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介绍


  一台出色的显示器可以说是表现一台电脑整体水平的最佳媒介,无论你拥有什么样先进的配置,开机以后,我们的眼睛只停留在显示器上,通过显示器所表现出的绚丽色彩和动感画面我们能体会到你的机器是什么料。一台劣质显示器,不但会让你的电脑很没有"面子",更会使视力急剧下降。确实,显示器的确是电脑中最不应该省钱的设备之一。如果你现在觉得使用的还是14寸的小显示器或者画面抖动不稳定,那么最好还是把它换掉。但无论在杂志还是在网上能够指导消费者购买适合自己的显示器的文章实在不多,常在电脑市场听见有人"15寸"、"17寸"这么喊,没有型号甚至也没有牌子。遇到黑心的商人白花了钱却没有得到和价格相称性能的显示器,好冤枉啊。所以觉得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显示器的有关知识。

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显示器,说明书上无一例外地给出点节距、行频、场频及带宽等技术指标。例如,PHILIPS105A15英寸显示器的点节距为0.28mm、行频(水平扫描频率)为30~70KHz、场频(垂直扫描频率)为55~120Hz、带宽为108MHz;三星500p15英寸显示器点节距为0.28mm、行频为30~69KHz、场频为50~160Hz、带宽为110MHz,这些参数反映了显示器的内在质量。了解这些参数所代表的意义,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掌握显示器的特性很有帮助,也能使我们对言过其实的广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屏幕可视区域:平常我们所说的17寸、15寸实际上指显像管的尺寸。而实际可视区域(就是屏幕)远远到不了这个尺寸。14寸的显示器可视范围往往只有12寸;15寸显示器的可视范围在13.8寸左右;17寸显示器的可视区域大多在15-16寸之间。购买显示器时挑那些可视范围大的自然合算。

屏幕的类型:14寸的显像管多为球面显像管,屏幕中间呈球形,图像在边角上有些变形,已经被淘汰。现在大部分15、17寸显示器采用平面直角显像管(FST),使得图像更加逼真。另有少量显示器用到了柱面显像管(如索尼的特丽珑Trinitron和三菱钻石Diamondtron)。这种显示屏幕表面呈柱面,图像看起来更具立体感,可视面积较大。再到以SONY特丽珑(为代表的柱面显像管,弧度已经越来越小,特丽珑显像管已实现了垂直方向的零弧度。但实际上依旧没有达到完完全全的平面,一眼就能看出画面的边缘有变形和扭曲。最近采用更新技术的显示器不断涌现,如LG的未来窗等,CRT显示器即将步入"纯平面"时代,无论在物理上还是在视觉上的显示器将成为新的选购标准。

逐行/隔行显示:显示管的电子枪扫描可分为隔行(Interlace)和逐行(non-Interlace)两种。逐行显示是顺序显示每一行。隔行显示器在低分辨率下其实也是逐行显示的,只有在分辨率增高到一定程度才改为隔行显示。在相同的刷新频率下,隔行显示的图像会比逐行显示闪烁和抖动的更为厉害。不过如今生产的显示器几乎已没有隔行的了。

点距:点距是同一像素中两个颜色相近的磷光粉象素间的距离。点距越小,显示图行越清晰细腻,分辨率和图像质量也就越高。如今家用显示器大多采用0.28mm点距,采用0.25mm有SONY的特丽珑和三菱的钻石珑,0.26mm(明基和部分飞利浦)和0.27mm的也不少,采用0.22mm的高档显示器就属于专业应用了。屏幕越大,点距对视觉效果影响也越大。

画面刷新率:即屏幕刷新的速度。画面刷新率也叫做垂直扫瞄频率(RefreshRate),之所以叫做垂直是因为它的扫瞄方式是从画面上方第一条线一直扫到最下面一条线,由于方向是由上到下,所以叫做垂直扫瞄.这个数字代表一秒钟更新几次画面,单位是赫兹(Hz),例如75Hz表示一秒钟更新整个画面75次.为什么人们经常拿75Hz为例呢?因为在VESA的规格里就明文规定显示卡必须支援至少75Hz的频率才可以提供较稳定不闪烁的画面,不过目前VESA的规范又更严格了,它把最低频率增加到了85Hz,因为85Hz才是比较实用的规格.刷新频率越低,图像闪烁和抖动的就越厉害,眼睛疲劳得就越快。采用70Hz以上的刷新频率时才能基本消除闪烁,显示器最好稳定工作在允许的最高频率下,一般是85Hz。

