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版印刷的昔今




  可以说,平版印刷一开始就以其工艺落后而化学机理却先进的石版印刷术步入印刷领域。1798年,由德国人逊纳菲尔德发明石版印刷术。初期是以天然多孔的石印石作版材,用脂肪性的转写墨直接把图文描绘在石面上,或通过转写纸转印于石面,经过处理即成石版。印刷时,先用水润湿版面,只有图文部分能附着油墨。





  与早就应用的雕刻铜版比较起来,石印术有许多优点。如制版迅速,价格低廉,表现能力强,印版的修正容易,同时也容易重复制取同样的印版。因此,在19世纪初期,应用十分广泛,到现在仍用来印刷印数少的美术印刷品。





  另一方面,石版印刷存在着如版材笨重,不易套准,印版图文容易损坏等缺点,远远不能适应需求。于是,1817年改用锌金属平版来印刷。这是平版印刷中使用金属作印版的开始。





  从整个平版印刷来看,是在石版印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石印术发明以后的大约一个多世纪内,平版印刷就是石版印刷。而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平版印刷,却是后起之秀的胶版印刷了。





  所谓平版印刷,即印版的图文和空白部分处在同一平面上,利用水和油相拒的原理,使图文部分具有亲油疏水性,而使空白部分具有亲水疏油性,将印版版面润湿后施墨,因为图文部分上具有疏水性,润湿版面用的药水附着不上去,而只附着于空白部分上,形成疏油性,使得只有亲水图文部分才能附着油墨,随后进行印刷。这种方法统称平版印刷。





  使用薄锌版代替石版,解决了石版的不易套准和印版图文容易损坏的缺点。但早期的锌平版,仍不能摆脱石印的原始技法,与石印一样,是直接把图文转印到纸上去,因保持与纸张接触,容易使版面磨损,所以印数不能过多。1904年出现的胶版印刷,第一次摆脱了印版必须与纸张直接接触的印刷方法。与凸版印刷方法被称为直接印刷法相对比,这种印刷方法称为间接印刷法。





  根据图文和空白部分的相对位置,这种印版又划分为使图文部分稍高出平面的平凸式,和使图文部分稍低于平面的平凹式。称前者为平凸版,后者为平凹版。目前这种平凹版已由原来用的锌改为铝。就因为使用时要用涂布机满版地涂布,很费时间,也要消耗很多感光液。新的办法是制版厂事先将感光液涂好在铝平版上,覆盖一层遮光薄膜,晒版时揭去薄膜就可以了。通称这种版为预涂感光平版。把涂布在铝平版上用的感光液装在瓶子里。用时倒在版面上,需要多大的面积就倒多少,然后用擦子抹匀,称这为即涂感光平版。





  胶印版印刷通常简称为“胶印”,其特点是在厚度不到一毫米的锌版面上构成图文和空白部分。印刷时,图文部分先转印到包着橡皮布的滚筒上,再转印到纸上,所以又叫做橡皮印刷。





  由于滚筒上的橡皮布有弹性,故所用压力比凸版印刷要小得多,每平方厘米大约5公斤~6公斤。这样就可以使精细的图文,在较为粗糙的纸面上,也能印得清楚。





  为什么要在印版和纸张之间,安装一个橡皮滚筒来担负转印的任务呢?从胶版印刷的原理来看,这时考虑到胶印版表面的图文与空白部分同处在一个平面上,如果版面与纸张直接接触,便使印版磨损得快而不耐印。就因为要经过橡皮滚筒的转印,所以版上的图文也不同于凸版印刷,而是正像,当图文转到像皮滚筒上时形成反像,再转印到纸上,就成为正像了。这就是间接印刷法的特征。





  为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和印版的寿命,采用了一对具有相反物理、化学性质的金属来制作平版。这是考虑到有的金属能够形成耐印程度极大的图文部分,却不能形成很牢固的空白部分,另外有些金属则恰恰相反。使用2种不同金属构成的平版,通常称为多层金属平版。





