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为导向 全面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以市场为导向 全面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北京新华印刷厂  高福成

  北京新华印刷厂于1949年建厂,是我国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大型综合性印刷企业。目前有职工1千余人,拥有固定资产2.75亿元,年主营销售收入1.38亿元,产品加工工艺涵盖书刊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印前、印中、印后及包装装潢产品,主要印刷形式有彩色印刷和单色印刷,书刊装订有骑马订、胶订、精装等几种工艺,彩色印刷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色令以上,单色印刷和书刊装订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50万令纸。企业隶属国资委所属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是国家级书刊印刷定点企业,国家审定的大型二类企业。主要承担党和国家重点图书、经典书籍、重要文献文件和众多出版物的印制任务。为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繁荣我国的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印刷行业已逐步进入市场,出版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为了获得发展,在印刷市场开拓、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和找准市场定位、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使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水平一年上一个新台阶,达到了较几年前翻了一番的水平,企业效益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站稳了脚跟,取得了继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下面就企业做的几项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重视业务开拓和业务队伍建设,确保企业效益水平

  现代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国内书刊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高、精、尖的产品时,随时掌握新的技术,更新观念,把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密切结合起来。面对印刷买方市场由过去出版社向企业送业务,到今天企业登门去出版社争取业务,业务形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积极应对,从业务管理体制、业务人员的培养,转变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观念入手,在生产经营人员中树立“为出版社服务”的经营理念,使企业逐步适应了市场需求。

  2001年上半年,我厂将计划经济体制下色彩浓厚的“生产科”更名为“生产经营部”,职能由单一的生产计划安排转化为集业务承揽、工艺设计、生产安排、完工产品结算于一身的生产经营中心,以适应各种生产业务的承揽的需求。在业务队伍建设方面,在注重原有业务人员服务传统出版社客户的同时,又吸引和招聘了大量业务人员,开发企业急需的商业印刷业务。对业务人员明确了奖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业务人员的积极性,使新华印刷厂的业务形势步入良性循环。企业的业务人员数量也由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人之多。企业在重视国内生产业务开拓的同时,高度重视海外业务的开拓和管理力度,选派懂外语,懂业务的业务人员充实到海外业务部,几年来,在上级领导机关的帮助下,海外印刷业务已经成为工厂生产业务的重要部分。工厂重视采取行业通用的业务承揽方式开发业务,指定专人负责企业的业务应标工作,这为规范印刷市场创造了条件,目前工厂已经取得部分集团采购项目的中标资格。目前工厂的生产业务承揽百分之百依靠市场解决!新华印刷厂业务形势的变化,反映出工厂的管理者对企业由封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开放的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提高对市场的适应能力,所作的工作。

  二、狠抓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坚持向管理要效益

  1、国有印刷企业的管理,首先应建立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之上。其管理方向应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注重抓好经营方针,把握市场动态,加强企业人本管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并依法开展各项经营活动。

  在市场激烈竞争形势下,对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行调整的同时,按照印刷市场需求对经营机制、管理机制进行了全面改革。根据我厂实际状况提出并制定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提高职工收入水平的具体措施。在企业内部建立了责、权、利明确、压力与动力并存的经济责任管理机制。车间的生产管理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生产经营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加速企业管理机制适应市场经济;我厂还加强了对生产指标、工艺管理、产品质量、生产周期、计价结算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建立了“生产调度条例”、“印刷质量管理规定”等管理办法。确定了以承揽业务为龙头,以货款回收为目的的经营方针;为转变旧的生产观念,适应市场需求,树立经营意识,确保货款及时回收,还加强了结算和收款环节方面管理,货款回收率由80%提高到95%以上。在结算方式上实行了“一刊一票”、“一书两票”制度,明确规定了业务人员为责任人,并与本人收入挂钩。通过对生产经营工作的强化管理,生产经营人员转变了经营作风,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

  2.先进的生产设备必须有先进的科学管理保障,才能充分发挥先进生产设备的效率。为此,我厂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筹建了彩印中心。自组建彩印中心以来,无论在管理模式上,还是用工制度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彩印中心的用工制度采取了全员聘用制,积极广泛地吸纳印刷技术及营销骨干,参照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并结合工厂的实际,从“责、权、利”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为彩印中心的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彩印中心现有设备均是当今世界一流的印刷设备。先进设备的引进;决定企业的市场空间。世界顶尖的设备要想发挥效益,最关键是要有高素质的人员来操作,要建立一套“由一支素质良好的员工队伍和先进的设备相互配套的管理体系”。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方面,彩印中心实行了“薪随岗变,薪随绩变”和个人发展空间相结合的激励机制。目前,彩印中心现有员工近百人,除本厂培养外,部分员工来自社会招聘,均在各自岗位发挥作用。彩印中心一方面向吸引、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实行“末位淘汰制”,年均人员流动率达4%左右,人才的合理流动形成了较好的用工氛围。

