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3日-5日,由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在北京召开。新浪网作为年会合作指定媒体全程图文直播此次会议,以下为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演讲:
王国庆: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大家好!受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委托,我向参加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的全体代表通报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以下简
称发展纲要。并对发展纲要的主要内容做简要介绍,借此机会征询大家的意见,以便使发展纲要不断完善。
发展纲要正式文本以及对发展纲要全面解读和专题报告,将在我司2006年度中国报业发展报告当中与大家见面。该报告将于今年9月份出版。首先简要通报发展纲要制定的工作情况。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部署,总署报刊司于2005年5月正式启动《全国报业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制订工作。2006年5月完成。
《发展纲要》的制订工作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对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结合报纸出版业的发展实际,力图全面、系统阐明“十一五”时期报纸出版业的发展政策、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
为确保《发展纲要》的政策性、科学性、前瞻性,报刊司组织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力求深入了解发展现状,全面分析发展形势,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发展目标。
主要调研工作:(1)组织召开14场专题座谈会。内容涉及报业体制改革、集团化建设、区域经济与报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内容产品创新、经营模式转变、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应用与新媒体、细分市场拓展、报业广告经营、媒介市场调查等诸多报业发展领域。
(2)组织深度访谈。约请50余位主要报社(报业集团)、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界资深人士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
(3)开展全国性问卷调查“中国报业经营主体生存现状调查”(2005)“报业经营管理高层调查”(2005)
(4)组织开展专项课题研究。调动专业研究机构力量,针对“十一五”时期报业发展关键领域,组织《纲要》专项课题研究。共组织开展了8项课题研究,这些子课题皆已结项并完成研究报告,其中若干前沿性课题还组织召开了研究成果专家论证会,多次修改,不断完善,为《纲要》制订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十五”时期,报纸出版业在快速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公益性出版事业和经营性出版产业发展不协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薄弱,报业发展不平衡加剧,城乡居民报纸消费差距日益扩大;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报业市场恶性竞争;中心城市报业市场趋于饱和,新的增长空间尚未全面开拓;信息技术革命导致多元化传播格局加快形成,报纸出版业在思想观念、内容形式、经营模式、技术手段、人才储备等方面明显准备不足;国际传媒资本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国内市场,与我国报业在思想文化领域和传媒市场领域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5)推动各地“十一五”报业发展规划制订工作。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主要报纸出版单位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报业改革发展实际,制订“十一五”发展规划。共有20个省市的新闻出版局、44家报业集团及主要报社完成并报送了“十一五”报业发展规划,为制订全国报业发展纲要提供了重要参考。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年)
第一章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节 报纸出版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五”时期是我国报纸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繁荣发展的五年。报纸出版业已成为我国“十五”时期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报纸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报纸出版大国,但还远未成为报纸出版强国,制约报纸出版业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报纸出版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报纸出版能力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资源配置方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报纸出版资源紧缺与资源闲置浪费的矛盾日益突出;?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报业市场体系尚未形成。
面对战略机遇和发展挑战——必须准确把握现阶段我国报纸出版业的发展特征,正确判断发展形势。必须立足科学发展,增强发展信心,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改革体制机制,全面提高我国报纸出版业的舆论影响力、文化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开创报纸出版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节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报业发展全局。“十一五”时期促进报纸出版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报纸出版业发展全局。
