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奇公司机构改革的作法和体会
北京凌奇印刷有限公司 张根祥
北京凌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二零七工厂基础上改造的军队国有独资公司,现隶属北京军区联勤部。公司始建于1937年,1994年列为军内第一批改制企业。1996年公司正式改制挂牌,成立北京凌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以印刷为主业,承印期刊、图书、彩报、高档画册、零件等。现承印《读者》、《家庭》、《婚姻与家庭》、《党建》等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期刊50余种;承印高等教育出版社、金盾出版社、建工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十余家国内著名出版单位的图书;承印《中国汽车报》、《战友报》等10多种彩报。公司在2005年全国质量评比中荣获铜奖,连续多年荣获全军质量评比金奖和北京市印刷质量十佳企业。2005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印刷诚信企业。公司于2005年通过 IS09001一2000版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引进了北大方正 ERP管理软件系统。
公司从1996年改制至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企业内部改革:一是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于部实行聘任制;二是实行提前离岗退养政策,压缩企业冗员;三是打破干部工人界限,一律实行员工制;四是分配制度改革,管理人员试行年收入制,车间实行按产量计奖的原则。各项改革的深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深化企业内部改革,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公司在前几年各项改革的基础上,又于2004年对机构进行了改革。这次机构改革是公司近年来比较大的一项改革,是引进现代管理模式的一次尝试,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次机构改革本着管理高效、人员精干和扁平式管理的指导思想,按照定岗、定编、定责、定薪和竞聘上岗(四定一竞)原则进行。
这次机构改革工作从2003年7月开始酝酿,到2004年5月管理人员全部聘任到位,前后历时10个月。现将我公司机构改革的一些作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机构改革的主要工作
(一)机构改革的提出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改革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公司领导心里没底,一时难以确定。为此,公司决定走出去,向外单位学习取经。2003年上半年,公司先后组织中级以上管理人员和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参观合资、民营企业和兄弟单位,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通过与合资和民营企业相比,感到在观念、机制、管理等方面均存在差距。参观后,通过认真讨论,统一了认识,找出了差距,提出了改进措施,明确了深化改革重点放在机构改革的思路和目标。
(二)确定机构改革目标
公司决定,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本着高效、精干、扁平式的管理原则,在公司内部进行以机构改革即“四定一竞”(定岗、定编、定责、定薪,竟聘上岗)为主要内容的机构改革工作。
1.定岗定编
在机构改革中首先从管理部门开始,以打破部门壁垒、取消处级建制、实行事业部制为目标,本着高效、精干和扁平式的管理原则,对现有机构和岗位设置进行改革。将原来的处室改为四部一室,即经营部、生产部、财务部、行政部和联合办公室。机构由过去的15个精简为10个。
在定岗定编中,为体现扁平式管理原则,公司高层副职均兼任部、室的主任,减少管理层次。这次岗位设置很多是一人兼二职或三职。管理岗位从42个减少到30个(其中中级6个,一般24个),人员编制由56人压缩到49人(其中中级17人、一般32人)。
2.定责定薪
结合定岗定编,公司对各管理岗位的管理职责重新进行了修订,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在分配上实行逐步与市场接轨的分配制度,试行定岗定薪。参照岗位职责、管理范围、责任大小及现在收入水平等因素,测定出岗位收入标准。
3.竟聘上岗
在定岗、定编、定责、定薪的基础上,实行管理人员竟聘上岗。按照竞聘上岗要求,全体管理人员均需先起立,通过笔试、竞聘答辩等程序,竞争所报岗位。
(三)制定改革方案和文件
制定改革方案和文件是指导改革的重要工作,公司从 2003年11月就抽调专人负责改革方案和文件的起草工作。首先制定工作计划,除制定总体计划外,还根据不同工作阶段,制定不同时期的工作计划,做到心中有数,使改革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进行。二是制定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经过反复推敲、研究,并多次听取职代会意见,进行了10多次修订才定稿。为了规范竞聘程序,还制定了《管理人员竟聘上岗实施办法》、《管理人员竟聘上岗考核办法》及《管理人员竟聘落岗安置办法》等文件。为体现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在文件出台前都召开了专题会,认真听取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代表的意见。三是为使制定出的