  新的管理模式给彩印中心带来了全新的气象,也促进了新华印刷厂的发展。

  3.积极调整生产组织适应企业管理需求

  过去我厂的生产组织体系是按产品来进行划分的,生产组织层次多,职能重叠,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生产任务的复杂程度成倍增加,没有一个扁平化,弹性化的生产组织架构,以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是不可想的,新华印刷厂近年以来,为适应这一变化专门成立了厂生产部,集生产计划安排、工艺审核、完工产品验证、对外配套服务于一身的职能部门,将行政色彩浓厚的车间建制逐步调整,按加工工艺划分成立若干个加工中心,直接隶属于厂生产部,由原来的两级调度变为一级调度,简化了生产调度路线,提高了对业务的反应速度。

  4、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采用新的管理手段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要管理好一个大型综合性印刷企业,保持它的稳定发展,管理必须要有一个创新,工厂作为“北京市印刷质量管理十佳企业”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仅有优良的设备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贯彻推行先进管理思想和方式,把世界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融入到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提升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而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来实施全面提升新华印刷厂质量标准战略成为了必然,从制定ISO9001认证的工作计划开始,经过一年的努力,2004年12月北京新华印刷厂取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0年开始,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印刷总公司的支持和指导下;着手建立北京新华印刷厂《印刷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简称XHYS-ERP)》,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整合新华印刷厂各种信息资源;打造一个数字化管理平台。将方便企业管理为中心的内向型管理模式,向以市场、客户(订单)为导向的流程重组转变。

  三、适应印刷市场需求,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印刷企业的发展依赖市场,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的需求,根据市场的变化,结合自身的情况,有选择地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位,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北京新华印刷厂是一个大型综合性印刷厂,产品工艺全,是企业的特色,但在众多的工艺中怎样创出自己的特色产品、特色工艺,确定市场定位,是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要研究的一大问题,我厂根据自身书刊印刷企业的特点,结合本企业的优势,确定了集中优势发展精装印刷产品的战略,98年企业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引进了第二条精装联动线,使精装生产能力稳定增长,保持在500万册/年的水平上,在北京乃至北方市场创出了特色、创出了品牌,吸引了一大批出版社的目光,在此基础上发展的豪华装订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产品档次水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印刷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印刷企业来说既是严峻挑战,又是发展机遇。我厂根据印刷市场需求,以提高整体综合实力为目的持续进行技术改造,突出重点,在稳定原有的书刊产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为印刷产品上档次上水平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面对印刷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彩色印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厂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抓住机遇,扩大发展彩色印刷生产能力,在两年内连续引进了两台海德堡M600商业轮转机和海德堡四色胶印机及相关配套设备,组建了彩印中心。使我厂彩色印刷产量达到300万色令以上;是2000年同期的30倍。工厂加工费收入由多年徘徊在3500万元左右一跃达到7000万元以上,翻了一番,使企业在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果。我厂又引进了北大方正“畅流PDF工作流程管理系统”,提高彩色制版生产工艺水平,完善数字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

  四、加快企业整合工作,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

  为了实施集团公司加大业务整合力度,发挥品牌优势,以市场化的运行盘活资产,全面提高集团公司资产运营效率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根据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十一五”战略规划关于打造“新华”企业品牌和发展集团公司在书刊印刷、商业印刷领域优势的部署,在北京新华印刷厂与北京第二新华印刷厂和北京新华彩印厂于2005年年底前完成了三个厂印刷经营的整合工作。整合后的北京新华印刷厂新增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66人,新增设备74台,固定资产增加净值886万元;整合工作使北京新华印刷厂从生产能力、技术力量、生产配套水平等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增强了工厂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又给我厂提供了一个发展壮大的机会。

[NextPage]

 

  2005年,我厂实现利税1,216万元、利润总额351万元、产品销售收 入13,868万元、工业增加产值已3,900万元、资产总额27,385万元。面对已取得的成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老国有企业,面对当前印刷市场激烈的竞争,机制不活、人员老化、思想观念陈旧、技术力量匮乏与现代企业和印刷市场的需求差距很大,不从根本上改变,很难有所发展。企业面临的形势是:困难与希望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单纯期望改革的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是不切实际的。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更新观念,增强广大职工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向管理要效益,面对市场,奋发图强,迎接挑战;实现国有企业的辉煌才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