第三节 报纸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目标。1. 宣传科学理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2. 引导社会舆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3. 满足群众需求。报纸出版业的主要出版指标和经济指标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报纸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期末千人日报拥有量力争达到平均每千人90份,报纸普及率达到平均每户0.3份。大力开拓新兴媒体市场,满足群众的新型阅读体验和内容消费需求。4. 优化报业结构。建立科学的报纸出版资源配置机制,资源配置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相结合,实现对报纸总量的动态调控。报纸出版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地区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5. 转变发展模式。质量型、效益型、集约型的报业发展模式基本确立。报业经营模式由一元化报纸经营向多元化内容产品经营和信息增值服务的转变普遍实现,报业收入结构明显改善。跨地区、跨媒体经营取得重要突破,形成若干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报纸出版产业集聚地区,培育一批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 6. 协调城乡发展。“三农”类报纸在报纸总量中的比重有明显增加,报纸出版服务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能力显著增强。各类报纸对中小城镇的覆盖率大幅提高,农村居民报纸阅读率明显上升。7. 深化改革。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报纸出版宏观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报纸产品生产微观运营机制。公益性出版事业和经营性出版产业协调发展。政府对报纸出版业的宏观调控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8. 发展数字报业。数字内容生产、传播和增值服务能力普遍提高,数字内容产品和信息增值服务收入显著增加。形成一批在多元传播格局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品牌报业机构。报纸出版机构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得到有效保护。9. 开发人才资源。报业人才结构明显优化,创新型人才普遍稀缺的局面得到显著改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更加健全。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普遍加大。产学研一体化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初步形成。10. 提升装备水平。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的主营业务信息网络平台普遍建立,科技进步成为报业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量。报纸印刷设备的升级改造更加适应投资回报合理、印力配置灵活的要求,服务社会需求的商业印刷能力显著增强。
第二章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报纸出版工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报纸出版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舆论环境和物质基础。
第三章 加快发展模式转变。第一节 转变报业增长方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使报纸出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由传统体制机制向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富有生机活力的微观运营机制转变。?提高质量效益,促使报纸出版业由数量型、粗放型增长向质量型、效益型增长转变。? 优化报业结构,促使报纸出版业由分散、弱小、低水平建设的传统格局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报纸出版体系转变。?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使报业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 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促进东中西部报纸出版业协调发展,促使报业发展成果由主要惠及中心城市居民向普遍惠及广大城乡居民转变。? 完善市场体系,促使报业市场由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报业市场体系转变。? 转变经营模式,促使报业市场竞争由同质化竞争向差异化竞争转变,由价格竞争向高质量的内容竞争和服务竞争转变,由单一收入来源向多元收入结构转变。? 增强创新能力,促使报业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
第二节 协调城乡区域发展。?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建立惠及广大城乡居民的报纸出版发行体系。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积极开发中小城市报业市场,缓解中心城市报业竞争,推动报业经济良性增长。?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东中西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推进东中西部报业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发达地区的报纸出版单位带动欠发达地区报纸出版单位加快发展。
第三节 增强报业创新能力。加快报纸出版业在内容产品、组织结构、经营模式、技术装备等重要领域的创新步伐。
第四章 深入推进报业改革。第一节 重塑报业市场主体? 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报纸出版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 贯彻“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原则,加快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益性报纸出版单位的改革。
第二节 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提高报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有大型综合性报业(传媒)集团,使之成为报业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传媒领域的战略投资者。? 实施综合性传媒集团发展计划,在现有39家试点报业集团基础上,横向发展一批跨地区、跨媒体、立足传媒业、面向大文化产业的多元混业经营的国有大型综合性传媒集团。?大力提高报业专业化水平,积极发展专业性报业(传媒)企业集团。? 实施专业性传媒企业集团发展计划,在现有具备良好发展基础的重点行业或重要细分市场的行业、专业报基础上,纵向发展一批在重点行业和重要细分市场最具影响力的大型专业性传媒企业集团。
第三节 完善报业市场体系? 发挥大中城市报业中心市场的主导和辐射作用,大力开拓中小城市和农村报业市场。? 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报纸出版生产要素市场建设。? 支持报业集团和大型报纸出版机构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 鼓励报纸出版单位在广告、发行市场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 加快报业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制止报业市场恶性竞争。