水平扫瞄频率:画面上所有水平线的扫瞄次数就是水平扫瞄频率,其计算方法是将解析度的后面的数字乘上RefreshRate,然后再乘以1.07,这个算法应该不难理解,就一个800*60075Hz的画面来说,它拥有600条水平线,每条线每秒钟扫瞄75次,所以就是600*75,至于最后还要乘上1.07是因为800*60075Hz是指眼睛看得到的部份,但是在这个部份的四周还有一圈眼睛没看到的部份称为Blank区域(没看到是因为它是黑色的),这个部份虽然看不到,但是显示晶片仍然要做扫瞄的工作,这块区域的左边和右边部份加起来(因为现在只考虑它的水平部份,所以只有左边和右边,这两边统称做水平空白区域)大约是整个可视范围的7%那么大,7%只是一个大略值而已,不同的解析度或不同的RefreshRate都会造成不同的结果,所以这个算法也只能算一个大概,并不是100%准确的。

显示频宽:是画面上所有的点的扫瞄频率,也就是整个画面一秒钟需要扫瞄多少点,计算方法是将解析度的两个数字相乘然后再乘上RefreshRate,同样地也要把Blank的部份算进去,所以要再乘上大约1.15,例如使用800*60085Hz的模式,其频宽就是大约44.75MHz(单位MHz,每秒钟百万次),请先把这个数字记牢。这个Blank区域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现在的萤幕都可以显示出目前所使用的垂直及水平频率各是多少,例如我现在打字所使用的模式是800*60085Hz,而我的萤幕显示出它所接收的讯号分别是垂直86Hz以及水平54KHz两个数字,600*86=51,600,单位是Hz,但是这么大一个数字不容易做计算,所以通常会把它除以1024以换算成每秒钟几千次,也就是50.39KHz,但是我的萤幕却说水平频率是54KHz,那就表示多出来的3.61KHz是HorizontalBlank的部份,3.61/50.39就是0.07,表示水平空白区域的部份占了整个可视范围的7%.水平扫瞄频率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用来估计显示卡和萤幕之间在频率的搭配上有没有问题,当使用者在看一台萤幕的规格好坏时,应该是先看它的水平频率,因为这个频率是萤幕规格里最容易遇到规格上限的.例如使用800*600120Hz这个模式,它需要大约75KHz的水平频率,绝大多数的萤幕都可以支援120HzRefreshRate,但是却只有较高级的萤幕才可以支援75KHz以上的水平频率,所以要看一台萤幕的好坏就要先看它的水平频率高不高.

带宽:这是显示器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能够决定显示器性能的好坏。所谓带宽是显示器视频放大器通频带宽度的简称,一个电路的带宽实际上是反映该电路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带宽越宽,惯性越小,响应速度越快,允许通过的信号频率越高,信号失真越小,它反映了显示器的解像能力。

凡电子电路都存在一个固有的通频带,这是因为电子电路无一例外地引入了电感、电容等储能元件,即便没有采用现成的电感线圈或电容器,导线本身就是电感,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地之间便组成电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杂散电容或分布电容,它们对信号起着阻滞和傍路的作用,消耗信号的能量。交流信号的频率越高,它们的作用越明显,若频率为某一值的正弦波信号通过电路时其能量被消耗一半,则这个频率便是此电路的带宽。另外,由频谱分析知,矩形脉冲信号可分解成一个基波和若干个高次谐波的正弦波信号,脉冲宽度越窄,基波的频率越高,高次谐波越丰富,并且谐波的幅度也越大,要求电路通频带也越宽,否则高次谐波无法通过,造成波形严重失真。滤波器理论告诉我们,减少信号损失的办法是增加带宽或者通频带的频谱特性与信号的频谱特性相匹配。

一个有理想通频带宽的滤波器是非常复杂的,它与工作信号的波形、宽度、频率等许多参数有关,工程上往往采用简化的方法,对于常用的几种分辨率,计算结果列于上附表中,这里带宽上下限分别取常数1.37和0.72而得。带宽低于下限,则信号失真太大,带宽高于上限,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是因为带宽达到一定值后若再增加,对某一频率的信号来说其波形的改善十分有限,而为增加带宽所付的代价却非常昂贵,所以要折衷考虑。

