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眼中的承印商

  第1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于8月30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

  作为世界五大书展之一,本届博览会历时4天,展台总数达到1189个,其中海外展台550个。

  必胜网亲历了博览会的开幕,并有幸走访了几家出版社,发现他们对印刷厂的期望和要求虽然是各有侧重,但是却有着两个相同之处,那就是关于价格成本和印刷质量;而在印刷企业进入薄利时代的今天,印刷质量无异就更成为了出版社选择印刷厂的首要指标。

  下面是几家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关于印刷厂问题的一些谈话内容:

  农业出版社:我们出版社以农业图书出版为主,面向三农。农业图书出版与农业生产特性息息相关,季节性特征明显,过了这个季节,图书就没有任何作用了。所以我们对承印商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强调时效性,第二,农业图书发行链长,不是在城市里销售,而要进到农村,进到农户,对印刷质量有特殊的要求。对于合作伙伴,我们实行动态管理,每年都有进有出,依据其印制质量和配合程度进行动态淘汰。

  北京出版社:我们每年的图书出版种类有3000多种,其中教材近600种。在我们看来,出版社与印刷厂是上下工序关系,互不分离。就教材印刷质量而言,问题方方面面都有,如折角、重影等等,发现了这些问题,读者都会找出版社来换,他们对质量的要求比过去高了很多。

  除了管理者自身质量意识提高外,对普通员工进行质量意识的强化教育也很重要。有的企业买来了进口四色机,硬件设备的配置很高档,但胶版纸依旧套印不准,精度不够,这其实就是员工的意识问题,没有尽职尽责,没有找到“规矩”。同样是设备更新,有的企业则对质量非常重视。某某印刷厂,去年出了点质量事故,其中一本教材出现了一个反面,负责人马上召开相关责任人员会议,还亲自写了检查。这样的厂我们出版社最欢迎。在质量方面,尤其是大批量的教材印制,不可能一点毛病都不出,但只要有重视的态度,我们都是能够体谅的。

  厂社应加强沟通。出版社应给承印商说话的机会。我们就愿意和各类印刷企业聊天。比如明明拿来的版就不规范,有缺口,在这种情况下,拼出来的版肯定不会准确,硬要印厂做到完美,套准精确,这肯定是不合理的。对于很多出版客户,印刷厂是有意见的,但大多都不敢提,怕提了意见后没活。厂社需要沟通,不过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方式,不要过于生硬。要把质量管理放在付印之前,从出版社发出活件到印刷厂接活,每个环节都应仔细把关,做好充分准备,把不合格的挡回去,而不是死后验尸。我们的高档画册是在雅昌印的,确实漂亮,它的工价是不低的。出版印制部门在选择印刷厂时,应充分考虑产品的档次和其设备工艺,不能想给谁就给谁。而印刷厂也不可能什么活都接,尤其不能以牺牲质量去换活,要看自己能否承受。事实上有的业务员接来了活,印厂却没有能力去完成,非但没能赚钱,反而还赔了钱,得不偿失。

  北京印刷业在设备、耗材等硬件方面的发展速度并不慢,但在软件领域,高精尖人才匮乏。为什么很多出版社都把画册拿到了深圳,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帮着解决出版社无法解决的问题。

  出版社有很多设计丝毫没有考虑到印厂能力和工厂状况,会在封面材料选择、压纹、露白条等方面出现问题,我们也遇到过几次类似情况,到付印时才发现。如果事前从出版社到印厂都有专人把关,这样简单的问题就不会出现了。

  北京地区的教材印制整体呈现中下游水平,应充分看到,有了先进设备,并不一定就有高质量产品。培训员工队伍,提高人员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非常重要。

  电子工业出版社:读者的购买习惯一般是先看内容,再看定价和印装质量,尤其是印装质量,会对出版社的形象带来直接影响。图书的内在质量很难用指标衡量,所以最为直观的便是印装质量了。质量和周期是出版社关注的两个要点,均建立在管理基础之上,我们是出版行业中第一家通过ISO9000认证的,而厂社的管理又是相辅相成的。每年我们都要招标,对印厂的生产能力、管理水平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印厂的管理仍处于中低水平,有的厂长身兼业务员,问他们企业的规划自己都不清楚。在我们看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印厂领导者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管理上。

  我们社与承印商之间,平时不仅有业务上的互动,还会召开相应的社厂会议进行沟通。开展这项活动的第一年,什么问题都没有说出来。到了第二年,我们又换了一种方式,将印厂分开谈,结果找出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当场就拍板解决了,效果很好。此外,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我们所有的业务数据都进入了计算机管理,真正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在我们的业务中占了50%的比例。在与印刷厂的接触中,我们有如下做法:

  1. 凡是承印商,3年内必须完成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我们的承印商不仅集中在北京,在河北、山东等地都有。从实际经验来看,有的企业虽然完成了认证,但印装质量仍无起色,达不到要求,所以在选择过程中,质量与ISO认证情况我们都要看。另外,因为教材是课前到书,所以周期也必须保证。

  2. 什么叫质量认证?我觉得有一家印厂老总说得很好:“写你所干的,干你所写的,检查你所干的。”过去出书时间长,现在却很短,需要印厂加班加点,保证周期的同时还必须保证质量,在这种形势下,只有严格按照ISO标准,扎扎实实地做好质量管理,才能保证忙中不乱。

  3. 工价问题:目前印刷市场的实际情况是供大于求。北京在推行94工价时,人教社率先响应,这在当时也遭到了一些出版社的非议,说我们吃里扒外。我们认为,编印发环节的分配确实不合理,出版社的收入要远远高于印刷厂。对于社办的印厂,出版社往往会提供活源和工价的保障。但多数印厂却没那么幸运,他们责任大,生存也比较艰难,添购设备要钱,一台海德堡就要上千万元,所以我们在要求承印商必须做好的同时,也应给他们相应的照顾。现在我们的工价基本都按照94工价执行,且3个月内必须结账。下一步,在工价问题上,我们准备每年都要进行课本质量评比,对于优秀印品我们会在94工价基础上加价;对那些不合格的,则要降5%~10%的工价;实在不行的,就得停止合作了。

  外研社:出版、印刷、装订、材料供应商,彼此都是一个平等关系。强化质量意识非常重要,质量管理到位的企业,竞争力必然强。质检站实质是为出版社把关,将质量意识,向上灌输至厂长,向下灌输至质管人员。随着读者要求的不断提高,出版社现在的竞争也很激烈,今年3月开始实施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就对我们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扎实把好质量关。通过ISO认证是必备条件,企业上了规模就必须建立起制度。

  北京的出版市场很大,但我们有很多活拿到了外地,因为北京的质量达不到要求。相比而言,拿到南方去做,令人放心,哪怕多花钱。不过,差距也就意味着空间,北京印刷企业应有信心把出版物印刷市场做大做强。

[时间:2006-09-07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