第四节 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 ? 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建立健全报纸出版法规体系,建立报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探索建立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五章 建立现代报纸出版体系。第一节 调整报纸出版结构布局 ? 形成以若干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报纸出版产业集聚地区为中心,报纸出版普遍惠及广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报业区域发展格局;? 形成以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经营的大型国有报业(传媒)集团为龙头,地方性、行业性或专业特色鲜明的中小报社共同发展的报业市场主体发展格局;? 形成以党报为核心、各类报纸丰富多彩的报纸品种发展格局;? 形成以传统纸介质报纸为基础,数字化、网络化内容产品和信息增值服务产品齐头并进的内容产品发展格局;? 形成公益性报纸出版事业和经营性报纸出版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第二节 建立健全报纸调控机制? 建立报纸出版“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相结合的报纸出版调控机制。? 进一步完善报纸出版评估论证制度。? 建立报纸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制度。
第三节 合理配置报纸出版资源。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扶优汰劣、整合资源”的原则,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整报纸品种结构和资源布局,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质量和利用效率。
第六章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第一节 加强和改进党报发行。按照“存量靠动员、增量靠市场”的要求,积极探索党报发行新机制、新方法。
第二节 优先发展“三农”类报纸? 加大政府投入,调整出版资源配置,大力扶持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各类报纸,促进报纸出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实施新农村报纸出版促进计划,优先发展 “三农”类报纸,提高农村报纸普及率,逐步解决农民“看报难”问题。? 巩固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摊派发行成果,严禁向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摊派发行报纸。
第三节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增强报纸出版单位的社会责任感,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实施“精彩新体验”报纸阅读促进计划,在报纸出版业普遍形成面向下一代的战略共识。
第四节 积极扶持科普类报纸? 支持发展综合科技类报纸,重点发展科普类报纸,优先发展面向“三农”的农业科技和科普报纸。? 继续实行科普类报纸的财税优惠政策。
第五节 扶持少数民族报纸出版事业? 加大政府投入,巩固和加强少数民族报纸出版事业的发展基础。? 保持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的品种数量稳中有升,重点保障少数民族文字党报的出版发行。? 推动新疆新闻出版“东风工程”的全面实施。推进西藏新闻出版“雪域东风工程”立项及实施。? 加强少数民族报纸出版人才培养。
第七章 开发报业市场潜力。积极开拓具有发展潜力的传统报业市场,重点开发地市级报纸、行业类报纸、专业类报纸、海外华文报纸等报业市场的增长潜力,充分满足受众阅读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拉动报业经济增长。
第一节 着力开发地市报业市场? 推动一般地市报纸出版单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调整一般地市出版资源配置政策,适度引入市场竞争,大力提高报纸出版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人才队伍素质。? 实施地市报业市场振兴计划,促使报业发展惠及一般城市和农村地区广大群众,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二节 推动行业报纸转型? 推动行业类报纸转变机关报的行政化办报倾向和经营方式,为所在行业的新闻资讯、广告宣传和增值服务需求服务。? 实施“行业信息资源平台”发展计划。引导行业类报纸树立“资源中心观”,努力建构行业信息资源平台,成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开拓行业媒体新的发展空间。
第三节 大力发展专业报纸? 大力发展服务于重要细分阅读市场的专业类报纸,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遏制中心城市晚报都市类报纸的恶性竞争,引导报纸出版单位转向细分市场的错位竞争。? 实施细分市场专业周报促进计划,引导报纸出版单位大力开发细分阅读市场潜力和增值服务领域。
第四节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推动报纸出版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传播中华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报业市场竞争。? 制定和实施鼓励报纸出版单位“走出去”的优惠经济政策,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报业(传媒)集团。? 实施海外报业市场拓展计划,积极探索与“走出去”战略相适应的新型的外向型办报模式和经营模式。
第八章 大力发展数字报业。第一节 确立数字报业发展战略。积极应对传播技术变革挑战,重塑报纸出版业的行业边界和业务形态,推动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实现报业核心竞争能力与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下舆论宣传和市场竞争主导权。
第二节 积极探索先进适用技术? 积极探索适应数字报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内容显示技术和传播技术,实现传统纸介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平滑过渡。? 广泛利用各种数字内容显示终端和传播技术,发展“网络报”、“手机报”、“电子报纸”等多种数字网络出版形式。? 实施“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探索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型报纸出版形态、运营环境和监管方式。
