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阳光保障计划”再探营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727.HK)董事韩国璋被“双规”事件,令“阳光保障计划”一度成为焦点。

  “阳光保障计划”是上海电气为集团内部协保、托管人员提供的一项团体保险,用于帮困保险和扶贫救助。这被猜测是韩“出事”的缘由之一。

  8月17日,记者来到“阳光保障计划”的风暴中心———上海电气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下称“电气人力”)。
  

  托管人数之谜

  电气人力坐落在上海市闸北区天通庵路569号,周围是一片嘈杂的平房区。公司由上海电气集团原再就业服务中心变更而来,2000年4月正式成立。是一栋四层的简易小楼。

  这番景象跟记者往日印象相去甚远———韩国璋在今年1月份国务院国资委组织的一个交流会议上曾介绍说,电气人力有420名工作人员,下面托管托养了12.1万人。

  韩当时在给大会提供的交流材料说,到2004年4月,电气人力共托管集团内企业分流人员1万多名;至2005年4月,托管人员增加至4万多名;而2005年一年即有8万多名人员进入托管。

  “人员的构成情况为:有劳动能力的下岗人员2万名,退休人员9.4万名,编外人员8000名。”这份材料说。

  公司在2004年托管人数急剧增多,显然在于该年度开始,上海电气开始了整体改制上市———在2004年3月至4月间,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先后组建了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电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电气资产”),韩国璋为后一公司的常务副总裁。

  上市公司资产之外的存续资产都进入了电气资产,而电气人力就是电气资产管理退养人员的一个工作平台。

  记者在电气人力托管部了解到,托管部主要是托管那些伤残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完全失去劳动能力的,我们养起来。”托管部负责人说,“而退休的职工有国家养。”

  一份关于电气人力运作模式的资料显示,电气人力也不是无偿托管———电气人力和被托管的公司签订协议,按托管人员到退休的年数再加15年来计算费用,被托管公司可以支付现金,也可以以资产作价支付

  因此,上海电气方面说,在电气人力资金运作上,政府无须直接支持。

  如此,则电气人力托管的12.1万人中,除去9.4万名退休职工,实际上需要托管的也就是3万人不到。

  精确弄清楚托管人数很重要,因为饱受海内外质疑的“阳光保障计划”,主要针对的便是这些托管人员。
  

  阳光保障成本几何

  记者拿到的一份“阳光保障计划”保单有两张单子:分别是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人寿”)和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命人寿”)。

  根据该保障计划的服务手册,该团体险投保对象主要是“托管托养中的协保、内退、丧劳人员”。其中,太保人寿主要投保意外/特定事故和重疾险,生命人寿投保门急诊和住院。

  根据早先韩国璋在国务院国资委会议上的介绍,集团为给上述投保对象买这两份保单,每年给人力资源公司拨款1000万元。

  而根据此前《劳动报》报道,这两份保单投保金额为58元。

  上海电气内部有人认为,这份保险价值不大———比如门诊医疗保险规定,一年中自付770元后的不足部分,保险公司才给付最多772元的保险金额;住院医疗保障这块,也是在扣除掉自负的1542元过后,才给予最多772元的赔付金额。

  这份阳光保障计划分几轮实施,首批于2004年10月份实施,有4198人参保;第二轮在次年10月份实施,共有14918人参保。

  记者拿到的这份保单,保险生效期则是从2006年5月1日零点—2006年9月30日24点止。

  记者推算下来,如果从2004年算起,阳光保障计划共实施了有三年,电气人力应该共获拨款3000万元。但是,这3000万元的保费显然没有用完———第一年参保4198人,第二年参保14918人,第三年参保8000余人(共12.1万-9.4万托管人员,除去第一年和第二年参保的人员剩下8000余人),按一份保单58元计算,三年下来只需付出150多万元。

  不过从第二轮开始,离岗下岗职工看急诊和住院就医进入自付阶段时,上海电气集团报销一半的费用。如此,除了上述150万的保单支出外,上海电气集团还需支出这一部分费用。

  富余出来的阳光保障计划资金,是否就是此前海内外媒体盛传的绊倒韩国璋的那根绳子?

 

[时间:2006-08-25  作者:汪生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