岗位职责切实可行又符合实际,公司还下发了“管理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调查表”,由每个管理人员把自已所从事的工作描述出来,为岗位职责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四)做好笔试考试和竞聘答辩工作
1.笔试考试
这次竞聘考试涉及面广、人员多,为保证考试顺利进行,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作了精心的布置。一是制定了考场纪律,指定总监考人负责整个考试事务、考场监督和试卷的打印等项工作。二是做好笔试试卷的准备。为了防止泄题,一切与考试有关的人员均不得参与试卷的准备,而且试卷的打印由职工代表全程监督,封袋、启封均由职工代表来完成。同时,还指派两名公司领导到现场监考。三是为体现判卷公正,公司还聘请北京印刷学校的教师对所有试卷进行判分。教师对每一份试卷进行认真的打分,并对试卷写出评语,指出优点和不足。
2.竟聘答辩
这次竟聘中级管理岗位的14名同志参加了竞聘答辩,公司7位领导和10位员工代表对竟聘答辩人员进行了现场评议打分,聘请职工代表担任记分员进行计分,并现场公布答辩结果。同时,答辩人员还对本岗位职责的理解进行了论述,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改进措施和设想,对领导提出的要求做出了承诺。最后答辩成绩均达到合格分数。
一般管理岗位的32名同志参加了竞聘答辩,公司7名领导和部门主管对一般管理岗位竟聘答辩人员进行现场评议打分。为保证考场的公正,聘请职工代表做现场监督员。竞聘者围绕岗位职责和进入新岗位后的想法做了说明,表示要珍惜岗位,努力工作,做出成绩。经过评议答辩,成绩都超过合格分。由于是32个人竟聘31个岗位,最终有一名同志落聘,公司已按政策给以安排。
通过考试成绩和答辩成绩来看,参与竞聘的绝大多数同志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牢记岗位职责内容,无论笔试、答辩,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对答如流、信心十足,表现出要做好工作的决心。纵观整个答辩的全过程,答辩工作比较顺畅,还出现了新的亮点,发现了新的人才,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积蓄了人力资源。
[NextPage]
二、几点体会
(一)改革对推进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这次机构改革是公司近10年来改革动作最大的一次,是引进现代管理模式的一次尝试,对公司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这次改革体现了思想观念上的转变,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
这次改革遵循高效、精干和扁平式的管理原则,以定岗、定编、定责、定薪,竟聘上岗为主要内容。改革目标明确,方法得当,符合实际,效果明显。
试行一岗一薪,岗薪与职责相结合的分配新机制,使公司分配制度改革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这次改革工作成功的最有力保证,是公司领导的坚强有力和全体管理人员的理解和支持。
(二)改革实现了三个突破
一是打破部门壁垒,取消了原处级建制,实行事业部制;摒弃官本位观念,当官转为管事、办事,称谓由处长改为主管。
二是推行扁平式管理模式,提倡能兼职的不设专职。公司领导兼各部主任,个别岗位还要由副总兼任主管;一般管理岗位也进行了岗位合并,将原来两个人完成的岗位现在改为一个人兼管.
三是精简了机构、精干了人员。机构编制由原来的15个压缩到10个,管理人员由原来的56人精简为49人。
(三)改革的几个特点
1.公开、公正、透明。公司在制定方案、实施竞聘考试、答辩,包括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岗位职责、岗薪制定等项工作都请职工代表参与或监督,判试卷聘请印刷学校教师来完成,都是确保竞聘工作的公正。为了体现公开、透明,公司还把与竞聘文件向所有参加竞聘人员进行了公示。
2.慎重、稳妥、周到。按照原计划准备在2004年3月之前完成竞聘工作,公司考虑到这次改革动作大,牵涉面广,为了慎重起见,领导小组决定推迟文件出台,又对所有文件进行反复推敲,避免出现失误。对改革的一切工作,领导小组都要开会讨论,这期间共召开了10次领导小组会,各种小型会议不计其数,做到文件出台万无一失。
3.为年轻同志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这次竞聘答辩,对每一个竞聘者都是一次考验,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特别是对年青的竟聘者更是一次展露才能的机会。他们表达能力较强,思想观点鲜明,对市场有准确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具有超前意识,透射出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热情。
4.老同志做出了榜样。这次参加竞聘的也有一些老同志,他们克服)心理压力,调整了心态,认真做好复习和准备;面对竞争没有退缩。而是勇于挑战,表现出老同志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赢得了大家的赞誉,也为年青问志做出了榜样。
总之,这次机构改革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改革是成功的。但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改革是不能间断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准备进行新一轮的企业内部改革工作。
[时间:2006-08-29 作者:佚名 来源: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