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的色彩管理,还有别的方法就是CMM(Color Management Modules Microsoft),还有另外一种就是CMM(Color Matching Method)再加一个Color Engine(Adobe),还有一个CMS(Color Management System)系统就像是Apple的ColorSync或是Kodak的,那这个PCS Profile Connection (ICC Specifications)就是色彩转换的空间,或是RCS Reference Color Space(Adobe)。
ICC的专用术语, Input profile(color space to PCS)、 Output profile (PCS to color space)还有显示( Display),Device link、Color space、Abstract、Named color(i.e. Pantone,HKS),色彩空间模式可以是CMYK、Grayscale、RGB、Lab/XYZ。Device link是说2个ICC或是3个ICC去做连结的动作,一个是Input印刷品,Output就是数字样,可以把这两个ICC连结在一起,这两个连结在一起就是靠一个CMS的软件的Color Engine去做转换,所以今天假设RIP做出来的色彩不准,就可以用Device Link,那可以结合到三个。譬如说今天输入日本的色彩,但是印件是要给美国,所以拿到这个稿件要印出像美国的标准,Input是日本色彩,仿真对像是SWOP,输出是印刷机,这样就可以结合到三个。还有就是用比较差的纸去打比较好的色域,让色域逐次减少,那这样打出来的层次,比把大色域直接转成小色域的层次要来得好很多,所以色域转换当然也是一个技术问题。
ICC Basics已经很不错,但似乎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因为在色域压缩时一定会遗失掉一些资料,那是不是可以找到一个方法可以遗失的最少,就是Workflow做色彩对应表。ICC的计算空间,其实是3X3的矩阵,由Gamma的RGB到White point到PCS的XYZ,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到更多的矩阵,让色彩可以更精准。还有就是说CMM在不同的Profile(RGB、CMYK、Grayscale、Lab)里面会有不同的结果。另一种方法,就是Workflow,输入Reference是用Lab的数据,在做Contone的时候可以去Proof,那Proof之后去做Measurement,Measurement之后去做Compare去比对,比对之后再去做Proof,Proof完了以后再去Measurement,再去Compare,所以可以把每一个色块的色点做到很精准,误差真可以到1以下,这样的一个Workflow Tbale方式,就是一直在回馈,就可以把色彩做到比较精准的程度。
网点打样,也是相同的原理,就是说输入的点,改变它网点的大小,就是量测的Lab数据是多少,相对的Engine去转换,网点大小改变了之后,去符合Lab的数据,一样是做Match。因为网点扩大的时,在打网点的时候也可以仿真,一般来讲,打网点一定要去仿真Dot Gain,因为Dot Gain去仿真时,整个色彩才会准确。
[时间:2007-02-27 作者:佚名 来源:慧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