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版照相工艺

第三章 印刷图像信息处理
第三节 制版照相工艺

  利用制版照相机,把原稿上的图像拍摄到感光材料上的过程,叫做制版照相。单色线条和单色连续调原稿,一般采用制版照相工艺制做阳图或阴图底片,其成本低廉,工艺操作简单。



  一、照相设备及器材

  (一)制版照相机


  制版照相机主要由制版镜头、镜头架、感光片架、原稿架、机架和光源等六大部分组成。它和普通的照相机相比较,具有较大的外形结构,拍摄的对象是平面的原稿,必须附设有人造光源等(参看图3-18)。



图3-18 制版照相机


  制版照相机,按照机上对于地面的位置,可以分为卧式、吊式、立式等三种。

  卧式照相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常用来拍摄对开以下幅面的底片。吊式照相机,作业区间便于通行,操作方便,常用来拍摄对开、全张幅面的底片。立式照相机,占地面积小,便于操作,常用来拍摄四开以下的底片,若用安装的有三棱镜的立式照相机,可以直接拍摄凸版制版用的阴图底片。

  (二)制版照相辅助设备

  1.制版镜头

  用以使感光材料获得清晰影像的精密光学系统。它和普通照相镜头不同,必须消除各种象差和色差,为复消色差镜头,用"APO"作标记。镜头中有光圈,用来调节镜头的光量。

  2.滤色片

  对不同波长的光有选择性吸收和透过的光学器件,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玻璃或胶质滤色片为一套,用以照相分色。

  3.光源

  常用的制版照相光源有氙灯金属卤素灯等。

  4.自动胶片显影机

  自动完成显影、定影、水洗、干燥等过程的设备。

  5.拷贝机

  将拍摄的阳图或阴图底片与感光材料密附在一起,进行光曝光,制做出供晒版用的原版的设备。经过拷贝得到的原版,图像线条光洁,网点密度高而且均匀。

  6.密度计

  测量原稿,阴图、阳图底片和印刷品密度的光学仪器,有反射密度计和透射密度计之分,也有反射和透射密度均能测量的密度计。

  7.定位打孔器

  用以各分色底片精确套的设备。

  8.网屏

  主要使用接触网屏。

  (三)感光材料

  凡是见光发生光化学发反应,经过一系列冲洗、加工处理后,呈现实物或原稿影像的材料,统称为感光材料。

  感光材料分为银盐感光材料和非银盐感光材料两大类。制版照相工艺主要使用银盐感光材料,其组成如图3-19所示。乳剂层是感光材料的核心部分。银盐感光材料的乳剂层由银盐、动物胶、色素组成。常用的银盐有溴化银(AgBr)、碘化银(AgI)等。动物胶可以使感光银盐颗粒分散均匀而不下沉,以便形成稳定的乳剂,常用的动物胶有明胶。色素用来增加乳剂的感色性能,使之成为感受色光的乳剂。


图3-18 感光材料结构示意图


  制版照相中,经验使用的银盐感光材料的性能及用途见表3-2。

     性能与用途
种类名称    
感光度(DIN)反差系数(r)主要用途
SO特硬正色片2≥6照相排版,加网拷贝,拍摄黑白线条原稿
OA硬性正色片103~4拍摄低反差黑白原稿和拷贝。
OB中性正色片131.5~2拍摄中等反差黑白原稿和拷贝。
OC软性正色片171~1.4拍摄高反差黑白原稿。
SP特硬全色片6≥5.5拍摄彩色线条原稿,直接加网分色。
PA硬性全色片132.5~4.0低反差彩色原稿分色。
PB中性全色片171.5~2.0中等反差彩色原稿分色。
PC软性全色片200.85~1.3高反差彩色原稿分色。


  

  二、线条原稿的照相工艺

  线条原稿的照相工艺,是学习制版照相的基础,一般使用银盐感光胶片拍摄,主要的工艺流程为:
装原稿→装感光片→对光→曝光→显影→定影→水洗→检查


  装原稿是将需要拍摄的原稿,安装在原稿架的中心部位。

  装感光片是将裁切好的感光片,安装在感光版架的中心部位,打开抽气泵,使之密附在感光版架上。

  对光是根据透镜公式1/f=1/p+1/q,改变原稿(p物距)、感光版架(q象距)之间的距离,在感光版架的毛玻璃上得到尺寸正确、图像最清晰的影像。

  曝光是使感片光见光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潜影"。光化学反应为:
  AgX+hν→Ag+X

  (hν为光量子)