如果不知道信号的脉冲宽度或频率,这种计算方法就感到比较麻烦,这里我们给出一个简单实用的计算公式,根据显示器所要求的最高分辨率,算出该显示器视频放大器的带宽B。

B=FV×(NL÷0.93)×(DH÷0.8)

DH:每条水平扫描线上的像素个数

NL:显示的扫描线数

括号里的数值分别代表每场的视在行数和每行的视在像素数。例如对分辨率为1024×768、场频为60Hz的显示器,我们可以算出要求的带宽为

B=60×(768÷0.93)×(1024÷0.8)=63.4MHz

这一值恰好介于表中所示带宽的中间。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就可以根据显示器给出的技术参数,计算出该显示器的最高分辨率了。

显示器工作频率范围在电路设计时就已定死了,主要由高频放大部分元件的特性决定,但高频电路的设计相对困难,成本也高且会产生辐射。高频处理能力越好,带宽能处理的频率越高,图像也更好。而每种分辨率都对应着一个最小可接受的带宽。但如果带宽小于该分辨率的可接受数值,显示出来的图像会因损失和失真而模糊不清。所以在理论上,可接受带宽的一般公式也可以这样计算:

可接受带宽=水平像素(行数)×垂直像素(列数)×刷新频率/过扫描系数(一般为0.6-0.7)。例如,解析度1024x768、刷新频率85Hz的画面,所需要带宽=1024x768x85/0.7约为97MHz,也就是说,一台合格的17寸显示器应该有100MHz的带宽。明白带宽的重要了吧。

行频和场频:行频指水平扫描频率(HorizontalScanFrequency),一般在50-90KHz左右;场频指垂直扫描速度(VerticalScanRate),即刷新频率,一般在60-100Hz左右。这两者都是越高越快越好。

显像管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束在行偏转磁场的作用下从荧屏左上角开始,向右作水平扫描(称为行扫描正程),扫完一行后迅速又回扫到左边(称为行扫描逆程)。由于场偏转磁场的作用,在离第一行稍低处开始第二行扫描,如此逐次扫描直至屏幕的右下角,便完成了整个屏幕一帧(即一幅画面)的显示,之后,电子束重又回扫到左上角开始新一帧的扫描。完成一行水平扫描的时间,确切地说应是从第一行开始至第二行开始的间隔时间(行扫描正程时间+行扫描逆程时间)称行周期,其倒数即为行频FH。同样,完成整个屏幕扫描的时间(场扫描正程时间+场扫描逆程时间)称场周期,其倒数即为场频FV。

早期的显示器是采用隔行扫描方式,即先扫描奇数行1、3、5……直至终了(奇场),再扫偶数行2、4、6……(偶场),奇场与偶场合在一起才组成完整的一帧图像,帧频(刷新率)是场频的一半。现在绝大多数的电视机仍采用这种扫描方式,它的优点是节省频带,缺点是刷新率低,图像有闪烁感,近距观看尤其明显,易使眼睛疲劳,因此计算机显示器现在已经不采用这种扫描方式,代之以逐行顺序扫描。一场结束,也就是一帧图像再现,场频与帧频已经统一。早期显示器的场频通常与电网频率一致,即50Hz或60Hz(即每秒显示50幅或60幅图像),这是因为当时的电源及滤波技术限制,可能因滤波不良造成非同步干扰,这种干扰表现为屏幕上滚动的黑色横条,其滚动频率为电网频率与场频之间的差拍。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场频不必与电网频率同步,一般取60~70Hz之间,高的达100多Hz,85Hz是VESA标准的刷新速率,用85Hz以上的刷新率显示图像才无闪烁感。

行频、场频与显示分辨率的关系:行频及场频与显示分辨率有关,在给定场频的条件下,显示分辨率越高,要求的行频也越高,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FH=FV×NL÷0.93

NL:电子束水平扫描线数。

NL÷0.93的原因是因为电子束扫到屏幕的最后一行后并不能立即回到原点,需要将电路中存储的能量泄放掉,这段时间称回扫期或者叫恢复期,大约占整个场扫周期的(4~8)%,计算中取7%是合适的。