第三节 创新主营业务架构? 积极探索数字报业的主营业务模式,形成多种媒介形态内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能力。? 为广告客户和消费者提供高度定制化的网络广告产品、灵活的广告投放策略和价格组合。? 满足供需双方即时在线交易需求,实现报业运营对价值链的全面整合。? 实施中小城市综合信息门户发展计划,充分发挥中小城市试点报纸的本地资源优势,形成当地领先的数字内容和增值服务提供机构。
第四节 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 维护报纸出版业的内容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促进报纸与互联网站互利互惠、融合发展局面的形成。? 实施“中国报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联盟”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报纸出版单位开展信息网络传播权集体保护,促进数字内容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九章 实施人才发展战略。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继续深化报纸出版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人才选任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分配和激励机制、人才保障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王国庆:第二节 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 以创新型报业人才特别是中青年领军人才为开发方向,加快培养和引进适应报业结构调整、战略转型需要的紧缺人才,优化报业人才资源结构。? 建立人才资源投资效益评估机制。? 积极推进报业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第三节 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学历教育阶段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报业人才支撑体系,大力提高报业后备人才培养效率。? 实施“黄金一代”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政治意识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承前启后的“黄金一代”报纸出版业从业者。
第四节 促进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在报业体制改革中切实保障职工权益。?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战略目标与核心价值高度契合的文化氛围,培育团结、进取、创新、合作的团队精神。? 重视从业人员职业生涯规划,制订科学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
第五节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完善报社社长(总编辑)岗位培训制度。?继续开展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工作,实施新闻采编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备案制度。?加强新闻记者及其新闻采编活动管理。?加快制定报纸出版单位网络采编队伍管理制度,开展报纸网站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
第十章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第一节 推进内容生产信息化。? 普遍提高新闻采编人员数字化装备水平和应用技能。? 积极探索新型内容生产方式,形成对多种媒介形态内容产品开发、生产的支持能力,对各种数字内容显示终端的内容供应能力,促进受众参与和双向传播。? 创新报纸网站建设思路和运营模式,增强互动传播,加快发展新型内容产品及增值业务,改变报纸网站单一的报纸网络版形态和功能。
第二节 推进经营管理信息化? 重点建设读者和客户资源数据库、内容资源管理系统、发行管理系统、广告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提高各类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度和利用效率。? 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数字报业战略架构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网络系统由辅助性管理手段向核心经营平台的转变,由信息技术投资向报业经营战略投资的转变。
第三节 推进报纸印刷信息化? 重点发展报纸印刷数字化生产和信息管理流程,以及印刷生产的自动化、联动化。? 重点建设一批具备国际先进印刷水平、经济规模和效益突出的大型报纸印刷企业或印务中心。? 加快地市级报纸出版单位印刷设备升级改造。? 控制盲目投入,保证灵活、合理的印力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投资回报率。? 发展面向市场的商业印刷,增加生产附加值。
第十一章 完善报业发展支援体系。第一节 加强政策研究和公共服务? 重视报业发展战略研究,保障行业发展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前瞻性、科学性、连续性。? 推进行政管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提高政府对行业发展的引导能力和服务水平。? 实施“十一五”报业发展情报平台建设计划,建立一体化的行业发展情报平台,全面跟踪、评估、协调本纲要各项行动计划进度。
第二节 发挥民间组织作用? 积极支持报纸出版业行业组织履行市场协调、监督、服务、维权等职责。? 加强对报纸出版单位自发组建的各类合作组织的指导和规范。? 促进报纸出版业市场中介机构健康发展。
第三节 塑造报业发展形象? 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塑造报纸出版业的舆论阵地形象、社会责任形象、市场服务形象、技术创新形象和竞争实力形象,为报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实施“影响2008—中国报业博览会”计划,传播报纸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构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展示报业的发展成就,以及在创新发展中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十二章 组织实施和评估机制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报纸出版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国报纸出版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实现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各项目标,开创报纸出版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
通报完毕,谢谢大家!新闻出版总署报纸出版期刊管理司。谢谢!
[时间:2006-08-07 作者:未知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