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发行业未进入崩溃性滞胀

  “出版社不行了,退货剧增、折扣下降、回款困难、库存攀升;新华书店也难,面临发行体制改革、人员身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还要面对教材发行招标、零售恶性竞争考验……”现在出版社和新华书店的老总见面都要抱怨,不少人据此说国内出版进入崩溃性滞胀期。

  4月3日,在青岛出版社举办的“社店合作高峰论坛”上,出版社和新华书店集团老总认为,困难的日子年年过,但是年年过得还不错,中国出版发行业没有进入崩溃性滞胀。

    市场有机会脑子须清醒

  出版和发行整体是否陷入困境,这是出版社和新华书店集团老总最关注的话题。

  “中国出版业近年来有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出版社、书店老总凑在一块都在说‘不行了、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但从近几年零售市场监控数据看,国内图书市场是在不断发展的。”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产业研究员孙庆国首先指出中国图书市场的特点。他进一步分析,很多出版社都在抱怨当下的市场环境,国内图书市场上的畅销品种和新书品种都在不断增加,而雷同和重复出版加剧了市场竞争,摊薄了利润水平,图书市场的利润不断缩小,另一方面出版社对选题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这导致国内很多出版社对国内图书市场现状产生错误理解。中国书业现在转型期发生这种情况是比较正常的,没有发生崩溃性的滞胀,中国书业的市场化还远远不够。

  孙庆国认为,“出版集团整合速度令人不满意,市场流通格局满足不了大家的需要,这些问题在相当长时间内会制约中国出版业的快速发展,未来五到十年内,中国出现大一统的格局还非常遥远。但是,我国现阶段经济不断发展,受教育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化速度在加快,这给出版市场带来很多机会,出版充满了希望。”青岛市新华书店董事长袁淑琴指出:“中国出版困难的日子年年过,年年都还不错。”

  虽然大家都认识到中国出版市场是巨大的,但是认为中国出版是放在斜坡上的球,不进则退,要“居进思变”。

  “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是做到脑子要清醒,大事的判断上要准确,尤其在关键性的一两年不要犯大错误。”虽然青岛出版社去年图书主业本身实收款1.9亿元,书报刊总收入超过2.3亿元,但是社长、总编辑孟鸣飞依旧充满忧患意识。袁淑琴则认为,出版发行企业“生于敏锐死于迟钝,要敏锐把握市场变化,除了妻儿不能变,一切都要变”。

  信息要共享,有钱大家赚出版和发行如何合作,这是出版社和新华书店集团老总最希望解决的问题。青岛出版社副社长吴宝安认为,对出版社而言,出版和发行是最重要的生命线。从出版的角度讲,一个出版社之所以能被市场认同、被读者认可,必须要有自己在市场上的强势领军图书品种,并始终保持一种规模和质量上的领先优势,才可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图书品牌。从发行的角度讲,出版社的图书品种再好,质量再出色,如果没有一个荣辱与共、和谐双赢、值得信赖的发行渠道支撑,也将被埋没在茫茫的书海中。“我们认为,‘市场共有’是社店关系的出发点,‘利益共享’是落脚点,‘携手共进’是最高境界和最终归宿”,吴宝安说。山东省新华书店副总经理巩兰芳也认为,我们要建立社店双赢的局面,有钱大家赚;要讲诚信,如果想着坑人,市场就越走越窄。究竟应该如何建立和谐的社店关系呢?各地书店老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出版社和发行集团要探讨共同的成本降低,把产业链做得更加和谐、有效。”浙江省新华书店副总经理金霖建议。他认为传统的社店之间靠关系维持,现在则靠产品在市场上说话,否则再好的关系也没有用,出版社要把机会贸易转变为常态贸易。武汉市新华书店副总经理鲁昭和沈阳北方图书城副总经理马洪江则指出,书店目前受到出版社品种的轰炸,这样也会带来退货率的增加,出版社要强化其在读者中的品牌。深圳市新华书店采购中心经理于永凯则指出,出版社应该在信息建设上有所作为,现在出版社出了书仿佛就进入黑洞,哪些地方好卖哪些地方滞销反映不灵敏。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订单执行中心经理许伟国也认为,社店合作最有价值的就是信息沟通。

[时间:2007-04-06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