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P进入中国市场已有10年了,大量的事实表明,与传统的输出胶片制版方式相比,不论是在满足报纸和短版快印活件的时效性方面,还是在保证彩色商业印刷品复制质量方面,CTP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其市场保有量正呈不断上升的态势。但是包装印刷行业对CTP的应用相对滞后.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曾经撰写了<包装印刷企业与CTP的距离有多远>的文章(刊登在2006年3月出版的<印刷技术——包装装潢>上)进行探讨。在文章中,笔者提出 CTP的真正意义在于它能够对印刷生产过程做到宏观调控,能够预测、计划、控制生产任务.使印刷企业逐步实现管理型工业化生产模式”。在此,笔者将对这一观点展开讨论,从技术管理、资源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角度.论证CTP对包装印刷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CTP在技术和资源管理中的必要性
包装印刷企业目前基本都采用传统印刷方式进行生产,由于使用了印版,所有制版及其他费用都要以成本分摊的方式折算到每一件印刷品中.它的价格优势要靠增大印刷数量来实现。
在包装印刷市场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企业实际生产能力与市场短期内的大批量需求出现矛盾.也就是说.当企业突然接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并要求短期内交货的订单时.敢不敢签合同.一口吃下大宗订单。是吃掉一部分,放弃一部分.还是恳请客户把工期放长一点。从大营销 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理念上讲.这都不合适,但真地要全部拿下这样的订单.在后续加工能力完全可以保证的情况下.多台胶印设备能否同时运转,这直接牵涉到企业是否已经形成印刷设备的一体化技术管理体系的问题。从目前包装市场的需求来看.大多数包装印刷品都含有连续调图像,客户一般不会以高档画册等商业印刷品的彩色复制效果为标准来对这类包装印刷品做过多的质量要求,但对包装印刷品的色差,包括实地及连续调部分的色差控制却非常严格,可以说色相的一致性是客户对包装印刷品最主要的验收指标之一。
与其他类型印刷品的打样有所不同,包装印刷品的客户通常要求用实物样品进行确认(极少情况例外).并封样.以形成批量生产前的产品实物为标准。因此.包装印刷品批量生产状态与试样生产状态之间的技术衔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应用色彩管理技术之前。由于还没有形成印刷设备一体化的技术管理, 谁试样谁生产”则成为企业通常使用的生产管理方式。
众所周知.色彩管理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校准、特性化,转换。色彩管理技术对色彩的忠实再现起决定性的作用.它能模拟实际印刷的特性,弥补打样与实际印刷之间的差异.同时它还能弥补同一系列的不同机型 甚至不同品牌的印刷设备的印刷特性差异.从而完成印刷设备一体化技术管理。那么.针对同一产品在多机台上印刷的情况.在设备已经形成一体化技术管理体系的状态下.如果仍采用传统的胶片制版方式来进行生产.既不便于管理.又存在着众多不可预测的人为质量控制缺陷。
因此.基于以上论述 CTP在印刷设备的一体化技术管理方面所凸现出的优势无疑是非常明显的.它能够使多台印刷设备同时生产一种产品 较好地控制因不同机台印刷造成的色差扩大问题.从而建立起一种灵活机动,产量可大可小的工业化生产管理模式.以满足包装印刷市场各种批量产品生产的需求。
从目前包装印刷企业资源管理的情况来看.数字化、网络化管理的进程已经开始从生产系统向两端延伸.并逐步形成以数字媒体为纽带 涵盖财务,供应、生产,销售.储运等环节的庞大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粗放式的资源管理模式正逐渐被集约型资源管理模式所取代。由于有印刷设备的一体化技术管理体系作为支撑 省去了胶片输出环节后.CTP所具有的印前全数字化工作模式将在生产调度,质量监控过程中显示出优势 并且为供应,销售网络互动以及生产和销售的 点对点“对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真正达到预测、计划、控制生产任务的目的.为企业高层宏观调控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CTP在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必要性
从影响包装印刷企业产品质量的因素来看“人”的因素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企业可以推行 零缺陷“的管理思想.构建”关注每一个细节.极其小心地避免不犯错误 、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但是员工的素质是千差万别的 且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 空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 继而影响其技能和工作水平的发挥.如果仅仅从思想上进行倡导 而没有科学的工作流程作为基础保证 那就完全有可能流于形式。因此.包装印刷企业不仅要从思想上加强员工的质量控制意识更应该在管理模式上为各工作环节提供尽可能少犯错误的条件 而传统的胶片制版与CTP所形成的工艺流程相比较 其存在的质量控制缺陷显然是非常突出的。
从包装印刷企业IPOC的管理经验来看 在印前与印刷接口处 传统的胶片制版生产模式存在着较多的质量控制隐患。用印前输出的胶片晒制印版.在反复使用的过程
中很容易造成胶片划伤、褶皱.即使是非常有经验的晒版师傅,在工作量较大的时候也难免会把诸如砂眼,灰尘等造成的质量隐患留到晒制的印版上.势必会给印刷机台带来相当大的麻烦.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影响到生产系统的整体运作。并且.由于晒版曝光条件与印版冲洗条件线性化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所晒制的印版必然存在相对较大的质量波动.而测控条只能作为被动的事后检测手段.在印版曝光和冲洗环节不能准确线性化的条件下,无法完全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因此.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由主观,客观条件所引起的质量控制缺陷非常明显。
传统的胶片晒版生产模式还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当一套晒版胶片中的某一色出现损坏时,由于印前成本控制的要求.不可能重新输出整套胶片 而只能是输出单色胶片,在印刷帅昌面较大的情况下.补发的单色胶片与其他色版胶片的套印存在着一定频率的偶然性误差.这主要是由于胶片储存环境,时间差所引起的,这种现象的发生往往让工艺与过程控制人员头疼.可能还会重新输出整套胶片。不但增加了成本。还耽误了宝贵的生产时间 严重时会影响到整个生产体系的正常运作。
另外 在一些实地,线条图案印刷品的工艺安排上.特别是可采取多版式,多幅面印刷的产品 包装印刷企业常常会调配印刷设备进行灵活的工艺优化处置。不同的印刷幅面必然会导致晒版胶片印刷规矩的不同.而制作同一产品的N套不同印刷规矩的胶片 或在同一套胶片上制作N套印刷规矩.都将给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带来缺陷,这是传统晒版方式不可避免的。
不可否认的是,CTP本身所具有的技术优势能够为包装印刷企业带来好处.其成熟的调频加网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消除龟纹和玫瑰斑。笔者以前在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某包装印刷品的连续调图案部分K、C.M.Y四色齐全.客户要求在完全再现四色网点阶调的基础上 增加专红色版 并且强调四色区域的专红色调。
为了避免出现龟纹.通过与客户沟通.用平滑收缩网点的方式.损失了C版在专红色版色调再现区域内的网点。用折中的办法保证了客户的需要.而这样的情形对于调频网点随机分布再现方式而言 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以上论述主要是基于企业有足够大生产订单的情况而展开的 换句话说.只有当企业具备相当的生产规模时CTP的优势才显得比较突出小型包装印刷企业在上规模.逐步向中大型企业过渡的过程中。应该本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或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才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时间:2006-10-17 作者:佚名 来源:印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