  显影是在显影机中,利用显影液的化学作用,将曝光生成的潜影,还原成可见的图像影像。

  定影是使感光片上未感光的卤化银转变成复盐,溶于水被去除,防止再度发生暗反应,破坏了影像的清晰度。

  经过上述工艺拍摄的阴图底片,进行质量检查,必杳还需修正。拍摄好的阴图底片,可以用照相机翻拍成阳图底片,或者用拷贝机拷贝成阳图底片供制版用。

  线条原稿也可以用湿片进行拍摄,拍摄工艺如下:先把原稿安装在制版照相机的原稿架上,对好光。然后把感光液涂布在清洗干净的玻璃板上,感光液一般辞典 板胶,也叫罗甸,再把玻璃板浸入硝酸银溶液之中,以生成具有感光性能的碘化,针此玻璃版装入照相机的感光版架上,进行曝光、显影、定影、水洗,便得到了可供晒制铜锌版的阴图底片。为了增加底片图像的密度,可以用硫酸铜和溴化钾进行加厚处理,如果底片图像某一部分的密度过大,可以用赤血盐溶液进行减薄,把银盐颗粒溶解。



  三、单色连续调图像原稿的照相工艺

  单色连续调图像原稿的拍摄工艺,基本上和线条原稿的照相工艺相同,只是在拍摄时,要将网屏放在感光片的前面,如图3-20。从原稿反射或透射的亮度不同的光束,通过镜头以后,在到达感光片之前,遇到了网屏,由于网孔具有重新分配光通量的作用,因此通过网孔的光束被分割成与原稿相对应的光通的微小部分,在感光片上就形成了一个个的网点,原稿上明亮的部分,在阴图底片上形成大网点,原稿上阴暗的部分,在阴图底片上形成小网点。


图3-20 加网拍摄


  单色的连续调原稿,一般采用感光胶片,利用接触网屏,选用45°的网点角度进行拍摄,工艺流程为:
装原稿→装感光片、网屏→加网对光→曝光→显影→定影→水洗


  曝光时,根据原稿特点,要进行主曝光和辅助曝光。辅助曝光包括闪光曝光和高光曝光。

  主曝光是通过网屏来拍摄原稿的,通过主曝光,层次再现的基本情况被确定下来。闪光曝光,光源发出的光,不经过原稿但通过网屏,目的是使原稿暗调部分在阴图底片上补进小点,延长中间调到暗调的阶调。高光曝光在完成主曝光和闪光曝光之后进行,曝光时去掉网屏,使亮调部分的层次拉开,提高高光部分的反差。

  拍摄的阴图加网底片,应符合以下的质量要求:版面清晰不发黄、无脏点、图经膜无擦伤,网点光洁,密度符合晒版要求等。

  阴图加网底片,根据制版的需要可以翻拍或拷贝成阳图加网底片。带有网点的阴图底片或阳图底片,相对于连续调原稿或底片来说,称之谓"加网"底片。加网摭片也可以用湿片或明胶干片拍摄,但是由于工艺复杂,质量不易控制,只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应用。

  在加网过程中,有术语来表达阶调再现的情况如:深、平、淡、崭等。

  深:指图像网点面积太大。

  平:指图像亮调部分的网点面积太大,暗调部分网点的面积太小,层次不明显。

  淡:指图像网点面积太小。

  崭:指图像亮调部分的网点面积太小,暗高部分网点面积太大,明暗反差太大。



  四、彩色图像原稿的照相工艺

  彩色图像原稿,可以用间接分色加网法和直接分色加网法拍摄,得到分色加网的阴图或阳图底片。

  (一) 间接分色加网法

  间接分色加网拍摄工艺,是将分色和加网分开进行,故又叫做"二步工序法、,工艺过程如图3-21所示。


图3-21 间接分色加网工艺


  间接分色加网工艺,虽然人工修正的机会较多,但操作复杂,消耗感光材料多,生产效率低,逐渐被淘汰。

  (二) 直接分色加网法

  直接分色加网工艺,是把滤色片和接触网屏同时安装在制版照相机上,原稿上的阶调用网点直接记录在分色片上,使分色和加网两道工序一次完成,故也做"直挂"。工艺过程如图3-22所示。


图3-22 直接分色加网工艺


  采用直接分色加网工艺,需要制作蒙版,压缩原稿的反差,纠正色差,还必须使用强光源、层次正确的接触网屏和高感光性能的全色片。目前,在我国,主要用于中国画和类似于中国画格调原稿的分色加网。

[时间:2001-02-08  作者:冯瑞乾  来源:《印刷概论》·第三章 印刷图像信息处理]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