这一公式表明行频分别与场频、分辨率成正比,场频越高或者水平线数越多,要求的行频也越高。反过来说,行频越高,则允许显示器分辨率可变范围越大,场频也越高,显示器越好,当然价格也越贵。近几年制造技术的进步,扫描频率自动跟踪技术已普及使用,使显示器摆脱单一固定的行频及场频,扫描频率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能根据显示卡的信号频率进行自适应调整。

分辨率:分辨率就是构成图象的像素和。分辨率越高画面越细,字体也越小。辐射和环保:显示器在工作时产生的辐射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在环保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各类标准相继出台。EMI、MPRII、能源之星以及TCO,一个比一个严格。瑞典专家联盟(TCO)提出的TCO系列标准,逐渐演变成了现在通用的世界性标准,它不仅包括辐射和环保的多项指标,还对舒适、美观等多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通过了TCO‘95标准的显示器已经不少了,飞利浦、明基、优派等多家公司的最新机型甚至满足了TCO‘99极其严格的要求。

调节方式:调节方式从早期的模拟式到现在的数码式调节可以说是越来越方便,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了。数码式调节与模拟式调节相比,对图像的控制更加精确,操作更加简便,界面也友好得多。另外可以让你存储多个应用程序的屏幕参数也是十分体贴用户的设计。因此它已经取代了模拟式调节而成为调节方式的主流。数码式调节按调节界面分主要有三种:普通数码式、屏幕菜单式和飞梭单键式。各有特色,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RAMDAC的频宽:使用者经常可以在厂商的规格中看到多少MHz的RAMDAC,这个数字指的是该RAMDAC的转换速率,如230MHz表示一秒钟可以转换230百万个点到萤幕上。假设使用者进入1600*1200100HzRefreshRate模式下,那么这个模式每秒钟需要大约211MHz的转换速率(算式为1600*1200*100*1.15/1024/1024)。

对于非专业级的用户来讲,色彩的真实和准确很难区别也并不是最重要,但是否清晰则非常关键。其实测试方法很简单,常用的就是根据字体来判断。在Windows桌面上,将屏幕的分辨率设在合适的状态(15寸显示器800×600,17寸1024×768),注意不要用大字体,背景图案最好没有,绿色的底色配合白色的字体效果最好。观察屏幕四个角如左上角"我的电脑"图标下相应的文字,看看它们的笔划是否清晰以及像素是否稳定,然后将同一个图标拖放到屏幕中心,观察其清晰度是否变化。显示屏的中心肯定比边缘要清楚些,但不应超过一定限度。质量好的显示器在角落里依然可以清楚辨别文字,如SONY的显示器在中心点距0.25,在四周0.27;相反有些显示器几乎完全看不清(绝对不夸张,尤其在17寸时更明显),对比非常强烈。如果出现后面的情况,一是看看显示器和主板的接口是否插好,二是换几台同样的显示器试试,如果毛病依然存在就马上去换一种吧。

最后我们来简单看看显示器的线性如何。说白了就是看看线条直不直,尤其是竖线。仔细观察屏幕左右两侧的边缘线,如果发觉不直就需要进行手工调节。若经过调节后两侧边缘线依然无法同时达到竖直,就说明此台显示器的线性不佳,显示器本身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后我们测试显示器的色彩均匀程度。最方便的就是全屏打开word,在白底黑字的状态下观测屏幕的白色是否"纯",特别注意屏幕中部左右两侧。一般来讲,纯粹的白是很难实现的,或多或少会有泛黄变色的小块,分布的位置也不固定,甚至还有可能在几个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倾向。这类现象多发生在17、19寸上,如果变色过于明显,那肯定不是一款好显示器。

了解了以上几项基本的指标后,我想各位对如何选择显示器大致有个底了。再看看厂商的产品说明书就可以简单比较比较了。但挑选显示器光靠枯燥的数据对比肯定不行,主观的感受更加重要。以上所介绍的东西有两个共同的特色:一个是那些数字会因为不同的解析度和不同的RefreshRate而有不同的结果,另一个则是那些数字只是单纯计算解析度和频率之间的关系而已,还没有把颜色的部份考虑进去。

其实说来说去,每一款显示器都有各自的特色。飞力浦、SONY、美格、三菱、三星等大厂的产品都不错,除了用途、投资、性能的综合考虑外,个人的偏爱往往更起作用。不过相信看了以上的介绍和心得,各位在挑选显示器时会更加理性和实际,不为商家自吹自擂的广告所动。

[时间:2001-01-15  作者:必胜网  来源:必胜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