  一般用锌版制成的平版只能印3万份左右,而用铜、铬、金属制成的平凹版,就可把印数提高到100万份。同时,由于胶印机的不断改进,使印刷速度大大提高,每小时可达6000份以上。而最新型的单张纸胶版印刷机的速度已超过时速1000印大关。





  胶版印刷主要用来印刷彩色、巨幅、大量的印刷品。随着制版工艺的改进,有些国家已经用它来印报、印辞典,质量非常理想。


  


直接平版印刷


  让印版的图像先转印到橡皮布上后再转印到纸上,这是间接印刷的方法。可是,自1965年起,在美国胶印兴起,导致凸版印刷开始走下坡路,有许多报社为将大批凸版轮转机改为采用平版来印,原来机器上就没有橡皮滚筒,必需添装一个水斗,这个水斗很有名,叫达格仑水斗。其特点是接近水斗的着墨辊改成较粗的橡胶辊,让水墨同时施予此辊上。因为这种印刷方法的平版版面不经过橡皮滚筒而直接印刷到纸上,故称为直接平版印刷,简称直接平印。此后,1968年为欧洲采用,1970年美国才大举采用。


  


无网平版印刷


  凡是彩色印刷品,大多都是由细小的网点形成图像的,可是,彩色照片上就没有网点。看上去很柔和,理想的印刷品最好是不要网点,航空摄影的照片,制版印刷时也不希望有网点,复制名画时更是忌讳网点,由此,自1960年起,才正式研制起无网照相平版来了。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制版,即不使用加网阳图片或加网阴图片,用连续调的底片直接晒制平版的技术。最早应用于印制来自卫星拍摄的照片和精细的地图。使用这种制版印刷技术完全可以代替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珂版。





  不过,因为无网照相平版难度在于制版工程的管理和耐印力,所以一直没有被推广使用。


  


无水平版印刷


  所有胶印机上都装有一个叫作“水斗”的润版装置,盛有掺入适量含醇类的药水,用来润湿版面的空白部分以拒墨。胶版印刷的这一特殊设备,却又产生不小的弊端,常使平印工作者感到头痛的是版面起脏和降低色泽。因此,早就有人设法去掉它。大约60年前,有人研究过利用水银和油墨的相拒性,在平版上的空白部分用水银处理后成膜,以拒油墨。但由于水银较贵,并对人体有害,所以没得到推广。直到1971年,才研究成功“干式胶印”,即不用药水处理版面的胶印。这种印版是用铝板做成,厚度只有半毫米,图像和空白两部分处在同一平面上,印版的空白部分涂有经过硫化的弹性硅质橡胶层,所以在不通过水或其他液体湿润而干燥的情形下,当接触墨辊时,空白部分不承受油墨。这种印刷采用低粘度的快干油墨较好,而不宜用受温度影响较大,不能保持稳定的高粘度油墨。





  目前,无水平版印刷的通称是无水胶印,顾名思义,在原有的胶印机上去掉了水斗,以印版上的硅质橡胶层在干燥的条件下拒墨的原理完成印刷。为此,要具备供无水胶印使用的特制印版和专用油墨。





  无水胶印虽在70年代初,由美国3M公司开发,但推广使用却是在1976年,由日本东丽公司带头兴起来的。因为它具有原先的胶印所无法有的优点,如提早开印,对密度范围的管理容易,减少了网点增大的现象,不需要熟练技术也能操作等。但是对墨辊的管理要求非常苛刻,务需保持在22℃上下,所以在着墨辊上部要安装冷却管,从保持稳定的传墨温度,对油墨的要求是低粘度和高流动性。





  版材和油墨的成本虽高,但从装版快、开工早、加放纸损耗少等提高生产力来看,其综合成本并不高。由于其制版方法简单,油墨印到纸上后光泽度好,又因为不用润版药水,不会造成纸张的伸缩,不受纸张粗糙度的限制,这就扩大了承印物的范围。





   ·责任编辑 李永林·

[时间:2001-02-09  作者:丁一  来源:中国印刷]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