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韩国出版业十大事件

  2006年韩国整体经济不景气,出版市场与去年的水平大致相同,但这并不代表韩国出版业的沉寂,事实上,它非常活跃。以下十大事件是对2006年韩国出版业的盘点和梳理。

  自我经营管理类和寓言类图书热销

  今年的韩国图书市场可谓以“生存”、“成功”、“幸福”、“自我管理”等概念为主打。2006年,人们讲得最多的是“幸福”,而为了“成功”和“生存”人们选择最多的图书是自我经营和管理类图书。自我经营管理类图书融入了心理学要素,从人类各种关系中诊断出了它的内部特性。人们对“成功”和“金钱”的关注度始终不减,下半年出版的《财富的革命》和《经济学音乐会》等成为了最畅销的图书。

  2006年最热卖的图书《天竺葵的故事》、《关怀》和《青蛙为什么要走路》等都是讲述成功故事的实用型寓言。寓言最容易打动人心,使读者通过阅读故事反省自己。韩国读者对寓言的钟爱,也让出版社把更多焦点放在这类图书上。

  《天竺葵的故事》代理翻译风波

  《天竺葵的故事》在2006年连续38周荣登排行榜首位,发行9个月销量过百万且还在上升。出版方表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能够有如此大的销量,成功的市场运作功不可没。”这本书设计华丽,翻译者是著名电视主持人郑智英,再加上出版社的大力宣传,市场运作非常成功。但很快传出这本书并非郑智英所译,而是其他人代译,只是署了郑智英的名字而已。一时间,《天竺葵的故事》代理翻译风波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尽管出版方解释这不是代理翻译,而是两者结合的翻译,但在韩国出版人会议上已经把《天竺葵的故事》从排行榜中除名。

  此次代理翻译风波折射出韩国出版界的道德和出版精神的问题。当事人郑智英迫于压力辞退了主持人的工作,并将所得的版税捐赠社会,但是代理翻译事件远不是那么简单就能结束的事。采访此次风波的KBS记者说:“《天竺葵的故事》代理翻译风波为出版业敲响了警钟,出版人不应把翻译领域看得太简单了。”一些出版人认为,如果非要代笔也应该把代笔人视为共同译著者。不管这次代理翻译事件是否真实,该事件都让出版界开始重新审视翻译家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出版社的职业道德。

  出版业网络电视媒体“onbook TV”成立

  2006年10月,专门从事出版社宣传服务的一家通讯社创立了网络电视台“onbook TV”。该通讯社通过多年积累的影像宣传经验,推出了作者介绍、推荐出版社等影像邮件服务。网络电视台“onbook TV”还以新闻形式介绍出版业的最新动态和活动内容。利用网络影像媒体来宣传出版物,这吸引了大量的网络读者。“onbook TV”在上下班高峰时间为坐地铁的读者准备了节目,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中小型教材出版社的危机

  最近韩国的课外辅导班市场已经达到了21.5兆韩元,如果加上早期幼儿教育的部分,课外辅导班市场将超过27兆韩元。按照2004年的统计,韩国课外辅导班市场占GDP的3.4%,位居世界第一。相反,正规学历教育支出的比重只有4.8%,与OECD国家平均值差不多。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的两极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打着减轻课外辅导班支出和正规学历教育正常化的旗帜,韩国教育广播公司(EBS)介入教育出版市场,并形成了垄断局面。这使得从事多年教材出版的中小型教材出版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学生总量的减少和市场规模的减少也让这些中小型教材出版社失去了立足之地。

  电影与图书互动

  《我们的幸福时光》、《穿着Prada的恶魔》和《缺乏爱情给两个男人带来的影响》被改编成电影后,带动了图书的销售。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趋势2007年将继续发展,《古老的庭园》、《妻子结婚了》和《坊刻本杀人事件》等将陆续改编成电影上映。

  漫画《公寓》、《多细胞少女》、《老千》等被改编成电影,对于题材匮乏的电影界和销售黯淡的漫画出版界都很有利。畅销漫画《食客》2007年年初也将被改编成电影上映。另外,随着电视台历史剧的热播,历史题材的图书销量大增。

  被改编成影视剧的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纪实和虚构的结合,即“Faction”——事实Fact和虚构Fiction。像《妻子结婚了》和《根深的树》都是典型的为电影而准备的小说。视觉媒体的流行和图书销量的增长,反映了媒体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和小说电影化的一个趋势。

