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将为您讲述盈利的印刷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为什么会存在鸿沟,或者说它们之间的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也许当我们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时候,就能帮助更多的印刷企业获得成功了。
向工厂要效益
在利润上取得领先的企业都深深地懂得印刷经济就是生产经济,他们并不满足于按时完成任务,他们知道只要把生产效率提高几个百分点,就能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为企业带来额外的产能。在60%的增值服务中,只要将生产力提高5%,就能使企业利润增加3%(假设增加的产能已经全部转化为产品销售出去了)。而如果这个企业原来的盈利额为零,那么现在增加的这3%的利润对它来说是多么重要的进步啊。
盈利企业的领导者十分重视工厂的经营状况,并且每天都会去努力改进。这并不是一个快速的过程,但他们知道建立一个高效的生产过程是需要时间的。
他们主要从事三项工作:
* 找到工厂里存在的具体问题。
* 找到改善经营状况的障碍。
* 为改善经营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开发必要的资源。
CEO的不断进步
对优秀企业的CEO们来说,改善经营状况的首要任务就是贡献出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
他们每周都要讨论工厂的日常事务,但从不抱怨自己有多么忙。他们只想知道怎样做才能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他们会从每一个部门下手,而不是提出一个企业的整体改善计划。
他们每周都会去了解员工和设备的褒扬情况,并尽力去提高生产力,减少停机时间和质量问题出现的频率。此外,他们还将对印刷机和装订机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
这些企业的领导者每周都会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讨论,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谁有时间去做这样的事情?实际上,他们每一个人都会这样去做,因为这虽然可能要花费一点时间,但能让他们知道那些措施是有效的,而哪些措施是无效的。
从细微处做起
在2006年,我发现很多企业的CEO都开始重视起细节问题了,比如说:培训和保养。
现在,他们终于不会再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员工了,我们开始自己挑选和培养新员工了:他们会让印刷机上的“二手”去学习印刷准备和印品评估技术,而不仅仅是让他们给“机长”当助手。为了保证培训质量,企业还会给负责培训的“机长”和其他人员支付报酬。
此外,很多操作人员都没有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的习惯,他们只会给设备上润滑剂和清洗空气线。这样一来,虽然设备还能运转,但很难保证套准精度和油墨的密度。
盈利企业的CEO们已经意识到机械故障或没有解决的保养问题已经成为了产品质量和生产力的最大障碍。因此无论他们的印刷机有多么繁忙,他们也会要求员工定期对其进行保养。虽然停机可能会给生产造成损失,但所有人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只在价格上展开竞争
当然,价格是一个重要的竞争工具,而且很多印刷厂都把它视为救命稻草,但是盈利企业的CEO们知道除了降低价格之外,他们还应该找到其他的竞争手段。
这些领导者明白他们必须通过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产品来摆脱恶性竞争的困扰——在不改变设备或技术的前提下为客户增加价值——因此他们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他们非常灵活,充满了创造力,同时都非常可靠,他们是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他们能让客户感觉到跟他们做生意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且他们还能努力去开发新客户,创造企业和客户双赢的局面。
展望2007年
2007年将与2006年差不多,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差。有些公司会活跃起来,而更多的公司还将在死亡线上挣扎。有些公司可能会消失,但它们不会对竞争形势产生影响。
而那些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企业也终于意识到了它们与盈利企业之间的巨大差距,并且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别人能做到?
新动向,新威胁
在2006年,我发现了很多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印刷厂需要对设备进行再投资——并不是因为它们的印刷机已经坏了,而是因为新设备能提供更高的生产力。但是新设备为他们增加的仅仅是产能而已。
前几年比较流行的印前工作流程现在已经完全过时了,很多90年代推出的前端系统也已经被淘汰。就在印刷厂认为他们已经通过对数字工作流程进行投资而幸存下来的时候,摆在他们面前的又是另外一个投资的黄金机会。
除了传统印刷机和印前工作流程以外,很多印刷厂都意识到他们应该引进数字印刷、在线订单处理和封装等先进技术。与40英寸的印刷机相比,这些系统的价格并不昂贵,但需要耗费人们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当时间和资金都不充裕的时候。有些勉强维持生计的印刷厂不愿意对新的生产能力进行投资,因此它们的很多销售人员都跳槽去了拥有先进技术的公司。虽然那些新技术不一定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但很多印刷厂还是坚持对其进行投资,因为技术上的落后会动摇它们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这对客户和销售人员来说都是如此。
这也正是我认为印刷厂要想生存就必须盈利的主要原因。我相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10%的EBITDA都是一个印刷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底线,而如果这个公司想要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那么它的EBITDA就必须达到12%。
[时间:2007-01-19 作者:于鹏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