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重估中国市场

  柯达曾经以为,中国将是传统影像的最后一片乐土。但现在,柯达正在放弃其对中国传统影像市场过高的期望。

  2006 年6 月,伊士曼柯达公司(纽约股票交易所代码:EK)声势浩大地出现在中国国际全印展上。身在困境中的柯达这两年已经极少做这么大型的展览活动。这一次,是因为全新的柯达图文影像集团(Kodak Graphic Communications Group,简称柯达GCG)登台亮相。

  GCG 登场

  作为柯达数码未来希望的承载,柯达GCG对于柯达全球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到2006年第一季度,柯达GCG已经成为柯达全球唯一一个保持增长的业务集团,其销售额为8.7 亿美元,上升136%,营业利润同比增加了6500 万美元,上升到3100 万美元。

  这是柯达GCG大中华区第一次集体登场。号称“三驾马车”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沈海祥、企业事业部总经理马振雄和印艺事业部总经理王兵一起出现在上海。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遍布全国的将近20 家客户,现场充满了此起彼伏的购买签约仪式和听得人一头雾水的印刷设备型号。

  对于履新不过5 个月的沈海祥和正式开展业务不过2 个月的柯达GCG 大中华区来说,10多个订单的销售业绩算得上不错。尽管把所有的业务都召集到一起签约,多少显得有些急功近利。不过,柯达太需要强有力的数字来体现柯达GCG 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的重要性了。

  就像柯达北亚区主席兼总裁叶莺说的那样,“柯达决心要在中国以及亚洲地区获得业务增长。图文影像集团新的区域架构设置,反映了我们全力以赴要在亚洲获得业务增长的决心”。这昭示着柯达中国市场也要迅速向数码领域转型的决心——柯达GCG 已经取代传统影像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成为中国市场的增长引擎。

  2006年初,履新刚刚半年的柯达全球首席执行官彭安东(Antonio Perez)向公众承认:我们低估了中国市场向数码时代进军的速度,我们将吸取这个教训。

  放弃奢望

  柯达终于彻底放弃了其对于传统影像市场的最后奢望,脚踏实地地向数码时代前进。

  除了柯达自己,现在可能已经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早在1975年,柯达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1986年,柯达研发生产了全球第一台在相机中应用的百万像素传感器。

  尽管柯达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预见到数码未来的战士,但是坐在全球传统影像霸主地位上的柯达,并不真的希望数码时代的到来,因为这会给传统影像市场带来冲击。柯达甚至希望数码时代晚点到来,于是它雪藏了这个优势。

  在市场下滑、投资贬值之后,柯达终于决定将最好的业务和产品投放中国市场

  直到2003 年9 月,数码浪潮席卷全球,数码相机甚至早已经在欧美市场超越了传统影像业务,柯达才开始发布真正意义上的“以数码为导向的战略”。即使到了那个时候,根植在霸主柯达头脑里的那个对传统影像市场和利润的眷恋,依然没有消失——它被移植到了中国市场。

  柯达在对中国市场进行调查后说,在中国每年人均消费胶卷的数量是0.15卷,而在美国这个数字是2.5 卷,此外中国有24% 的家庭拥有传统相机,其余将近80% 的中国家庭没有相机。柯达认为胶卷业务在中国市场还在发展初期,很多人很快就会通过各种方式加入到摄影的行列中来。

  当时柯达对中国市场的判断是——中国是柯达最大的影像新兴市场,其传统影像业务的发展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但即使在那个时候,中国传统胶片市场已经出现颓势,下降速度最快的是120 胶卷,已经下跌了30%。而中国数码相机市场已经迎来井喷的前夜—— 2003 年销量约70 万台,2004 年就急速增长到将近300万台。索尼、佳能、奥林巴斯等日系数码厂商都在努力加快自己数码影像技术的推广,期待着有一天像柯达凭借先发优势领导着传统相机和胶卷市场一样,牢牢占领中国数码影像市场。

  但是柯达对传统影像业务依然坚持得无怨无悔。

  柯达把目光集中在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市场,为此柯达在成都成立了区域总部,主要在西南、西北、东北、华北和华中地区重点推广“99 元相机播种计划”。这是一个购买四个柯达胶卷便可以免费得到一个柯达KB10 传统相机的计划;此外柯达旨在推广传统冲印店的“柯达照相馆”计划也开始以成都为中心进行布局,并向广大西部、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推广。

  2003 年10 月,尽管柯达已经停止在全球传统影像领域的投资,但中国市场有了特例——柯达用1亿多美元收购了中国本土最后一个胶片企业——乐凯公司20%的股份。这在现在看来显然不是一个成功的投资,在收购之初,乐凯的股价高达8 元以上,但是现在已经徘徊在4 元上下,最低的时候甚至达到2元多。用柯达在2005年年报中的话说,乐凯20% 的股份缩水到只值2300万美元。

  柯达原本希望能在中国弥补在欧美市场失去传统影像这部分业务利润的损失,延缓其在全球的衰退之势。但是结果给了柯达沉重的打击,其中国市场的下降让柯达始料未及。柯达2005 年年报显示,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地区已经成为柯达全球下降最快的三个区域,下降比例分别是16%、13%和10%。这个数字已经接近柯达在全球传统影像市场18% 的下降比例。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柯达终于选择放弃其对中国传统影像市场过高的期望。GCG 的横空出世是最好的证明。

  柯达已经开始着手重建亚洲市场战略,以保证今后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市场做生意的时候“以亚洲为中心”,虽然柯达将继续在中国销售传统胶片,但将放慢对这个领域的投资,同时将把现有工厂改造为数字技术中心。

  彭安东说,我们应当立即雇用“有能力的当地人”出任中国区业务高级主管——于是,2005 年11 月,叶莺被任命为柯达公司北亚区主席兼总裁。

  叶莺说,柯达的数码相机将不再是“在中国制造”,而且是“为中国制造”,柯达新推出了V550 和V530 ——目前国际市场上最流行的“卡片式数码相机”,这些产品是“为中国制造”的第一批产品,将主要集中在中国市场销售。

  类似的话,柯达的竞争对手——索尼中国的董事长小寺圭早在两年前就说过,他说他相信中国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热爱和接受程度,是超过日本消费者的,因此他选择将索尼最高端、最先进的产品带到中国市场上来。

[时间:2006-07-28  作者:未知  来源:IT经理世界]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