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达成为国内最大的软塑包装材料生产基地

  20 年来江苏申达人始终坚持走专业化道路,发展战略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在实施专业化战略中审时度势,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

  从 1986 年到 1995 年,申达公司通过不断开发新品,以产顶进填补国内空白,凸现产品优势,在国内同行中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从 1996 年到 2000 年通过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的良性互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迅速扩大企业规模,集聚包装企业群体,形成专业性工业园区产业优势,在国内市场上形成产业规模、产品品种和市场占有率的优势。

  2000 年“中国软塑包装材料生产基地”落户园区,特别是 2003 年“亚洲包装制造中心”落户园区后,一流的包装企业、一流的生产设备、一流的建设项目、一流专家科研机构,迅速向园区集聚,形成了抗衡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包装产业冲击的强大力量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广阔平台。

  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申达已经形成了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比较优势:一是通过扩张产业规模,凸显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了以软塑包装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成为当今中国最大的软塑包装材料生产基地,形成了亚洲范围内首屈一指的规模优势。二是站在技术前沿,跟随科技发展趋势,促进技术创新,开发和生产高技术含量的软塑包装、环保包装和现代包装,取得了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三是以亚洲包装中心为平台,积极推进了国际化进程。整个申达园区目前拥有 11 家中外合资企业,累计引进外资约 8000 万美元。四是在 20 年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集聚、锻造出了一支意志顽强、经验丰富、能力一流、和衷共济的核心经营管理团队、一支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团队、一支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营销团队,为融入经济全球化积累了厚实的人才优势。五是通过 20 年来的发展奠定了在包装产业领域、客户群体、各级政府及职能机关、金融系统包括社会各界的良好声誉、资信与口碑,形成了申达独特的品牌优势,使申达在对外投融资、拓展外部市场、取得外部资源、获得外部支持等方面具备了本土企业群体独特的优势。

  依据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把握中国软塑包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以申达的比较优势为基本依托,我们的发展战略是:把申达国际化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战略,把培育国际一流企业、制造国际一流产品,将申达科技工业园打造成全球规模最大、最具知名度的软塑包装产业制造基地作为国际化战略的目标。

  根据这个战略目标,我们“十一五”的经济发展目标是:

  在“十一五”末,申达科技工业园将实现:年产软塑包装材料 50 万吨,年工业总产值超过250 亿元人民币;着力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 100 亿元人民币的企业 1 家,年销售收入超过 50 亿元人民币的企业 2 家,年销售收入超过 10 亿元人民币的企业 5 家;年出口产品占销售总额的 40%。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超过 80 亿元人民币,利税总额超过 50 亿元人民币。

  围绕申达未来的主战略和“十一五”经济目标,将努力打造一个基地,搭建四个平台,采取五项战略措施。

  打造一个基地:申达科技工业园将整合内外资源和相关要素,密切关注全球软塑包装行业发展动态、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切实抓住国际软塑包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良好契机,以软塑包装材料为产业核心,充实资本、集聚人才、引进技术、打造品牌、扩大合作,培育软塑包装材料产业链,形成软塑包装上中下游产业集群,将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使之成为具有吸引力和品牌效应的世界软塑包装产业集聚体,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知名度的软塑包装产业制造基地。

  搭建“四个平台”:一要搭建国际软塑包装技术研发平台。申达将筹建国家级软塑包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善博士后工作站运作机制,与国际软塑包装产业巨头建立广泛的技术交流关系,构建申达国际软塑包装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要搭建国际知名软塑包装品牌聚集平台。积极培育世界知名品牌,并吸引国际知名品牌入园,形成国际软塑包装品牌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打造国际软塑包装品牌高地。

  三要搭建国际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国际软塑包装网”,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人才、市场、资金、生产等全方位信息服务,打造软塑包装行业权威性国际信息服务平台。

  四要搭建现代化物流服务平台。搭建现代化物流平台,为入园企业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满足区内企业持续增长的国际国内物流运输需要,适应国际化的生产跨国经营模式。采取五项战略措施:一是继续走专业化道路,整合产业链,打造产业集聚体。二是营造技术创新环境,继续推进科技创新战略,建设世界一流的软塑包装研发高地。三是加速实施品牌战略,加强两种品牌建设,聚集知名品牌,凸显品牌辐射效应,实现园区品牌和产品、企业品牌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四是积极推进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并重的战略,广泛利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国际国内货币市场,拓宽筹资、融资渠道,保障园区实施国际化战略的资金需求。五是按照国际化标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2006-08-07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