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今秋教材印制现场的报道

  2007年的9月将会和往常每年的9月一样,上学的孩子们手中、书包里又会增加很多本教科书,许多书刊印刷企业一年的经营业务也许就集中在盛夏的中小学教材印制中,但2007年秋季教材的一些变化,让我们的书刊印刷企业提前感知了。

现象:教材印刷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2007年秋季教材目前正在热印中,但今年秋季中小学教材的印装生产,由于受教材降价、招标、征订、定价审定等因素影响,直至6月下旬,大批量教材才能够付印,这是历年来最晚的一年。以往需要四五个月才能完成印装生产的教材,被压缩到不足50天的时间,给课前到书带来巨大压力。如何及时、优质印好全部所需的教材成了各省负责教材供应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省负责教材供应的印刷企业都在加班加点,全力确保各省中小学生“课前到书、人手一册”。以山西省教材为例,近200种、100余万册的中小学教材,要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完成,每天平均出书要达4种左右、彩印产量要达2万色令以上。当前正值酷暑时节,印刷工人为了确保中小学生“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不顾天气炎热,24小时不停机加班生产,印刷厂内一片繁忙的工作景象。

根源:政府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材价格管理

  近几年,各地方政府都加强了对教材价格的管理力度,有的地方采取了公开招标、创建教材价格审批监管平台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材价格管理。

  2007年,广东省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主要做法是:

  1.创建政府审批监管平台,实现教材价格网上联合审批和监管。通过开发使用中小学教材价格网上审批监管系统,建立一个集提醒催报、网上即时审核公告、预警告诫、考核监督功能于一身,省、市、县三级监控于一体的监管服务平台。通过审批监管系统,定期评价分析教材价格变动趋势,及时研究相应的对策措施,抑制中小学教材价格不合理上涨。

  2.加强教材版式技术标准审核。教材版式技术标准实行二次审核制。第一次为教材印刷前的版式技术标准审核,省新闻出版局对企业网上申报的技术标准进行初审;第二次为开学后对使用的教材与所报的版式技术标准进行复核,对不合格的教材,其价格由省物价局按照国家规定基准价格下浮5%的原则重新核定公布,并予以通报批评。通过加强教材版式标准审核,制止教材变相涨价行为,防止教材印制偷工减料、质量下降。

  3.教学辅助资料等价格实行备案制度。中小学用于课堂教学的电子音像教材、图册、教师用书、学生配套教材、教科书必备音带、学具等价格均实行网上备案,在每学期开学前一个月,与普通中小学教科书一并在网上填报,备案后的价格在网上予以公布。开学后进行价格监督检查,对违规者进行查处并通报批评。

  4.教材价格实行网上公示制度。每学期企业申报的教材价格、用纸类型、技术标准等先在网上公示,让各出版社同行之间进行监督,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对公示的内容企业可以举报,提出疑义或进行申诉、评议,确保教材价格的公正合理、科学准确。所公布的教材价格和版式标准无疑义后,由省物价部门和新闻出版部门发文公布执行。

  5.继续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从2007年秋季学期起,按相近就低的原则,规范并降低部分高克重纸张印张价格,调低封面覆膜价格,抑制豪华版教材不合理使用,促使教材印制向经济适用方向发展。初步测算,与2006年秋季学期相比,相关教材降价幅度为6%-29%,降价总金额达2000多万元。

[NextPage]

问题:承接教材印刷的企业遇到的矛盾

  就秋季教材的价格问题,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晓东谈到了秋季教材印刷过程中企业遇到的纸张与工价的矛盾。

  秋季教材在其公司的业务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所以教材印制周期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目前,有几个品种的教材已于6月下旬就投入了生产。这种情况据潘晓东分析,主要是上海地区今年教改任务比较少,所以今年的教改时间没有像往年拖很长。而对于今年的教材印制,潘晓东最关心的是纸张和定价的问题。