  韩国文学的标志人物孔枝泳

  媒体的多样化和外国小说的大量涌入,以及韩国小说本身缺乏新意,使得韩国小说在过去的4年里从未登上过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直到2006年,孔枝泳的《我们的幸福时光》连续8周位于综合排行榜首位,给韩国文学界带来了意外的惊喜。这部预突破百万销量的小说讲述了死刑犯获刑前短暂的几小时的幸福,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表达了最真实的情感世界。这部小说已经被改编成电影,为其销售增加了不少砝码。读孔枝泳小说的读者不下500万人,她的名字已成为韩国文化品牌的一个象征。

  网络图书文本搜索服务的普遍化

  韩国出版研究所的 “2006国民阅读现状调查”显示,现在3人中有1人利用“图书文本搜索服务”来阅读图书。在文本搜索网站里,读者可以搜索到图书文本的部分内容,因此当读者了解了核心内容后完全可以不购买该书。

  2004年7月,booktopia网站首次在韩国开设文本搜索服务。2006年7月,booktopia的文本搜索服务拓展到手机业务中,持有手机的人可以很轻松地搜索到图书的相关信息和内容。与此同时韩国最大的书店Kyobo Book Centre与拥有3000万会员的门户网站合作,开辟了文本搜索服务,与booktopia网站在文本搜索服务市场上形成了两强对立的局面。

  2006年11月,韩国主流出版社与文本搜索服务网站签订了一份协议,制定了图书文本搜索标准。协议规定,特定图书的搜索总量1个月不准超过5%。该规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无限搜索的可能性,相信会对著作权保护和出版市场的活跃发挥出更好的作用。

  《出版产业发展方案》出台

  2006年3月,出版业和政府共同成立了专门小组,共同制定出《出版产业发展方案》。该方案于2006年12月中旬出台,把出版产业振兴战略和主要课题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提议设立一个综合性的出版振兴机构。

  出版业以2005年3月向国会提交“出版振兴法修正案”为契机,表明了设立出版振兴机构的意愿。提交修正案的议员禹相虎在2006年10月发表了《振兴出版产业的政策提案》,该提案中收录了“振兴出版业之调查”的结果。在“振兴出版业之调查”中,85%的出版社认为有必要设立出版振兴机构。他们还认为振兴机构的作用在于争取政策的支持、扩大读者群、发展产业基础建设等。禹相虎在发给文化部长的书面信函中提出:“出版产业的发展方案中最重要的就是出版振兴委员会的设立。为此,我觉得很有必要设立专门小组来研究这个问题。”政府基本同意了上述建议,预计2007年年中将筹备专门小组来研究振兴委员会的组建问题。尽管出版振兴机构的设立议题还没有到决定性阶段,但至少出版界和政府都意识到了出版产业的重要性。

  流通市场格局变化引发定价制度改革

  韩国网络书店在出版物流通市场占的比重为20%,可以说消费者对网络书店非常熟悉。甚至有些出版社表示网络书店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了50%。在网络书店盛行的背后,一些地方中小型实体书店却面临着倒闭的尴尬。现行的图书定价制度是不满一年的新书要求一般书店以定价出售,而在网络书店里则允许打9折。加上很多网上促销活动和市场竞争,使得很多图书出现了脱销和滞销的两极化现象。因为现存制度已无法满足目前图书市场的需求,所以图书定价制度的修正已经在积极酝酿中。

  《2006年韩国书店编览》显示,2003年到2005年10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型书店由3389家减少到了3167家,1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书店从200家增加到了262家。今年9月,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的韩国国内规模最大的书店隆重开业,但与此同时曾经拥有30年传统历史的东华书店却宣布破产。在大型书店和网络书店的夹击下中小型书店的生存举步维艰。

  网络书店、大型折扣店、24小时便利店等形成了折扣流通市场,而流通市场的变化也引发了很多问题,如普通书店和网络书店的折扣问题、发行标准问题等直接关系到图书定价制度,图书定价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反对延长著作权保护期限 呼吁关注人文出版

  2006年韩国出版界相继发表了关于“反对韩美FTA知识产权协商”和“人文出版危机”的宣言。美国从1998年开始,将著作权保护期限从原来的作者死后50年延长至70年。在今年的韩美FTA谈判中,美国要求韩国也延长著作权保护期限。对此,韩国出版文化协会等9家出版团体表示反对,他们指出:“知识产权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法律政策问题,不能成为韩美贸易协定的条件,美国的这种要求阻碍了韩国出版业的发展。”

  2006年9月,高丽大学的教授联合发表“人文学宣言”,人文学的危机成为了出版界和人文学派关注的焦点。人文图书出版社的代表们讲述了陷入危机的人文出版现状,呼吁出版界关注人文学。人文学的危机其实也是社会学的危机,社会生存的危机。现在出版的人文学图书内容普遍肤浅,有深度的人文图书少之又少,人文出版的未来发展不容忽视。

[时间:2007-01-15  作者:佚名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