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年改造的
贵州新华印务
有限责任公司的老厂房
日前以“新印1950 DISCOVERY”
文化创意街区的新面貌
正式开放
贵州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崔晓东日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播印刷文化是印刷老厂房在改造过程中始终不变的核心。”在他看来,这是贵州新华印务老厂房破茧重生,转型为文创街区的重要原因。
老厂房做加法 保留印刷记忆
一楼城市新锐生活,二楼24小时社交生活,三楼休闲生活,四楼健康聚会生活,五楼文化娱乐空间……集吃喝玩娱购于一体的“新印1950 DISCOVERY”文化创意街区,一开业便吸引了数万游客前来打卡。其前身是始建于1950年的贵州新华印刷厂,尽管如今已经大变身,但老厂房原始的红砖白墙和遗留下的工业印记仍在无声向游客诉说曾经的历史。
给老厂房做加法,将传统的印刷工业记忆与现代潮流的街区模式相结合,让“新”与“旧”在这里交织、碰撞,正是贵州新华印务改造的初衷。崔晓东坦言,对于项目的定位,团队其实也经历了一段迷茫期。2021年4月开始,他跟随贵州出版集团调研了多个老厂区改造项目,希望能从中找寻灵感、学习经验。“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改造项目一味强调文化,忽视商业发展,最终难以维持正常运营;也有一些项目太过于商业化,反而失去游客。”
经过半年的反复论证和精心调研,团队最终决定结合贵州新华印务承载的独特印刷文化底蕴,以“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引导”为基本思路,在保护、利用老厂房的基础上对街区建设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将印刷记忆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让历史工业遗迹在保护中得到传承。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对老厂房印刷工业记忆和历史风貌的保留。”崔晓东告诉记者,原有的5栋建筑中,3栋建筑在保留房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另外2栋建筑由于房屋结构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拆后再按照原来风貌复建。“以前的彩印车间、厂区的梧桐树等元素都在改造中被保留了下来。”
同时,街区内随处可见的老照片和老旧印刷设备也成为“新印1950 DISCOVERY”文化创意街区的一大特色。“这些老旧设备都是印刷厂以前使用过的设备。”崔晓东说,这些印刷工业元素保留了贵州新华印务的独特记忆。
引业态做乘法 印刷与文创相融
独具特色的1950特色印章、文创雪糕、印拓情书……“新印1950 DISCOVERY”文化创意街区近期又添新业态,将印刷与文化创意相融合。
街区专门打造城市展厅和印刷博物馆,不断开拓文创产品新赛道。“在博物馆体验区,游客可以体验活字印刷全过程,感受传统印刷文化的魅力。”崔晓东表示,通过街区对印刷文化的展示和互动体验,可以让更多人对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城市展厅后聚集众多文创小馆,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制作小册子和创意手工制品。
在文化创意街区的运作方面,改造前期,贵州新华印务便对整体业态进行定位——以文创为主。秉承“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原则,贵州新华印务引入市场化运作,与贵阳国贸集团合作。“贵阳国贸集团主要负责在遵循街区定位的基础上开展具体运营工作。”崔晓东告诉记者,目前入驻街区的100多个商家中,文创领域的商家占比达到30%以上。
贵州新华印务和贵阳国贸集团有着共同的坚守和目标,那就是宣传、推广印刷文化。“街区开业初期,每天人流量达到3万+。我们希望大家到这里更多感受到的是文化氛围。”崔晓东说,传播印刷文化是始终不变的核心。
打造自身特色 实现差异化改造
和很多“新华系”国有印刷企业一样,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来的老厂房已无法满足日常的生产需求,印刷厂搬迁后,老厂房成为工业遗址。不少印刷企业将老厂房改造成文创园区,让老厂房焕发新生,而贵州新华印务的特别之处在于两个关键词——“老城区”“新印厂”。
“老城区”,是贵州新华印务老厂区的地理位置,坐落于贵阳市云岩区的老城里。崔晓东认为,贵州新华印务位于贵阳市中心城区核心地段的优越地理位置,为老厂房的改造升级提供了优势。
“新印厂”,则是贵州新华印务通过文创反哺主业、延伸印刷产业链等方式打造的新特色。“新印1950 DISCOVERY”文化创意街区的打造,为贵州新华印务带来印刷业务的增长。崔晓东介绍,目前街区内大部分商家使用的宣传资料、包装及部分文创产品都出自贵州新华印务。同时,街区在印刷产业链延伸上下功夫,引入贵州省新华书店,让出版、印刷、发行等产业链各环节相促相融。
“下一步,贵州新华印务将继续进行老厂房改造二期和三期项目,将其打造成具有特色的文化综合体。”崔晓东向记者透露,目前,二期项目已经启动,正在设计阶段,将围绕新印厂路,对老厂区的办公楼、沿街商铺、酒店等附属设施进行重新调整和规划,使其符合最初的整体业态规划。
[时间:2024-07-11 来源: 印业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