  由于部分地区提出以政府收入来弥补贫困地区的教育经费,所以有了“政府、出版社、印刷厂三方共同消化负担”的政策,从发展教育事业的长远角度来看这是利国利民的好办法,但这对印厂来说却是一个新的压力。部分规模较小的印刷厂只能将压力转嫁到纸厂,以较低的价格要求纸厂提供纸张,而作为产业链条下游的纸厂只能降低纸品标准等手段以应对。

  由于纸张质量不达标,纸面比较毛糙,导致平版胶印印刷时经常出现PS版在印制的过程中损耗严重、图文蹭脏等现象,特别是对于高速轮转印刷,纸张拉力不均匀容易造成断张,纸张厚度不均匀造成橡皮布砸坏,这反而加大印厂的实际消耗,对印厂造成了更大的损失。今年是出版物质量管理年,希望能够把教材的质量做得更好,但由于纸张问题,导致整本书与整批书的颜色差异,甚至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这种情况令人堪忧。

  对于教材的工价,潘晓东觉得应该有个合理的市场化价格。政府对出版社提出降低教材定价的要求,不能脱离市场的范畴,出版社降低了教材定价,随即便会降低教材的工价。以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曾经印制的一本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上海地区学校要求将课本与练习本——课后习题,打包一起发送到学校,而打包这个流程核价办公室给出的工价只有1分,甚至0.5分,这个价格根本就不够人工费,失去了市场的概念。特别是夏季生产,印刷厂的生产成本更大,车间的温度、湿度,员工的防暑降温费、劳动保护以及印刷设备的维修等都是必要的开支。目前,对装订流程工价的压缩,直接导致今年装订厂从业人员数量的缩减。对于今年的教材,潘晓东估计完成印刷任务应该没问题,但很可能会出现装订不完的现象。

对策:就企业出现印刷淡旺季现象的解决

  各类教材春秋两季的集中印制,使得承接教材的印刷企业产生的印刷淡旺季的现象。在教材付印时段,有的印刷厂承担的教材任务超过该厂总的生产能力,教材一付印,印刷厂就不得不开足马力,两班人马顶三班使用,大搞连轴转——连续、疲劳作战。其结果虽然大都完成了任务,但经常使得产品质量不尽如人意,而且设备人员都超负荷运转,设备要缩短寿命,员工身体也透支,有的中途就病倒。当这一时期过去,生产任务又即刻锐减,有的印刷厂只好把设备罩好,给员工放假。尤其是2006年,由于定价问题教材晚付印一个多月,各厂又都不敢承接其他任务,只好屡屡催促、叫苦不迭。从宏观上看,印刷厂为满足教材集中印制的需求,必须配备远大于平均值的各类资源,这又造成书刊印刷厂平均开工率的不足,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印刷工价的一路下滑。

  对由于教材形成的印刷淡旺季现象,作为直接受害者的各印刷企业在实践中采取了不少对策,也有一些很好的很有分量的建议。

  1.依据出版印刷市场状况和本企业具体条件,明确在时间序列上均衡生产的原则,要求营销业务部门尽量均衡承揽印刷业务。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承接境外订单,以补淡季生产任务的不足。

  2.为达成均衡生产的目的,决定本企业生产和承接各类产品的适宜比例。如教材、期刊和一般图书的比例可各占三分之一等。这样即使在教材旺季,也为其他产品留有尽量满足非教材客户最低需要的生产时间,以便教材旺季过后,非教材客户能够继续供给印刷任务。

  3.加强出版印刷市场供求状况的采集工作,加强与兄弟印刷企业尤其是周边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以便在淡季和旺季时互相调剂余缺。

  4.尽管采取上述措施,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济体,单个印刷企业也总会有生产时段的不均衡和生产工序间的不均衡状况出现。对于生产工序间的不均衡,建议可以采取培养操作多面手、调出人员暂时回岗等长期和临时措施。对于生产时段的不均衡,可视能利用时间的长短、整零,分别安排。比如可以集中仔细检修设备、进行技术交流和培训、进行素质教育和培训、开展和灌输培育企业文化相关的各种活动等。总之,要有效利用淡季,做好提高本企业竞争力的积累和储备工作,以利于旺季时尽量多生产,补充淡季的损失。

[时间:2007-07-12  作者:张琳  来源:科印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