工艺品行业总部,聚集行业的高附加值效益。除了生产制造环节外,研发设计、经营销售、品牌推广等价值链的高端环节都将聚集这个市场,一条内涵丰富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呼之欲出。“除了在市场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外,市场周边庞大的制造企业群,本身就已形成一个上下游产业的‘生态圈’。”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策划总监王星介绍说。

    类似的创意产业聚集地在深圳还有许多:罗湖创意文化广场、南山意库、宝安F518创意产业园等等。众多的创意产业聚集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越来越多的创意产业园在深圳产业转型中快速成长。

    连续举办了三届的文博会是深圳创意产业繁荣的最好见证。短短几年内,一批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设计作品相继产生;一批深圳本土原创动漫作品打向海外市场;一批“深”字号网游公司在国内休闲游戏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创意产业不仅成为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热点与亮点,也成为引领城市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营造环境  助力“创意”起飞

    有意识地整合资源,为创意产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导创意企业迅速走向市场,深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

    2003年,深圳市确立了“文化立市”战略。从2006年1月起,深圳市开始以“企业示范基地”、“孵化基地”、“教学和培训基地”等多种类型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并为此专门设立了管理部门————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此外,深圳市还开通了绿色通道,参照《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等办法,对基地在人才引进、子女就学、工商注册登记等方面给予支持。最近,深圳市正为即将发布的《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可以看出,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深圳市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那就是营造环境,引导创意企业迅速走向市场,完成从创意到市场的顺利过渡。

    “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和竞争力,管理部门要不断营造环境、优化环境。”福田区委书记许德森说,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的“无形资源”,能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因此,在发展初期要舍得投入,营造环境,培育市场,不断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知名品牌,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建设非常顺利。

    田面“设计之都”位于城市中心位置,改造之前园区企业大都是小型五金厂、修理厂,形成了产业效益很低的“城中村”。“这块地方可以说是寸土寸金啊。”林延岳感慨。建设田面“设计之都”的规划形成后,为推进项目建设,福田区委、区政府迅速成立田面“设计之都”产业置换领导小组。以区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驻点田面村3个月,区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会同建设局等16个职能部门现场办公,解决纠纷、化解矛盾,通过奖励先期搬迁者等多种方法化解阻力,在短时间内清退了51户租户、数万平方米厂房和物资,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总投入达到7亿元。

    “就在4月底,最后一家租户才搬走,没有有关部门合力推动,仅靠企业的力量,一个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不会这么顺利。”向帅兵说。如今,田面“设计之都”已经在发挥着标杆效应,一期已入驻国内设计企业68家,国外设计企业18家。 

    同样,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的沙尾工业区,在福田区政府提供的“直通车”服务下,用10个月时间实现了和谐回购和搬迁,为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腾出了空间。福田区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

    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较好的南山区,则提出把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利用高新技术来提升、打造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如今,腾迅、A8音乐集团、环球数码等极具成长性的公司已成为南山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力军。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南山区政府将出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创意企业发展种子资金。

    据悉,“十一五”期间,深圳市将从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总额3亿元,对经专家委员会和专业投资机构评定通过的创新文化项目,按所需资金的10%给予项目补贴。对政府鼓励的新办文化企业,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同时,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创业与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产权的认定、评估和交易机构,建立社会资本进入和退出的机制。

    除了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外,深圳在知识产权保护等软环境的建设上也不遗余力。福田区法院已经成立了知识产权庭,区检察院也正在筹备成立知识产权科。田面“设计之都”还增设了法律咨询和知识产权服务咨询中心,福田区知识产权局即将入驻这里,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即时的咨询和专利注册服务。深圳在培育创意产业发展方面推出了多项鼓励措施,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加强资质认证、金融、贸易、培训、评估等公共服务,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深圳绝大部分文化创意企业一开始就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业化运作。比如文博会就积极探索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绝大多数项目交由企业具体运作,成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优势互补  铺就创意之路

    文化创意能否形成产业化,关键要看在竞争中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是否契合市场需求。深圳提出打造“设计之都”,正是契合了周边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市场需求。

    以“三来一补”为代表的加工贸易,曾经使深圳最早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聚集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深圳做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策,推动产业升级更新。“当时做出这一决策,使深圳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具有了先发优势。”深圳市南山区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程红坤说,“而文化创意产业是这两年才提出来的,大家都在探索当中,和其他城市相比,深圳并没有先发优势。”

    另一方面,深圳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和一些城市相比,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长期的历史沉淀,而这两者往往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础。

    深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何在?

    经过深入调研,深圳市发现本地及周边地区高度集中和发达的制造业在升级的过程中,产生了对文化创意的巨大需求,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作为一个新兴的移民城市,深圳特有的文化包容性和人才储备基础,也都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于是,深圳明确提出要打造“设计之都”,把设计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着力点,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都指向设计行业。

    这一定位非常符合深圳的实际。

    深圳及其周边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达,仅获得牌照的手机企业就占全国一半以上,并有超过200家的手机设计公司,对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需求旺盛。再往远看,珠三角是全国闻名的制造业中心,比如顺德的家电工业、东莞的电脑制造业和中山的灯具业等。

    “我们的定位就是服务于珠三角的制造业,以制造业的巨大需求作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充分发挥设计业对传统制造业的提升功能,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向帅兵坦言。

    伴随着制造业、广告业特别是印刷业的发展,在深圳这座充满创新氛围的城市里,设计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深圳的设计行业在全国已具领先优势,特别是在平面设计与工业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使深圳成为我国设计业的高地。

    “正是具备了适应产业环境的‘气候’和‘土壤’,田面‘设计之都’从一开始就起点高、方向准,集工业设计和平面设计为一体,迅速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许德森如是说,“反过来,设计业具有可观的经济附加值,其发展必然会带动制造业、印刷业、广告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在深圳随处可见。南山区就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先优势驱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凭借在高新技术产业上的实力,南山区运用电子出版、数字影视、网络传输等现代技术,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大力发展文化博览、动漫游戏、数字传输等新兴产业。同时南山区还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改进传统文化产业的产品形态,扩大传统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圳提出文化立市的战略,把文化产业作为第四大支柱产业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发轫之初,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和支撑,实现与优势产业的双赢结合。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深圳契合市场需求的一次产业提升的抉择,更是深圳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创造性举措。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深圳通盘考虑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后作出的战略性选择。”钟荫腾说,“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以不断加大投入、无限消耗资源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遇上了瓶颈,在深圳已经出现了土地、水、环境等方面的危机。如果要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只能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低消耗、高产出的创意产业。”

    深圳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将会有力地推动深圳产业结构升级,推进高端产业发展。同时,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深圳支柱产业的定位,也将更好地发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社会发展推进器的作用,从战略上明确了深圳文化产业发展黄金时期的到来,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时间:2007-07-26  作者:佚名  来源:经济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