  几年来,我厂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努力,才得以在市场中继续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在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把加强内部管理放在首位,不断加大企业改革力度,苦练内功。同时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引进产品新项目,改善生产环境,更新机器设备,使企业更好地为出版事业服务。
为此,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把握市场,确定规划,抓住机遇,高起点进入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是单一的,我国延续了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市场经济所取代,这就需要企业领导者首先更新观念,尽快适应新体制,准确把握市场,确定规划,在这方面北京新华印刷厂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多年以来,我厂主要以文字书刊印刷为主,产品结构单一。但是,随着印刷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在单色印刷市场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从拼工价、到拼服务,甚至发展到恶性竞争的地步,北京地区的单色印刷能力过剩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为高档品印刷提供了发展的空问,几年以来书刊的彩色化就是一种趋势。北京地区高档快速彩印能力严重不足造成了北书南印的局面。根据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厂确定了印刷的整体发展思路,维持现有文字书刊印刷能力,不再盲目扩大黑白文字书刊的印刷能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增加彩色印刷设备,加快发展彩色书刊和商业印刷能力。在调整产品结构的同时,对书刊印刷能力在总量不再增长的基础上,发挥新华印刷厂的特点和优势,重视技术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改造,保持书刊印刷设备的先进性。

  一个企业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如果不能提出正确的企业长远发展思路,并精心组织实施,把握住市场脉络,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其结果,只能是被市场所淘汰。工厂抓住了这一发展的机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斥巨资引进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彩色印刷设备,组建彩印中心。快速、高起点地占领了这一市场,发展了自己。

  二、注重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人才优势

  加强企业人事制度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为人才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为企业大批人才的涌现创造了条件,是企业通向高速发展的快行道。合理引进人才、管好人才、用好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一,专业化、自动化程度越高,人才流动就越大。因此,企业一方面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培养企业现有职工,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水平。

  第二,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工作,在企业内部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指导青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水平,真正做到一专多能、一专多用。只有培养知识型、复合型人才;才能促进企业发展。要充分利用企业人才优势;避免技术人员流失。

  企业发展要打人才战略的牌,作为老国企还要走一条五湖四海的路,广纳各类人才,克服门第之见;使企业发展获得最大的人才支持。这个问题在很多企业不是问题,但是在一个传统意识很强的老国企是要有一定的过程。历史上的北京新华印刷厂由于其生产工艺和生产规模;在中国印刷业中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是一个出人才、出管理经验和工艺规程的企业,吸引了一大批精英、锻炼了一批人才,成为了印刷行业的栋梁。随着时间推移,企业的这种优势不在,企业要获得发展必须吸引大量的印刷业务、印刷技术和印刷管理人才,投身到企业当中。企业的竞争和发展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不能吸引人才,企业就不能获得发展;不打破旧有的传统意识,就不可能留住人才。工厂成功的尝试打破常规,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市场通用手段吸引人才,并且为人才的发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短时间内聚集了一批印刷行业的各类人才,结合企业人才自我培养,在企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05年根据中国印刷集团公司的安排,北京新华印刷厂与北京第二新华印刷厂和北京新华彩印厂进行了生产经营整合工作,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职工到新华印刷厂工作,目前,工厂主要业务岗位人员有 5 0余人,其中 6 0%是近期引进的人员,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有 2 0%是从近期引进人员中聘任的。对于有大学学历的各类人员,工厂也在进行认真分析,根据所长,安排岗位,进行培养锻炼,发挥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为企业的发展保留必要的人才。

  三、先进的工艺设备,必须要有先进的管理水平配套

  先进的设备,必须要有先进的劳动组织和管理思路与之配套,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这也是我们在不断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在实践中悟出的道理。彩印中心,在筹建时,厂领导班子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员,就彩印中心组建的有关问题统一思想认识,对彩印中心在管理模式、用工制度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使世界一流的设备有了一流的管理与之相配。在老国企内运用较为先进的模式进行管理,人员编制严格控制,定岗定员,减少管理环节,对所需要的技术人员、工人采用厂内、厂外招聘方式,严格按合同工制度管理,人员做到能进能出,工资分配实行合同工资制度,工资标准参照市场问工种价位,不再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度。彩印中心成立几年后的今天,证明了这一思路是正确的,彩印中心在经济上成为我厂新的增长点,在生产管理上为我厂提供了新的经验。

  新华印刷厂走向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适应市场的过程;并逐步进行调整改变的过程。在这个工作过程中,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抓住机遇找市场;才能继续生存与发展。但前提是:必须有一套好的管理体制,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有一支优秀的经营队伍,有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四者缺一不可。这些体会源于新华印刷厂的工作实际,以及为适应市场变化所做的一些探索,但受体制影响,这些体会还有相当的局限性。我们愿与兄弟单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时间:2006-08-29  作者:佚名  来源:信息中心]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