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出版
与物质产品相比,图书出版的特性非常明显——内容为王、创意拉动、阅读推广、“两头在外”、价值引领,这些特性也使得出版业具备了独特的产业优势。
出版机构既是内容集成产品制造商和运营商,也是创意开发商。为无形的创意向有形的图书产品转化提供专业服务,出版更多可传播、可留存、有影响的精神产品,既体现了出版机构作为具有中介属性的轻资产文化企业的产业优势,也展现了出版机构在积累文化、传承文明,助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责任和担当。
与物质产品相比,图书出版有五个特性和优势。
一是内容为王。物质产品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物质产品的创意设计,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把无形的创意发明设计转化为有形可视的实体产品,才能使设计者的创意发明的性能、价值得到体现。如手机的功能取决于手机的芯片、软件的科技含量及材料的质地等要素。而在图书的价值构成中,内容则起着主导、核心的作用,纸张、油墨等辅助材料仅仅是承载信息的载体,是图书内容的物质外壳。在图书内容和载体的组合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纸张、油墨等辅助材料,而是它们所承载的信息,即图书内容中可供读者阅读,并在阅读中体现出来的文化传播价值、情感体验价值等。图书内容有阅读价值,能满足目标读者群应知、未知、欲知的需求,使读者在阅读中增长见识、提高素养、更新知识、激活思维、创新思路、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愉悦心情、感悟生活等,才能在市场流通中实现其价值,并使图书的纸张等辅助材料实现升值。从几毛钱一个印张的白纸,到几元钱一个印张的成品,除了纸张、油墨及印制加工的成本,主要价值是由内容创造的。如果图书的内容没有文化价值,或是内容有导向问题,或差错率超出了允许范围,即使图书的纸张等材料再高档,也只能是一堆废纸。图书损坏了,只要内容的数字化文本还在,其核心价值就仍然存在,而且随时可进行复制。图书以无形的内容决定有形的载体的优势,凸显了内容产业的优势——创意决定一切。
二是创意拉动。物质产品的研发,必须建立研发团队,产品的附加值越高,研发的投入就越大,研发费用占成本的比例也就越大。图书的研发(选题策划)则是编辑创造性思维的产物,是编辑与作者通力合作、编创互动的产物。或是编辑慧眼识珠,从来稿中发现精品佳作,并精心加工修改,打磨成精品图书;或是编辑主动组稿,实时跟进,提供暖心周到的专业服务。物质产品的扩大再生产,由投资拉动。图书出版则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商机来自创意,好的选题创意,成了出版机构不断扩大再生产的驱动力。
三是阅读推广。制造业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为了防止假冒,确保质量和信誉,往往会投资建立产品的专有销售渠道(专卖店),同时提供专业服务。其销售渠道越专一,则越不容易被假冒。而图书销售则以品种的丰富和更新取胜。图书品种越丰富,更新周期越快,读者的选择空间就越大,也越能吸引读者。任何出版机构的图书品种,都达不到书店所需要的数以万计而且不断处在更新之中的品种规模,出版机构不但不需要投资办书店,反而成了书店不可缺少的供应商。出版机构的图书宣传推广作为国家实行的全民阅读战略的组成部分,既是市场推广,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相关单位的支持。
四是“两头在外”。制造业对供应链的投入,与企业规模有关,企业规模越大,产品的科技含量越高,投入就越大。出版机构对供应链的投入则相对较小。出版业的下游企业,如纸张供应、印制加工及发行企业,都自成行业,不需要出版机构有所投入。出版业独有的供应链模式,形成了“两头在外”的运营模式,即面向全国组稿,寻找、物色、开发一流作者,同时又面向全国市场销售,从而减少了对地方环境的依赖。这些年,不少地方出版机构充分发挥中介属性优势,到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才集聚、出版资源丰富的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组稿、市场营销等,形成了第二出版中心。
五是价值引领。物质产品在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中,通过满足其吃穿住行等物质需要,实现自身价值。图书则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通过满足、激发读者欲知、未知、应知的精神需要,对其思想和心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社会文化走向和舆论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图书的价值在于其在阅读、传播中对社会舆论环境产生的导向性影响。出版业虽然规模有限,但产生的社会影响难以估量,一本好书往往能影响人的一生,一批好书能影响一个时代,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引领性作用。
[时间:2024-06-05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